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仕壽
摘要: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應認清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特色的教學活動,及時引入合作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在交流、探究、思考中,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真正成為一名高素質、全能型的優秀人才。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不受教師固化教學思維的束縛,任何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過程,都由學生自由選擇,既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也可增加課堂的教學實效,助推著時代教育創新步伐的持續加快。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有效應用;分析;思考
引言: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主導,要求學生完成這樣、那樣的學習任務,不考慮他們的理解情況,不尊重他們的個人意愿。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導致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合作學習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小學生切實感知到合作的最大樂趣,有利于語文教學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同時揭開當代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保證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筆者特意憑借自身多年的教研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具體應用發表幾點新的看法。
一、建立合作學習機制
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堅持著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組織合作學習活動,展開有效教學指導。突出合作學習的互動性、主體性、創造性,一方面能夠打消學生的認知顧慮,促使其階段性成長任務得以圓滿完成,另一方面可以簡化教學過程,方便教師落實各項人才培養計劃,達到“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合作學習模式的建立,應以動態教學模式的調整為基礎,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1]。比如,在教學課文《夜鶯的歌聲》時,可以選用設立團體、完善機制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機會。首先,教師要以布置任務的形式,要求大家尋找一些關于夜鶯的動畫故事和資料,然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個勇敢的孩子被作者起名為小夜鶯?”然后,通過班級前后桌結組的形式,分析“小夜鶯”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意義。由小組集中給出答案,各小組一起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從而共同得出“小夜鶯代表著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意識得到提高,合作學習的模式也更豐富多彩。
二、進行恰當合作學習
語文是學生學習母語的重要學科,始終貫穿于學生生命,而語文教學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一定要打好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使小學生具有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能力[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必須注意這兩點內容。首先,教師一定要制定好相應的合作學習主題。進行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確定了相應的合作學習主體以后,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比如,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朗讀完課文以后,就可以讓同桌同學相互朗誦和背誦。此外,在實際教學課堂上,教會也可以根據課文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根據分組原則,4-6名學生分成一組,然后讓小組成員進行積極的討論,這樣學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相應的課文,還可以拓展一些課外語文知識。其次,強化對小學生的引導。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強化同學生的交流,積極鼓勵小學生們相互間進行大膽的交流,從而鼓勵其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掌握了相應課文的內容。小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和討論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積極融入到小學生的活動中,仔細觀察不同小組討論情況,比如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理解,參與的積極性,同其他同學的合作情況,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等等,還要監督小組討論同主題無關的話題。如果某個小組對某個問題僵持不下,那么教師就要及時進行引導和點撥,從而使學生轉變思路,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在該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會被大大激發,也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情景開展朗讀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立的靈魂,都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教學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流動的、活動的。語文教學中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學生通過朗讀不僅可以體會到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知識,也可以傳達出其中的思想感情,而通過教師范讀與錄音朗讀的形式即可很好的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進行模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好適宜的情景,讓學生開展合作朗讀。比如,在進行《青蛙看海》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鼓勵所有的學生都到朗讀過程中,自己來選擇角色,教師則負責指導學生來揣摩語言,把握好人物的語言特色,由學生舉手表決到課堂上進行情景對話,通過這種充滿趣味的表演形式,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梢哉f,創設適宜的情景讓學生進行合作朗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美”的理解,也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與語文素養。
四、互助模式進行學習
課堂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師自己的工作,還需要學生的參與,只有當學生積極自主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開展才有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實現學習效果最優化[3]。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采取互助學習的模式,也就是兩人為一組,一起討論一起交流,這種學習模式的效果會更好,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體現出語文的交際性,這也正是當前語文教學上的欠缺,還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比如,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童第周在科研中遇到問題他氣餒了嗎,如果是你會怎么做?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通過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學習熱情得到提高,還達到了合作學習最終目的。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可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占據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團隊意識等方面的培養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學目標可以快速實現,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亞娟.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年時代,2015(30):12-13
[2]梁端水.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4):22-23.
[3]卜春梅.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14(3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