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銀桂
摘 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課堂常規能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常規練習中認真看、聽、記、思、練、評的習慣與能力,在規范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本文針對小學體育課堂常規的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案例提出解決對策,旨在與同仁探討有效落實課堂常規的秘方。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常規;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8-0028-0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課堂常規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考驗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組織管理能力及規范學生學練行為的有效載體;是學生知、情、意、行課程目標得以達成的有效保障。然而,受教師編制、師資水平、學生人數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在落實課堂常規中出現固守模式、統得過死,方法陳舊、缺少新意,追求形式、散漫無序等問題,不能做到張弛有度,缺少教育智慧,致使學生行為懶散、傾聽效果低下,缺少規矩、規范,不利于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難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對小學體育課堂常規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旨在拋磚引玉,為更好地落實小學體育課堂常規尋求秘方。
一、現狀與分析
1.現狀
(1)墨守成規,形式單調
傳統的體育課堂常規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常規。常態的體育課堂常規,教師按照體委集合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宣布學習內容、提出學練要求、安排見習生、熱身活動,學生聽、記、思考、學練、討論、評價,教師總結、學生聽評、師生再見、送還器材等層面進行課前、課中、課后常規要求。教師按部就班、程式化的常規管理模式,形式單調、缺少趣味性,課前常規落實出現統得過死、流于形式兩種弊端。課中常規,教師缺少即時、有效、針對性的提問,學生觀察、傾聽、思考、評價意識與能力較差。課后常規缺少學生真誠評價他人、師生再見、有序收還器材等品行、禮儀等規范教育。體育課堂常規落實輕描淡寫,水過地皮濕,缺少實效。
(2)追求潮流,松散無序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學習方式,提倡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由于理解的偏失,部分教師在落實課堂常規中出現了“百花開放”的亂象:體育課省去了集合整隊、檢查報告人數、宣布學習內容等基本的常規要求。上課鈴一響,教師一聲哨,學生自由站隊,簇擁在教師周圍,一片歡聲笑語。接著,教師簡單介紹學習內容“搶斷球游戲”;然后學生自由結伴練習,三五一群,哄搶亂跑、嬉笑打鬧、玩得“不亦樂乎”。游戲方法、規則是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學練中要注意什么?教師均無具體的要求。簡短的游戲熱身,教師集中點評,部分學生交頭接耳講話、游離課堂,站沒站樣、聽沒聽樣,自由、散漫、無序、我行我素,缺少課堂常規最基本的規矩、規范,常規落實嚴重缺失。
2.分析
體育核心素養從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層面提出學生培養目標。新時期的青少年,思維活躍,活潑好動,教師在貫徹課堂常規時,不能固守模式、程式化地操練。在沿襲傳統課堂常規內容的同時,要基于兒童發展的視角,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要注重課堂常規練習形式的趣味化、多樣化,在游戲中落實常規、規范學生的行為,做到張弛有度,才能使課堂常規落實擲地有聲。
要用心領悟課程理念,理性思考,避免理解偏失,盲目追潮,反道而行,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對策
1. 游戲激趣,規范靈活有序
游戲具有激趣、促智、調情之功效,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巧用游戲,貫徹課堂常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延長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提高學練實效。例如: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對同伴比較陌生,方向感、位置感較差,加上新入職和兼職體育教師缺少經驗,體育課集合站隊時,多數學生出現找不到位置、位置錯誤、推搡、打鬧、講話等問題,致使課堂組織混亂、無序,常規落實受阻,也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一問題,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愛小動物、愛模仿的心理特點,創設“小動物學本領”的故事情景,以獅子、老虎、熊貓、大象命名將學生分成四路縱隊,每組排頭選擇一名機靈的學生擔任“大王”;接著,進行闖關游戲,第一關“看誰反應快”,老師喊到哪隊,哪隊學生快速舉右手向老師示意,并大聲答“到”,喊到“獅王”,獅子隊的小排頭原地轉身,面向同伴舉手示意,大聲答“到”,要求反應迅速,聲音響亮。游戲時先按站隊順序由左向右練習3~5組。然后,變換順序由右向左練習,或者從中間向兩邊練習,讓學生熟練明確自己的組別。
