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摘要:語文是小學生的基礎課程之一。尤其是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必須要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想要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效率,必須要積累豐富的語言,捕捉作文素材,加強學生表達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效率;辦法
小學生害怕寫作文,經常感到不知所措,主要是由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大多數時間都用于分析語文教材,而對寫作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少,造成作文效率不高。作文是學生每項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本文仔細分析當前小學高年級作業教學的現狀,而且提出提升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效果的具體辦法,以供大家參考。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作業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作文缺乏真切感情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仍舊處在初級發展階段,思想認識和心智在多方面都是尚未成熟的。[1]相對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他們的思維能力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是成年人不具備的,只有他們才可以寫出充滿童趣的作文。我國新課改中明確指出要保證小學生可以將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在你作文中得到表現,但是現如今小學高年級作業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也就是作文缺乏真實情感,小學生作文模式化的問題較為嚴重,許多堆砌的詞匯,然而缺乏真實情感,表達方法過于單一。
(二)寫作的恐懼心理對學生造成困擾
通常,許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可能會停止是全體學生共有的狀態,由于擔心完成寫作后,教師不能仔細的描述自身的人物或者事物,從而使教師對其作出批評,這個問題是較為嚴重的。一直以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容易讓學生對教師權威性形成抵觸心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這種關系,往往會導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出現。其實,學生對于教師的恐懼是來自于對結果的不確定性及對自身的不自信而造成的。如果教師降低自身的權威性,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減少學生的寫作壓力,這樣有助于學生降低對寫作的恐懼感。
(三)教師缺少示范性
小學生正處于童年時期,喜歡模仿是這個人生階段的重要表現之一,而教師是學生喜愛的模仿對象,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小學生的知識視野越來越廣闊,有些學生從小就具備獨立的意識與思想。[2]比如:有些學生在學習作文后就會想到這樣的問題,“每天老師要上這么可,還要審閱小學生的作業,那么老師自己的作文水平如何呢?”在這個時候,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好學生的示范榜樣作用,打消學生內心的疑慮,使學生完全信服。因此,教師不能對學生的文章只是一味的做出批評,而是從自身尋找原因。
二、提升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效率的具體辦法
(一)積累豐富的語言,捕捉作文素材,加強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量較少,知識面不寬,詞匯缺少,因此表達的時候往往出現不生動、不具體的問題。[3]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在寫作教學中進行語言積累?教師應該將摘抄和閱讀相結合,這也是有效的措施。由于小學生學習寫作始終有一個模仿的過程,而寫作最大的難題是缺乏素材,確保寫作激情的基礎是積累寫作素材。因此,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教生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開拓不同的渠道,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有效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想要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作效率,必須要調動課堂學習氣氛。為了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主要包括情境教學和互動教學。情景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對發揮學生的自我能力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寫作能力是否可以得到迅速提升關乎到學生對某個具體事務的描述能力,而描述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大腦思維對其自身基本狀況的了解。如果課堂學習的氣氛是輕松活躍的,學生可以具備自我表達的意識和能力。[4]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于寫作的難度就會降低,這是情景教學的主要表現。互動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頻繁互動教學。這是一個信息交流的雙向互動過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核心是為了加強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表達模式是通過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表現出來。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需要教師結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需要,適當調整作文教學的目標和重點。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的終身寫作習慣和寫作興趣為教師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華.提升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效率的具體辦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7):92.
[2]路笑.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5.
[3]譚文會.淺談提升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2):88.
[4]陳國柱.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