陳世強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與初中語文有著一定的聯系,學好語文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隨著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人們的教育觀也在發生變化。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努力突破語文教學工具的局限性,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來,并將其與現代教育相結合,拓展傳統文化的寬度與長度,使學生能更好地領悟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鑒于此,文章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論述,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滲透策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
引言:
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的原因,社會上形成了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給社會帶來了活力,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社會公德缺乏的問題等。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倡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基礎教育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初中生處于自我意識初步發展的階段,如果能夠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對他們進行熏陶,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大有好處。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制定教學計劃,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一、通過挖掘語文教材內容,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語文教學中所涉及到的知識是非常豐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傳統文化的意義以及作用向學生灌輸。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這些范本的挖掘和解讀,尤其是要對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蘊進行深入解讀,讓學生在獲取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與洗禮[1]。例如:在學習《過零丁洋》這首詩時,我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對詩作者文天祥的詳細介紹,讓學生深刻理解詩歌內容,深入體會詩歌情感,尤其是對這首詩的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進行深層次分析,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為了國家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和赤誠的愛國情懷。另外,我還由此引出了與這首詩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文名句,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以此讓學生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的底蘊,培養愛國愛民的偉大情懷。
二、加強文化實踐,弘揚民族文化精髓
初中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這些文化因素挖掘出來,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滲透教學,肯定能夠讓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富有成效。教材中含有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包括愛國、孝道、尊師、待人等,這些和我們平時的初中生思想教育相吻合,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很多時候,一些封建思想濃厚的傳統文化,其內在可能有很多的不合理之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針對其中有爭議的內容進行討論,篩選出其中的精髓,舍棄其中的糟粕。經過了這樣一個思辨討論的過程,學生會對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領會越深,思想上越認同,在行為上就容易效仿并實踐。例如:對于《弟子規》中的很多內容,主要是教導大家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內容實踐性很強,對學生的生活具有指導意義。
三、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學習一種文化,必須要有相應的文化氛圍,必須在這種文化所形成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才行。所以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學,應當構建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氛圍。當然,構建中華傳統文化氛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長期的教學實踐。構建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氛圍,關鍵是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學生不斷接觸和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知識[3]。比如,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我們可以要求學生上網搜集與這些節日有關的資料,并且結合資料內容與自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寫一篇作文。另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古詩文朗誦活動,讓學生對古典文學進行誦讀,因為古詩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誦讀古詩文,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刻接受傳統文化的教化與熏陶,進而起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又或者,我們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古典書籍,如《論語》《古文觀止》《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等,通過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帶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傳統文化精神境界。
四、立足初中語文教材,挖掘傳統文化內涵
立足初中語文教材,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使傳統文化更好地滲透于初中語文教學。教師應通過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詩詞、傳記等傳統文學作品,鼓勵、引導學生在探究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從而達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目的[4]。比如教師在教授《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中國博物館》等篇目時,教師可深度挖掘中國傳統建筑藝術文化的內涵,講解其人文性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感受傳統建筑人文性的同時,能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注入時代精神不斷創新發展,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在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中脫穎而出。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要求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轉變教學觀念,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讓學生在自主實踐探究中感知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厚。
結束語: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將對傳統文化的教學與學生的興趣進行緊密結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課程是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必須要充分發揮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滲透作用,通過語文教師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海峰.郝亞莉.初中語文課本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21(11)153-154.
[2]周少華.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8,14(05)131-132.
[3]黃建榮. 關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探索[J]學苑教育,2016,21(12):551-552.
[4]段澤運.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語文,2016,45(2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