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兵
摘要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表明,緘默知識廣泛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并且作為一種潛在因素會對人的學習成效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點對于體育教學活動而言亦是如此。鑒于此,本文就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緘默知識及其習得策略進行了分析。文章首先闡述了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緘默知識,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和緘默知識的特點,提出了可以采用一些更直觀、更有助于緘默知識傳遞的教學方式;重視運動實踐的開展,讓學生在運動實踐中完成緘默知識的習得;采用合理的策略,讓緘默知識“顯性化”等三點有助于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緘默知識習得的策略,以期能夠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科學、有效開展有所啟發。
關鍵詞緘默知識 體育教學 習得策略 高校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哲學家、緘默知識概念的提出者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能夠用語言、文字、圖形或者數學公式等語言文字符號進行系統表達和傳遞的顯性知識,另一種則是切實存在、但卻無法用上述語言文字符號進行系統表述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緘默知識。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表明,緘默知識廣泛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行為之中,并且作為一種潛在因素會對人的學習成效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點對于體育教學活動而言亦是如此。鑒于此,本文就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緘默知識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高校體育教學中緘默知識的習得策略,以期能夠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科學、有效開展有所啟發。
一、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緘默知識
緘默知識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是廣泛存在的,甚至可以說高校體育教學中涉及的絕大多數運動技能都可以看作是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之和,而相應的學生絕大多數運動技能的習得也都可以看作是顯性知識習得與緘默知識習得的綜合結果。以高校籃球教學中運球技術的學習為例,在開展運球技術教學時,任課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運球技術所講解的“什么是運球技術”、“運球技術的動作要領是什么”這一類的知識就都是能夠用語言進行表達和傳遞的顯性知識;而類似“怎么才能夠熟練掌握運球技術”、“怎么才能夠合理有效的運用運球技術”這一類問題,任課教師卻只能根據常見的情況給出一定的建議或者是介紹一下自身的經驗和感受,但是卻沒有辦法給學生切身的體驗指導。學生想要真正做到熟練掌握運球技術和合理、有效的運用運球技術,必須要經過自己的反復練習、反復實踐以及不斷的思考和感悟才能夠實現,這一類知識就是體育教學中的緘默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反復練習、實踐、思考、感悟掌握和內化知識的過程,就是緘默知識的習得過程。
結合上述例子可以發現,高校體育教學作為一項以體育運動技能傳習為主的教育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會涉及大量的、任課教師無法用語言文字符號去準確描述和傳遞的、需要學生自己去實踐、思考和感悟的緘默知識。然而,由于緘默知識具有內隱性的特征,所以,很多體育任課教師在組織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都忽略學生緘默知識的習得,只強調顯性知識的傳遞,例如:在籃球運球技術教學中,只反復強調運球技術的動作要領,卻很少創造有利于緘默知識習得的環境,讓學生去掌握運球技術學習中的緘默知識,以至于常常會出現學生“學了不會”、“會了不用”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緘默知識的習得策略
根據上文分析可知,雖然很多高校體育任課教師忽略了體育教學中的緘默知識,但緘默知識卻是切切實實存在的。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緘默知識的習得,以下就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和緘默知識的特點,提出了如下幾點有助于學生緘默知識習得的策略:
首先,可以采用一些更直觀、更有助于緘默知識傳遞的教學方式。仍然以籃球運球技術教學為例,為了促進學生緘默知識的習得,讓學生真正做到能夠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籃球運球技術,任課教師就可以有意識的在教學中播放一些優秀籃球運動員運用運球技術的錄像片段,還可以將學生完成運球技術的整個過程錄制下來與優秀的運球技術示范進行視頻對比。這樣不但能夠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思考正確、合理的運球技術運用時機,加深學生的認知印象,同時還能夠通過觀看對比視頻讓學生進行客觀的自我觀察,通過自我觀察去發現任課教師難以用語言文字符號去表達和傳遞的內容,促進緘默知識的習得。
其次,重視運動實踐的開展,讓學生在運動實踐中完成緘默知識的習得。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緘默知識很多都是“行動中的知識”,只靠“想”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的,必須要在大量的、具體的運動實踐中去練習、去感受、去總結才能夠習得。例如:要想做到靈活有效運用籃球運球技術,光靠“看”和“想”遠遠不夠,學生還必須要在“看”和“想”的同時,進行反復的運球練習,參加大量的籃球比賽,并在練習和比賽中體驗運球技術的運用技巧,才能夠實現。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緘默知識的習得,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還一定要重視運動實踐活動的開展,積極組織教學比賽和訓練活動。
最后,采用合理的策略,讓緘默知識“顯性化”。讓緘默知識“顯性化”是促進學生緘默知識習得的一種有效方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為了促進教學中緘默知識的“顯性化”,任課教師可以參考如下兩種做法:一是,借助生動的比喻讓緘默知識“顯性化”。例如:在跳遠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找到完成跳遠騰空落地的正確感覺,任課教師可以將這個過程比喻為“像蹬穿褲子一樣”;二是,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讓緘默知識“顯性化”。例如:詢問學生動作完成過程中的體悟與感受,并探討與自身感受之間的不同以及不同學生之間感受的異同,從而促進學生對緘默知識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