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洪國
摘要: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大量的學困生,其中有一部分學困生并不是智力存在問題,而是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該如何教育呢?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覺得對學困生的教育教學要從“真”開始——從培養“真正的人”開始;從學生的實際開始;從教師落實制度,落實言行開始。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了解學生的就近發展區,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促進學生的發展必須要從“真”開始——從培養“真正的人”開始;從學生的實際開始;從教師落實制度,落實言行開始。
八年級三班是我教學生涯接觸到的學習、紀律最困難的班級。“懂事的”的學生很少。能夠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能夠自覺做好自己的事情的人很少。搞小動作、偷偷說話、睡覺這些不良現象偶爾出現在教室的某個角落。要教好書,首先要抓好思想教育,搞好組織教學,讓學生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開始。
這些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都不在家,長期在外務工;日常起居有溺愛他們的爺爺奶奶照顧。他們有的回到家就是玩手機,打電腦游戲,有的甚至午夜一兩點才睡覺。第二天到了學校,抄同學的作業,交差了事。有的要么就不做課外作業,等老師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然后再補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同樣的的話題。
教師總試圖讓他們每天多學一點點,盡力幫助他們,但是效果微乎其微。讀會幾個單詞都要花“一整天”,更不要說其他的知識了。如何培養學困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呢?通過實踐研究,我們覺得我們的教育必須從“真”開始。
一、教育要從“真”開始,就要從客觀評價學生開始。
教育教學要有目標,并且目標要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現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不利于“學困生”的發展。其實這樣的“學困生”只是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已。不想學,缺乏動力,這是不良習慣的根源。每年畢業考試要求很低,只要不是“D”等級每個學生都能拿到畢業證。對于一百二十分的題目,只要你考到四十分左右,有時甚至更低都能順利畢業。有的考試試題光選擇題就有八十幾道,部分學困生幾乎是閉著眼睛選答案的,從概率來說也能得到二、三十分。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學生一般不會留級,只要沒有嚴重的違紀,學生都能順利的畢業。對于成績太低的學困生我們為什么不發肄業證呢?如果在要求嚴一點,也許學生會緊張一點,自覺一點;就會主動的學習,他們就有了充實的動力。
二、教育要從“真”開始,就要從學生“能做到”開始。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班規校規。全?!白顕腊嘀魅巍痹浀耐職v歷在目,有一年他接受了一個全校最差的班級,不管是學習,還是紀律都相當的糟糕。那時的他雄心勃勃,想打造一個優秀班級,便從制定較嚴的班規開始。違反紀律怎么辦?做一件好事,寫寫認識,作檢討等等。制度一半是警示,一半是對那些違反了紀律的學生的一種懲戒。殊不知每天有處理不完的違紀事件。張三上課睡覺、說話、不交作業、不掃地等等,不說有多少人違紀,一個人就夠你伺候。有時當天處理不過來事,只能推遲到明天;可是明天他又犯了一連串的班規校規......老師“累”、學生“苦”,到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學生不但沒有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可能會變得更加的“壞”。
我們在制定班規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困生的實際執行能力。大部分學生是否可以做到?是不是所有的不良行為都要受到懲罰?一個學生違規次數較多怎么辦?不堅持制度,就沒有威信可言;堅持制度學生又無法完成。矛盾的產生,也許就是最糟糕情形形成的動因。所以,班規的制定要由約束的對象決定。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執行力制定切實有效的班規。班規要具有穩定性,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有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會更加有效,記得當時有的班級并沒有什么班規,出現問題多談心,效果相反還要好一些。有時按照班規處理問題太簡單,沒有走進學生的心理;一天到晚學生處于負能量之中,老師不耐煩,避免不了簡單粗暴,學生避免不了逆反成性,教育不會有好的結果。
三、教育要從“真”開始,就要從教師認真落實班規校規開始,要做到言行一致。
教師的言行以及落實自己的言行深深地影響著學生。教師的任務是相當的繁重,首先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要做思想工作,要讓學生改正自己的一切不良行為;同時還有繁重的教學工作??墒情L期下來,教師也有煩心的一天,也有疏忽教育的一天。記得剛落實班規校規的時候,上課違紀的學生少了,欠作業的人數也少了,因為他們知道違紀,不但要改正,還要有具體的補救措施。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發現仍有少數學生違紀、不交作業;原來是老師監督不嚴,或者沒有嚴格落實制度。成功貴在堅持,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崇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良好的教育教學習慣。教師要不但要愛崗敬業,還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四、教育要從“真”開始,還要從學生實際智力水平開始。
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可以是完美的,也可以是不完美的,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育。不符合學生實際的完美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想一想,每個學生都能得A等級嗎?每一個人天生就品德高尚嗎?這是不可能的。教育要包容、要有愛心。學生犯錯很正常,并且我們的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可能會屢教不改,我們都要坦然面對,教育要從量變到質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愛、感受到學校家庭的關懷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這些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
最近我發現學生違紀的少了,學生作業也能按時交起來了,心里頓時甜滋滋的,可是打開作業本一看,要么全抄別人的,要么“鬼畫桃胡”,學生根本沒有進入自覺認真學習的狀態,只不過是應付了事而已。當看到學生的作業,心里怎么也開心不起來,酸酸的苦苦的讓人嘆息。翻開課標,打開教材每節課都有新的任務,我們認真上課,生怕漏掉每一個知識點,可是測驗結果一出來:全班平均卻很低分,大多數學生30幾分。課堂上學生在認真聽嗎?課后在認真完成作業嗎?這一切都是一個問號。教師認真上課,做到了每一個知識點不漏,覺得同學們都可以考到優生了,可是結果讓你哭笑不得。課后,留守學生缺乏關愛,缺乏監督,他們不愿花時間去學習。我們只能把學習任務落實在課堂上,一周只有幾節課,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目標,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效益,學生的實際發展。既然我們教的是學困生,我們為什么要對他們要求那么完美,與其讓學生全部掌握還不如讓學生每節課只掌握部分知識點,教學內容要有選擇,而不是“滿堂灌”!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會聽說讀寫,我們為什么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降低要求呢?
上課不僅僅要備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對于學困生,這一點尤其重要。課堂上知識的選擇,學生興趣能力的培養都非常重要。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對于學困生來說英語重點是詞匯教學,能力興趣的培養??梢宰寣W生多做一些詞匯學習的游戲,抓住一兩個知識點開展相關的任務活動。學生有興趣,學生能夠做到,能夠感受學習的成功,他們才會慢慢的進入自主學習狀態,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教育是一種過程,是一種結果,他們是相輔相成。面對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我們要因材施教,不要拔苗助長。教師的包容、愛心才是學困生成長的伴侶。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才是完美的教育。盲目追求完美結果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有時可能會走得離我們的目標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