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雙雙
摘要:如今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造成人才之間的競爭力非常大。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因此,高職院校近幾年來逐漸成增長趨勢,所謂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但卻因此而忽略了基礎知識的培養,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在基礎知識這一塊兒比較薄弱。造成高職院校學生在面臨就業問題時面對高校畢業生,形成了非常大的競爭壓力。因此在學習專業課時其基礎課的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需要極強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才能設計出好的作品,所以,就需要高職院校對教學課程提出改革育創新,讓高職院校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術手段同時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與培養全面人才。現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構成基礎課程改革進行思考與討論,側重對基礎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進行探討,為提高職高院校的教學質量,提出幾點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設計專業;基礎改革
一、前言
現如今的藝術設計行業中,對人才的需求是有極強的創新能力與想象力,能設計出富有自己味道的作品,將自己的思想貫徹在作品中,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想象力。但在傳統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教師多以培養學生技術能力為主,而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方面的教育,導致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不夠,在作品設計上也很難有新意。相當于建筑物的建造一樣,“地基”不牢固,建好后的建筑物存在相當大的危險系數。學生基礎課程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在藝術設計的學習中打好堅實的基礎,在以后的道路上也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構成基礎課程
構成是一個近代造型概念,其含義是指將不同或相同形態的幾個以上的單元重新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構成對象的主要形態,包括自然形態、幾何形態和抽象形態。并賦予其視覺化的、力學化的觀念。構成基礎課程,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要學習的基礎,是最基本的知識,也是為學生學習高級知識的一個鋪墊,基礎課程知識的學習的好壞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以及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其中,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包括三個方面,為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現就從這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一)平面構成
所謂平面構成就是理性與感性的產物,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要是運用點、線、面和律動組成結構嚴謹,富有極強的抽象性和形式感。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的方法。具有廣泛性。(如圖1)
(二)色彩構成
色彩構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從人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效果出發,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把復雜的色彩現象還原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間、量與質上的可變幻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去組合各構成之間的相互關系,再創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過程。(如圖2)
(三)立體構成
立體構成也稱為空間構成。立體構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視覺為基礎,力學為依據,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美好的形體的構成方法。它是以點、線、面、對稱、肌理由來,研究空間立體形態的學科,也是研究立體造型各元素的構成法則。其任務是,揭開立體造型的基本規律,闡明立體設計的基本原理。(如圖3)
三、告知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基礎課程設置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創新知識
藝術設計專業中,學生對三大構成基礎課程了解不多,可以說是知之甚少,這對學生藝術設計方面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對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也有很大的影響。時代是不斷的進步的時代,所需的人才也是“有思想、有靈魂”的,而不是只學言聽計從的“機器人”。實踐固然重要,但要以理論作為基礎?,F高職院校中,學生其他科目基礎知識薄弱,甚至于是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儲備也不甚理想。難以支撐起學生的設計與發展。教師在上課時也只是簡單的將藝術設計的步驟與方法傳授給學生,再通過讓學生不斷的聯系來達到鞏固的目的。而對基礎知識的講授不甚在意,學生只是到如何做才能將作品設計出來,或者是如何才能更好的設計出作品,而對設計的原理、技巧都不太了解,造成學生在藝術設計中缺乏創新,作品設計也是缺乏想象力。
(二)教學方式落后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大,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是逐漸增大,在這種環境下,造成我國高職院校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而對基礎課程不夠重視。也就是常說的“注重技術而忽略基礎”。
(三)教學方式單一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現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教學也應與跟跟上時代的腳步。但在很多高職院校中,仍沿用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無法以圍繞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
四、設計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
設計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的基礎,只有學好了基礎設計課程,其專業課程才能更好的掌握。也可以說設計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的“基石”,是學生專業知識必經的一步。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首先要學基礎知識,比如: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等,只有掌握好利用視覺、角度、力學設計出作品,才能在此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出自己的作品,或者是創新作品。只有學會了色彩構成,才能讓自己的作品錦上添花。如果不然,色彩設計不合理,作品看起來就像一團亂麻,會讓人失去欣賞的欲望。因此,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專業課程設計是設計基礎課程的體現,專業課程的學習是基礎課程設計一個不斷運用的過程,在不斷運用的過程中,對基礎課程所學的知識越來越熟練,體會與理解自然也是不同的。
五、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從“信息傳授型”轉換到“能力培養型”的思考
現如今,高職院校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技術操作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在基礎課程知識的掌握就不盡人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基礎課程的教學一般采用的是課堂信息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通過記筆記等方式,但由于藝術設計的很多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僅僅通過簡單的講解,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再加上高職院校注重技術的培養,而對理論知識不太關注,所以教師一般都不太會去仔細講解。就在很淡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于基礎課程知識的理解不過關,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而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專業能力的培養造成影響。
教師要注重將教學方式從“信息傳授型”轉換到“能力培養型”。在日常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理解、掌握基礎知識。設計基礎是學習設計、增強學生設計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過程。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要從“理論”與“實踐”入手,讓學生較為全面的接收信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基礎課程包括三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基礎課程融入到教學中去,讓學生掌握好理論知識。此外,還要保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如果只是接收理論知識而不動手實踐,就相當于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作用。當然,如果只是動手而不接受理論知識的教育,相當于盲人摸象,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
六、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要從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入手,不斷創新與改革其教學內容,讓學生產生興趣,才能更好的完成基礎課程教學工作。
(一)教師要改變自身理念,從自身入手,引導學生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
高職院校教師一直秉承的是教授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理念,而忽略了基礎知識的教育。所以基礎課程的改革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先改變自己的觀念,才能有效的去影響、引導學生去重視。在教學中,要常與學生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學生自認而然就會有一個認知——基礎知識非常重要。
其次,在日常教學中要將基礎知識融入進去,不論是理論課還是動手課都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二)教師創新、改革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在準備授課前,應該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對于上課所需的題材、所講的內容都有精準的掌握,以及如何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比方說在講授色彩構成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從網絡上選取幾組色彩有鮮明對比的圖片。在課堂上放映給學生看,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內容與基礎知識做一個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鞏固基礎。
(三)要注重教師資源的合理分配
高職院校應注重資源的顆粒分配,可以將整個專業組合成一個大班,而后有分成幾個小班,由多個教師負責,每個教師負責自己一個小班,或是每個教師負責不同的教學領域。如此,教師既能更好的了解學生,從而不斷調整,制定出最適應的教學方案。最后整合成一個大班,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創新、改革基礎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素養。
七、注重師資培養和專業長遠計劃
教學的發展與長遠,還要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教師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所以,教師團隊的數量與質量都是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效、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此外,藝術設計專業也要從長遠考慮,專業的發展并不僅僅是短暫的,而是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創新、改革,其教學也是需要不斷的磨練、嘗試,才能尋求出最好的教學,為學生提供高效的教學。
八、結語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同時,還需要院校的大力支持,只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出一個好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