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珠
摘要:在新時期形勢下,我國政府正在大力發展城鎮化建設,許多偏遠地區的農村人口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就紛紛選擇進城務工,這就導致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的出現。就我國當前情況來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大量留守兒童心理、學習、生理、安全等方面出現各種問題。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257-01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困境
l.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情況。農村孩子的父母由于家庭生活的負擔大多選擇外出打工,所以農村孩子只能被臨時監護人照顧。但孩子的教育不僅停留在知識的表面,還受生活環境的影響,臨時監護人對孩子的照顧不到位,會對孩子的生活習性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留守兒童在犯錯后沒有受到及時的糾正,沒有意識到錯誤所在會一錯再錯。而且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缺乏父愛好母愛,無論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脾氣古怪。
2.留守兒童學習情況。父母在兒童的課外輔導學習監督和學習計劃的實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還少有時間和精力關系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情況知之甚少,孩子更多的是接受學校教育,而且兒童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不能正確的完成課外學習。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l.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缺失父母的關心和照顧,農村大多留守兒童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但老人無法輔導孩子學習,并對孩子過于溺愛會使孩子的教育情況出現更大的問題,留守兒童無論是生活習慣,心理健康還是學習成績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2.經費不足,教學資源的匱乏,辦學條件差。農村學校由于經費不足,一些教育設備不夠完善,對學生的教育大多是書面和口頭教育,一些能夠發揮兒童想象力的課程無法開展,比如:音樂課程,美術課還有自然科學課。沒有完善的設備,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也有一些農村學校實施寄宿制度,但住宿條件簡陋,衛生條件缺失,也得不到生活老師的指導,對孩子的生活情況造成了影響。
3.農村師資力量的缺乏。相比于幾年以前,農村小學教師素質有很大的優化。但與城市小學教師相比,還有一些問題,比如教師人數不足。有的學校,語文和數學這樣的主科是由一個教師擔任;一個教師可能擔任兩個或兩個以上班級的班主任,但是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難想象一個人怎樣應對這么繁重的工作,更何況一些老師還有自己的家庭。農村小學教育仍然以語文、數學等文化課教學為主,音樂、美術以及各種其他類型的課程等開展水平不高,對于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助力不夠。究其原因,是師資力量的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困境的對策
l.加強家庭教育的宣傳。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和成長起關鍵性作用。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不多。通過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宣傳,希望家長多多一些時間關心關心孩子。如果家長在外打工也可以經常與家里打電話視屏等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也應該多與老師交流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發展。
2.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辦學水平。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不夠齊全,而且每年都有因為上學條件不具備或者學習情況不理想而輟學的孩子,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政府需要從財政上進行固定的投入。并且加大扶持的力度,有效地利用一些教育基金或從省級地區級鄉鎮級的教育經費里,來完善教學設備,提高辦學水平。
3.加大師資配備力度,提高農村教師教學能力。師資缺乏和專業教師缺乏制約農村學校發展的瓶頸,應該擴大編制配備教師,完善農村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標準,以保證教師工作質量適度,教師才能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精確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且定期對農村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的研討,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和討論,定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提高農村教師教學能力。留守兒童在學校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4.學校制定留守兒童培養計劃和過程發展檔案。學校教育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起到了樞紐的作用,學校應該建立關于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檔案,了解留守兒童多的信息,關注留守兒童的發展狀況,及時雨家長做好交流和溝通。學校應該配置專門的德育和心理老師,與出現問題的學生及時交流和疏導。分析留守兒童的成長特點,制定正確的培養計劃,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小學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礎,是對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基礎的奠定的,要想建設牢固的教育大廈,就必須從小學教育抓起,但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大批農民工涌向城鎮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鄉成為“留守兒童”,為了跟上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應該多給予留守兒童關愛和幫助。
指導老師: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