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妮
摘要:初中數學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問題導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能夠滿足初中數學知識的教學,更能通過對問題的研究和討論,有計劃的引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全面的學習數學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進行相應的探究,從而通過問題導學法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應用;創新
引言:初中數學有著較強的抽象性與空間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創造力等有著多方面的要求,問題導學是一種以問題為出發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和研究具體問題,它的重點是導學,關鍵是問題,立足點是問題的解決。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不但能在教學的探究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還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一、問題的設計要恰到好處
問題導學法的問題設計要貫穿到掙個教學課堂中,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分析,巧妙的提出,在整個情境教學過程中,問題導學法的對問題的設置要求最為嚴格,不能隨便提出一個問題敷衍了事,在對問題的設計上一定要加以重視,以確定正確學習目標。例如:在“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教學中,能夠熟練運用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進行證明和計算就是正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這一目標,設置用數學符號描述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根據平行線的性質求角的度數,平行線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問題,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所會回答的內容,再追加一些知識考察點、不同的解題方法的探究等問題,從而使高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數學問題,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正確的樹立教學目標,提出恰當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1]。
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
在問題導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十分注意把握課堂的氣氛和節奏,對于教學中需要使用的問題,老師必須仔細斟酌,認真準備,因為在問題導學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是教學能否實現預期效果的前提,只有正確的提出和執行問題,才能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產生真正的優勢和幫助。否則,就可能出現問題提出來之后學生無法及時反饋,或者無法擴展和延伸新的教學內容,以至于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對課堂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著重考慮如何通過問題導學的形式充分利用好課堂有限的時間,強化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圓的相關計算公式”時,老師著重引導學生思考與圓形相關的物體,分析圓與邊的相關計算方式,提醒學生一些常見的計算誤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相互討論,通過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思考和探究的熱情,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扮演參謀和組織者的角色,對學生討論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進行解答和匯總,在課堂的后半部分進行知識內容體系的總結,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另一方面,在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效,就要求初中數學的學校教育將問題導學納入到整個教學體系之中,突出問題導學的教學實施重點,在設計和選擇問題時做到科學、合理、難度適中,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性質定理時,老師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入,例如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圖形,線段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通過這樣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主動的思考和交流,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拓學生的思路,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結合課本內容設計問題
導學案是實現課堂教學的藍圖,在問題導學中,教師要在備課階段精心設計有利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幾個問題,并把問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圍繞教材進行獨立的或合作式的解讀,然后結合問題剖析教材內涵,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對其進行學案指導,從而提升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同底數冪的乘法”的教學中,教師先根據“認識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能運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探索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培養推理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進行導學案的準備,在準備中,教師設計了兩個教學活動:在“活動一”中教師確定的任務為“認識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然后利用科學計算法列出大數的相關式子、根據乘方的意義計算簡單的同底數冪乘法、根據規律以冪的形式直接寫出計算結果等問題進行任務探究,在自主完成簡單的歸納總結后,教師讓學生說明解題體會,并交流運用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進行計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在“活動二”中,教師確定了“運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的教學任務,然后在課件中展示一些簡單且具有代表性的運算題目,這些題目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小組交流與展示[2]。而通過這兩個活動學生不僅在問題的引導下掌握了同底數冪乘法的基本性質和運用,也提高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四、授課后要進行問題鞏固
課后作業是教學必須完成的內容,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之前,教師可以提問關鍵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作業,還可以鞏固這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學習“點、線、面、體”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在講授過課堂的重要內容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就是用立體圖形拼裝成為一個動物,看誰用的立體圖形最全。緊接著教師就問大家一個問題“這節課我們都學習哪些立體圖形呢?”,學生們會將自己知道的說一遍,這樣在大家爭先恐后的答案中,教師在強調總結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生們心中就會有一定的想法,懂得怎樣更好地完成作業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每一節課的內容,不留下絆腳石,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結束語:
總之,問題導學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它不僅可以明確學習目標以及知識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應用問題導學,從而讓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引導學生建立并完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柴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08)271-272
[2]鄒金貴.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運用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