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瑞
【摘 要】文化創意產業園作為創意產業的集聚與發展的空間載體,近年來在我國建設勢頭強勁,成為城市活力復興和歷史文脈延續的重要動力來源。本文將在產業集群的基礎上,著眼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以蚌埠花鼓燈嘉年華為研究對象,分析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
【關鍵詞】創意產業園;創意產業集群;傳統文化;政府角色
一、前言
創意產業園區作為一種產業集聚的形式最早興起于歐美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產與消費活動的呈現,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是創意,而創意靈感的獲得往往來自于多個方面。中國作為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以傳統文化為靈感來源,融入產業園區的建設是中國創意產業園區的一大特色。
蚌埠花鼓燈嘉年華作為皖北地區最大綜合性文化旅游區,以蚌埠的國家級非遺文化“花鼓燈文化”為核心,創造了現代旅游休閑與傳統非遺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產業開發新模式。本文以花鼓燈嘉年華為例,基于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城市發展的角度,分析我國以傳統文化為依托的創意產業園發展模式。
二、創意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征
花鼓燈嘉年華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桃山西麓,嘉年華城市廣場是園區的主要集散廣場,同時也是園區外圍的核心區域。她以奧特萊斯為主題,集室內游樂、旅游購物、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
園區本質上是生產要素與產業的空間聚集,一個特定的產業園區往往就是一個產業集群區域【1】。作為一種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而提供文化產品或服務活動的產業形態,往往具有與傳統產業不同的產業屬性和特征。
(一)地域偏好性
城區便利的基礎設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元化為創意產業集群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而且創意產品的生產特點與交易方式決定創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通常不需要像傳統生產企業那樣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和占用較大的土地。因此,城市的中心區域往往成為創意企業的集聚區,但相對傳統產業集群,創意產業集群的規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創意產業集群選擇大都市中心區的區位特征,更主要體現在創意產業集聚區對城市特定場所的特殊文化與品質存在很強的偏好,對于根植于特定空間的文化特質的挖掘與利用起關鍵作用。
(二)結構多樣性
網絡結構是創意產業空間集聚的的本質特征。企業是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主體,企業的發展需要高等院校、研發機構、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等共同為其提供必要的人才、技術、資金和政策支撐,因此,創意產業集群表現為數量眾多的創意企業及相關的組織機構在空間上聚集,主要包括:創意企業、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研發機構、金融機構、商務代理機構以及教育培訓機構等,從而形成了一種龐大而又緊密聯系的網絡結構。在產業集群內部,設計與研發、創作或制作、銷售與服務等不同企業相互關聯,直接或間接的發生組合,形成一個的完整產業鏈,并逐漸與非創意產業發生聯系,相互融合,進而實現更大的企業
合作體。
(三)環境寬松性
創意產業的發展,并不僅是個人和單個企業的行為,而是需要集體的互動和企業的地理集聚,這就是集群的環境。創意產業集群是集生活、工作、展示為一體的區域合作體,具有半工作場所的性質,創意人員在創意產業集群內的工作與生活是相結合的,他們既在那兒工作,也在那里生活。創作既是工作內容,也是其生活的重要方式。
三、傳統文化的繼承
蚌埠的花鼓燈嘉年華充分地將花鼓燈文化融入產業園區之中?;ü臒羰莻鞑ビ诨春恿饔虻囊环N以歌舞為主要完整系統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歌有舞有戲劇,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最豐富的藝術語言,以馮派、陳派、鄭派、楊派等十幾個流派為代表的花鼓燈,它的舞蹈動作剛健樸實、歡快熱烈、動作灑脫,表演風格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的音樂源自民歌,題材廣泛,節奏多變,或高昂激越或婉轉纖柔,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間舞蹈之一。曾被周總理譽為“東方芭蕾”,又有“淮畔幽蘭”的美譽?;ü臒粑幕堇[廣場在承擔交通疏散功能的同時,更提供了花鼓燈文化的展示平臺。她包含花鼓燈文化藝術長廊、花鼓燈廣場、花鼓燈主題大型水秀表演,還有令人驚嘆的天下第一鼓?;ü臒舸髣≡好刻於紩嫌炒笮蛯嵕皠 肚昊ü臒簟?,民俗集市位于極速風車對面,以傳統戲樓為藍本,是一處極具徽韻本土特色的小吃薈萃之苑,讓游客從飲食中切身體驗到純正的淮河民俗文化風情。花鼓燈嘉年改變了蚌埠的旅游休閑產業格局,創造了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新型模式,并成為蚌埠新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