在此基礎上,游戲進入第二關“看誰找得準”。游戲開始,1分鐘時間看看自己前面的小伙伴是誰,記住他的樣子,然后記住自己隊的大王是誰,老師吹一聲哨“嘟”,學生散開,根據自己隊的隊名進行動物模仿;聽到兩聲哨“嘟嘟”,各組大王快速跑到老師跟前,其他學生先找大王,再找自己前面的小伙伴,比比誰最快!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推搡、擁擠現象,老師說“1、2、3”,學生回應“快、靜、齊”;老師說“眼睛”,學生說“看老師”;老師說“耳朵”,學生說“仔細聽”,反復練習規范學生的行為。在學生熟練找到自己位置的基礎上,再變換四個方向集中練習。最后,設置四個學習區域,分組練習,可以快速提高學生集合站隊的效率。學練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大拇指肯定,運用“你真棒!”“反應真迅速!”“勇敢的小老虎!”“遵守紀律的大熊貓”等激勵性的語言進行學練評價,調動學生學練積極性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集合站隊常規。游戲激趣、方法多變、活而不亂、張弛有度、激勵評價、規范行為,使課堂常規落地有聲。
2.考核評價,培養團隊意識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完善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現階段,多數小學生為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自我約束力較差,缺少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通過體育課堂常規、建立考核評價制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捆綁式考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
例如,開學初,為了有效落實課堂常規,中、高年級體育課制定出體育課前常規2+1制度(20分),即:上課鈴聲響,提前2分鐘進課堂,體委集合整隊,各組組長檢查報告人數,每組考勤10分,1人遲到扣小組1分,出滿勤小組獎勵一顆星;1分鐘檢查服裝,穿寬松衣褲、運動鞋小組得滿分,獎勵一顆星,違規1人扣1分。課中常規4+2制度(60分),四個一:提出一個問題、想出一個金點子、幫助同伴解決一個問題、評價一位同學;2項任務:主動參與,積極學練;掌握技能,勇于表現。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學練進行2項任務的評定,四個一由各組組長統計,每項占10分。課后常規1+1制度(20分),即:一句話總結一節課的學習所獲,客觀評價一位同學。師生對各組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每節課依據各組的學習表現量化分值,計入課堂常規考核表,個人成績累加評定小組成績,做到一月一小結,學期末進行總結,評定優秀體委、最佳小組長、明星學員等稱號,使學生在規范中學練、在規范中合作、在規范中創新、在規范中成長,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培養學生健康的品格。
3.即時提問,培養有效傾聽
即時提問是課中常規的重要環節,是教師關注學生課堂有效傾聽、了解學生掌握學練情況的關鍵。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觀察中,發現學生傾聽習慣較差,不善于動腦思考,教師在講授內容時,出現個別學生游離于課堂、交頭接耳講話;學練環節,同伴合作學練不認真,學習效率低下;評價反饋環節,出現傾聽不專注等問題。因此,教師要在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環節插入幾個有針對性的提問,快速評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應對,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學生課中傾聽、思考、學練、評價的實效,優化學練效果、規范學生行為。
例如,教學籃球行進間直線運球一課,教師在講解示范動作要領時,即時提問:行進間直線運球與原地運球有什么異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記、觀察、思考,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基本部分的教學,借助線條進行人走線上、球走線側的練習時,即時提問學生:如果人走線內、球走線上,有什么不同?針對教學重難點設置問題串,由易到難,在教學關鍵環節進行即時提問,培養學生認真傾聽、思考、學練的習慣,避免了學生聽講、學練中開小差的現象發生,有效提高了學練效果,即時提問,使課中常規落實更加高效。
總之,課堂常規的有效落實,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立規守矩,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才能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完善學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