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柔性管理在教育領域逐漸得到重視。本文從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視角對柔性管理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柔性管理;班主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261-01
當下,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經常會面對一些處在叛逆期的學生,而剛性管理對教育這些學生來說并不是有效的方法。處于叛逆期間的學生對于學校教師的嚴格管束與規章制度經常會產生抵抗心理。若處理不好這種心理,很容易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矛盾,不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正常展開。
一、班主任管理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l.當下的教育體制重成績,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缺乏關注。受中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當下相當一部分學校仍然只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極少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有些班主任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實施剛性管理。久而久之,有些學生,特別是叛逆心較強的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不滿情緒,甚至是抵觸,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2.剛性管理不適合叛逆期的青少年。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逆反心理強,而傳統的剛性管理通過強制與一些硬性措施來對學生進行監督,甚至是懲罰。班主任要求學生服從命令,嚴格遵守規章,而在學生的情感、性格以及思想上缺乏關注。這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會使學生變得孤僻、內向,對待學習消極,無法與同學友好相處等心理上的問題。
3.部分家長不理解、不配合、不重視。一些家長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存在偏見,有些家長認為性格頑劣的學生更需要通過學校嚴格的教育,或者認為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也就交給了學校以及教師。事實上,孩子的教育更加離不開家庭教育,不能單靠學校及教師。家長的不理解、不配合都不利于班主任展開教育工作。因此,班主任要與家長多溝通,只有配合到位,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
二、柔性管理的內涵及必要性
所謂柔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與行為規律,在此基礎上制定非強制的管理措施,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遵守學校與教師的意志,從而形成潛在的約束力,其實質是“以學生為本”。
在當下的學校教學中實行柔性管理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新時代下的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與反叛意識,若班主任不考慮學生的特點,不以“學生為本”,很難使學生對其工作認同,對班主任產生抵觸與厭煩、甚至是敵對的心理。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階段,正是其三觀樹立與發展的關鍵時期,而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的引導者,其管理工作是相當關鍵的。因此,班主任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學生多溝通,努力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
三、班主任柔性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
l.實施學生自主管理。自主管理一方面可以展示出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學生們的自我價值。因此,班主任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養成自我管理的意識,提高其管理班級事務的能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為學生們營造出一個利于實現民主管理的環境,同時要不斷鼓勵學生,將班級的管理放到學生的手中。學生進行民主管理,不僅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也可以調動學生積極處理班級事務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信,提高學生的班級榮譽感,促使學生形成自我約束力,并進行自我控制與自我完善。
2.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柔性管理的關鍵是挖掘學生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的決策與行為。大部分學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與理解,都希望能得到班主任的認同。因此,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心理變化,與學生多溝通,要能夠明辨是非,保護學生的權益,對表現好的學生要表揚,對做錯事情的學生也不能一味責罰,要多鼓勵。班主任只有在班級的管理中關注學生的情感,了解學生需求,才能與學生拉近心靈上的距離,得到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從而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指引力。
3.構建和諧的班級文化。和諧的班級文化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班級文化體現著一個班級的風格與精神,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構建和諧的班級文化,促進師生、學生之間更加團結,增強班級的歸屬感與責任感。班主任在進行柔性管理時同樣離不開良好的班級文化為基礎,因此班主任要在學習生活中多組織班級活動,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
4.將柔性管理延伸到家庭.柔性管理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即實行柔性管理到能看到成效需要一段時間。大多數家長希望教育孩子能夠立竿見影,這往往會揠苗助長。因此,班主任要得到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將柔性管理延伸到每一個家庭。只有家長與班主任良好的配合,才能使學生不斷的、全方面的發展。
四、結語
在當下的學校教育中,柔性管理正不斷被廣大教師采用,其發揮的作用也在不斷地顯現著。實行柔性管理,需要班主任圍繞學生,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再與剛性管理相融合,相輔相成,從而發揮出更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