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文
【摘 要】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引發了宣傳領域更新換代,給依托舊有傳統媒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思想政治工作在自媒體環境中感到了壓力。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自媒體時代保持威嚴感就必須順應時代潮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充分實現“互聯網+”的目標。
【關鍵詞】自媒體;思想政治工作;話語權
一、自媒體與話語權的概念界定與內在關涉
(一)自媒體的前世今生
1.自媒體的概念解讀
自媒體, 亦可稱“個人媒體”或“公民媒體”, 英譯為“We Media”, 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其最早源于2002年美國硅谷著名IT專欄作家Dan Gillmor在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一文中對其“新聞媒體3.0”的進一步定義, 其既不同于傳統媒體 (新聞媒體1.0) , 又有別于新媒體 (新聞媒體2.0) , 是互聯網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
2.自媒體的特征
(1) 傳播主體不確定性
傳統媒體的信息發布需要采、編、發各部門協同獨立運作, 需要依托于大眾傳媒機構或隸屬于機構的個人, 效率比較低下,其傳播內容也基本都是圍繞著一定的主題以及固定的模式展開, 并且在傳播速度方面非常有限。因此, 也就先天地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媒體則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運作模式, 實行采、編、發三位一體的發布共享模式, 普通大眾成為其傳播的主體。在整個信息傳播的過程中, 傳受角色可隨時進行切換, 傳播途徑非常多并且傳播效率及其高,“草根”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2) 傳播內容豐富
傳統媒體機構都有著自己固定的主題, 有著固定的模板 這一方面造成了內容的單調, 另一方面也限定了受眾的范圍。自媒體則不受主題的局限, 其傳播主體可以在自媒體上自由選擇大眾感興趣的話題以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主題暢所欲言, 同時也可以通過自媒體自由轉發他人推薦或自己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信息。由此可見, 自媒體的傳播內容可謂包羅萬象。
(3) 傳播方式高效便捷
傳統媒體的新聞制作流程嚴謹但冗長, 有著嚴格的制度規范, 需經過層層篩選和審核才能進行信息發布, 門檻較高。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降低了新聞發布的技術門檻和“準入”條件, 不再需要專業的機構, 也不需要層層審核的嚴苛流程, 具有更強的時效性。
二、自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話語權困境
話語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載體,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命脈所在。在互聯網的沖擊下, 傳統思想政治工作規范刻板的術語已經與社會快速發展的文化嚴重不符, 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話語在自媒體時代吸引力逐漸下降乃至于無人問津。隨著自媒體的普及, 人們對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話語已然日漸失去興趣, 思政工作的神秘感逐漸消失。思想政治工作話語吸引力的下降必然會導致思想政治工作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失去其固有的功用和地位。要想在自媒體時代保持思政工作在語言上的吸引力就必須迎合時代與大眾要求, 以更加生活化、個性化和即時化的工作話語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自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自身話語權的出路
(一)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運用媒介的能力
進入21世紀, 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 傳媒技術日新月異, 各種交流軟件不斷更新,互聯網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對自身知識構成、熟悉和運用自媒體技術等綜合素養重新進行審視和研判, 不難發現, 在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僅僅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已不足以保持自身的話語權。
新時代媒體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的影響不可忽視。在自媒體環境下,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保持自身的話語權不被時代的浪潮所湮沒, 就必須要有參與自媒體的意識, 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自覺主動地去接觸和使用自媒體, 通曉自媒體的特性與作用形式。一方面要基于自媒體不斷更新自己的媒體方面的知識庫, 熟悉網絡語言的表達方式, 并增強對自媒體工具的操作與使用技能;另一方面要善于將自媒體媒介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依托自媒體平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從而增強自身話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鐵還要自身硬, 提高媒介在思政工作中的地位, 建設一支專業知識扎實、緊跟時代步伐的思想政治工作專業隊伍, 是整個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乃至增強自身話語權的內在動力與重要保障。
(二) 立足自媒體, 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話語表達方式
自媒體時代, 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節奏加快, 標題對于人們的影響變得更加直接和重要,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凝練、生硬的話語表達模式已不再適用于自媒體時代,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應改進自身的話語表達方式, 多使用一些幽默或者緊跟時代的語氣詞或者句子, 更多地采用圖文、視聽等相結合的信息呈現方式, 使自己的話語表達更“接地氣”, 用新的話語風格來表達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規律, 創新自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話語表達模式, 從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和關注思想政治工作。
(三)根植最基層,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方法
在自媒體時代,普羅大眾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受眾, 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影響著思想政治工作話語傳播內容。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話語必須“接地氣”,深刻的知道如今社會需要什么,關注點在哪里, 而非自說自話,構筑“高大上”的理論樓閣。這既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又符合黨和國家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是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話語內容所必須做出的改變。
概而觀之,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緊跟時代潮流, 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內容和形式, 但始終不變的是對話語權的掌握, 話語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話語權困境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洞悉自身不足, 順應時代潮流才是保持乃至增強思想政治工作話語權的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