文化產業園區均依托特定的文化資源而建,代表著特定歷史時期的思想內容、形式及其歷史記憶【2】。園區建設首先要尊重歷史,尊重當地區域歷史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科學、客觀對待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想的差異。
任何脫離園區歷史的文本敘述都是不可取的、片面的、孤立的,因為“每一時代的思想都必須通過它的整體的歷史背景才能獲得充分的理解”。對園區歷史的尊重要采取科學、歷史的態度,相關解讀應考慮其文化含義、思想價值與所處的特定語境和背景相聯系,避免斷章取義、機械解讀甚至全盤歪曲。當前中國社會整體處于轉型時期,整體性的社會變遷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念與行為取向;文化產業乃至園區發展能否助力于社會核心價值觀從傳統向現代轉化、乃至有助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建立意義重大。
文化多樣性是世界各民族得以相互區分、相互吸引的前提條件。人類社會因差異而豐富多彩,文化多樣性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長期以來,在地理條件、族群變遷、社會變動等演化過程中,各地文化差異得以產生,按自身邏輯發展和演繹著,地區文化多樣性既具有歷史延展性,又具有現實豐富性。文化發展水平不僅與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關,更與生產生活方式、文化教育水平、風俗習慣、地區傳統密切相關。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就要尊重特色各異的文化差異,尊重因文化內核差異而導致的文化表現形式的差異,也要尊重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選擇的差異。園區特色要立足于本地文化和歷史資源,打好“地方特色牌”。
四、可持續發展規劃
(一)創意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定位
建設具有集聚效應的特色創意產業園區,其形成是建立在“根植性”的地方文化和制度之上的,因而其特色難以模仿。這樣的創意產業園區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1.市場競爭優勢
在創意產業園區中,一般會有眾多的相關企業或個體匯集其中,形成完整的產業業態,構成了產業鏈【3】。園內企業既有分工又有競爭,這種相互的關聯使得產業的價值鏈得以分解。創意企業專注于價值鏈的某個具體環節,從自己的相對優勢出發,集中于自己的專長,從而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2.區域品牌共享優勢
基于人文歷史或者專業化市場等因素而形成的區域品牌是園區內企業可以共享的無形資源。隨著創意產業園區品牌的發展和品牌的知名度、贊譽度和忠誠度的擴大,創意產業園區忠實客戶的隊伍不斷擴大,同時園區品牌的知名度也成為區內每一個創意業者分享的資產。
3.降低了交易成本
創意產業園區將創意產業的供應商、生產商和銷售商都聚集于同一空間,可以降低交易伙伴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減少交易伙伴及環境的不確定性。交易者的專用性資產、交易伙伴及環境的不確定性及信息不對稱的程度的減少,能起到降低或節約創意產業交易成本的作用。
(二)構建地方特色創意產業園區中政府角色
建立特色創意產業園區,需要政府、企業、社會中介等多種力量介入,實現對園區的規劃、協調和保護,政府作用尤其重要。
1.促進創新網絡形成
創新網絡是個復雜的動態的知識系統,內部各部門要素尤其是專業性知識與人才的流動園區內企業間的學習和創新,同時也會促進創新或創意的不斷產生。創新網絡還應該是一個開放系統。只有保持創新網絡與外界資源的互動,尤其是對國內外相關產業技術發展和市場信息的及時了解,才能保證創新活動適應外部環境的最新變化。網絡是集群形成競爭力的基礎。創意產業作為跨行業、跨部門的產業,需要政府、企業和藝術家群體共同參與,尤其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優惠、扶持、引導與投入。
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
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建設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既要從整體的角度研究與知識產權制度有關的政策體系,又要從具體問題入手。也就是說,一方面,既要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系、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知識產權管理、建立與知識產權制度有關的市場秩序等制度建設,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創意產業園區、創意企業和個人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問題。
【參考文獻】
[1]華正偉. 我國創意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王曉玲. 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與文化產業園區實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
[3]王發明.創意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集群效應的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0(03):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