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謙
摘要:進入21世紀,國內經濟一直處在高速發展的狀態之下,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一直在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所以基層文化工作者就必須組織文化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來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以確保他們能夠在追求高品質物質生活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精神追求,這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日常工作經驗為依托,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以及有效組織該類活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策劃;實施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
日常工作中,在明確了活動項目之后,應該根據活動的特定內容編寫出科學嚴謹的活動方案。編寫活動方案時,首先應該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分類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由活動分類確定活動的規模、形式、性質,這樣才能夠寫好方案,確保各項工作的實際效果。
首先,群眾文化活動的分類主要按照以下標準進行:按活動規模分類,主要分為大型活動、小型活動以及中型活動;按活動形式分類,主要分為聯誼型活動、競賽型活動、輔導型活動等等;按活動內容分類,可以將其分為娛樂型活動;知識型活動以及藝術型活動。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的地點,將活動分為室內型活動以及室內型活動。總之,搞清楚活動的分類便弄清了活動的各類前提。其次活動方案中還應該包括以下內容,活動的時間和地點、主辦單位、參與對象、活動宗旨、活動形式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分工等等。為了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在編寫方案的同時應該做好后勤保障的應急預案,像如電力的供應、活動場地的布置以及相關的費用支出等等,把方案盡可能做詳細,能夠有效提高后期工作的效率。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經費不足,可以嘗試尋求社會團體的支持,這其實也是在間接提高活動的影響力。
基層文化站的人手通常比較有限,因此部分工作只有在領導的支持之下開展,才能夠保證工作效果。只要我們在活動的創意性方面精雕細琢,相信領導會不遺余力的支持這類活動的開展,確保資金以及活動方案達標之后需要完成的就是文化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日常工作中,文化活動的組織實施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籌集經費,盡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活動效益。其次各項政策的落實應該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之上,要深入實地展開調查,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落實各項政策。再次構建起科學嚴謹的管理制度,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提高其效率。最后由細節出發提高相關工作的質量,大事應該從小處著手,由小見大,提高工作質量。以上幾點內容對文化活動組織實施環節的工作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施過程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工作: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后期收尾階段。準備階段需要保障開展活動的各項供應,還需要構建起完善的規章制度,確保各部分工作能夠落實到位。再者,準備階段還需要完成節目的排練以及場地的裝飾,確保活動中需要的各項設備能夠及時落實到位。當活動進入倒計時,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完成各類票據的發放以及安檢工作。其次實施階段,進入此環節相關工作人員首先應該參照活動方案對準備階段的各項工作進行驗收。驗收合格之后,活動總負責人下達活動開始指令,此時活動正式開始。如發現活動中有不合適的內容,應該及時進行調整。活動結束之后,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做好資料整理以及歸檔的工作,要注意收集活動參與者對活動內容的反饋意見,以便于后期逐步完善。
三、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
1.利用好互聯網技術。時代在發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也呈現出了網絡化的特征。互聯網技術自誕生至今不過三十余載,便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展開群眾文化活動,既方便了學生的參與,更在無形中提高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再者,利用互聯網組織群眾文化活動,也能夠增添活動的時代特色。具體來說,這部分工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首先利用互聯網展開線上主體教育活動,豐富的網絡資源以及網絡的實時互動性能夠深化這類主體教育活動的效果。其次可以組織群眾參加相關的網絡學習體驗活動。利用現有的資源展開藝術學習活動,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
2.使群眾文化活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群眾文化活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能夠增添文化活動的精神內涵,“非遺”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的濃縮,它依托于群眾而存在,與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系。借由“非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從根本上推進了“非遺”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基層群眾也享受到了“非遺”保護工作的成果。這方面的嘗試需要因地制宜的展開,要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取舍。但從宏觀層面來說,兩者的結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符合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原則,更能夠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
四、結語
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是每一個基層文化工作者必須要完善的一部分工作,上文筆者對此進行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