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梅
摘 要: 近年來,隨著“雙一流”的提出,各大高校紛紛加大對教學與科研的投入力度,傳統行政管理方式已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需要一支優秀的基層行政管理工作隊伍做支撐。本文將對“雙一流”背景下的基層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 高校 基層行政管理 對策
“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這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后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對于各所高校,這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毫無疑問,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建設,必須有一支卓越的教師隊伍。但高校不只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還有連接在其中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高校實現育人、科研、社會服務等功能的前提與基礎。而基層行政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整個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對高校變革與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實現“雙一流”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提升高校基層行政管理水平。
一、高校基層行政管理現狀與原因
1.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作為教學、育人、科研、服務的機構,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必然是首位,一切行政管理工作都是為此服務的。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工作服務的具體對象是具有高學歷或高職稱的教師,以及“天之驕子”般的大學生,這些繁雜的事務性工作通常會被認為難度低、貢獻小,更為甚者,對于基層行政管理工作不夠配合。雖然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孰為首的爭論一直存在,但在一些學校,基層行政管理工作及人員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包括管理水平的提升、職業的發展、薪酬的體現等方面。這些被忽視的方方面面導致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成為高校的邊緣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基層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進而最終影響高校教學質量和科研事業的發展。
2.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頒布各類規章制度,以規范師生的各種行為活動,但是缺乏與基層行政管理工作內容的相關制度。基層行政管理工作是為師生服務的,而這些工作又十分繁雜,如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與行為規范,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缺乏有針對性的、有效的解決依據,工作無制度可依,隨意性較大[1]。另外,制度的缺乏導致各個崗位之間的職責劃分不清晰,在運行中容易出現具體事務落實不到具體責任人的情況,上級的部署得不到充分落實。總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影響高校基層行政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
3.專業組織缺位
專業組織是指由具有共同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的專業人員組成的自我管理的組織,具有制度化的組織結構、普遍化的行動規范的組織[2]。專業組織的形式主要有學會、協會、聯盟、委員會等。專業組織可以使一個職業或個人更加專業化。對于高校基層管理人員,專業組織對其專業發展具有指導作用。目前,在科研、學科方面有很多專業組織,但是純粹由高校管理人員組成、致力于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獨立、穩定的專業組織仍然缺位。而高校基層管理人員由于工作性質所限,埋頭于具體的事務性工作,設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需要晉升到一定職務以后才能積極參加相關專業組織[3]。
4.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雖然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不會使用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人員幾乎不存在,但部分基層行政管理人員觀念守舊,仍然停留在傳統工作模式,辦事拖沓,缺乏靈活性和積極性,影響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對行政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受到輕視。目前,雖然部分高校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具有本科或以上學歷,但大多數人員專業不對口,對專業管理知識知之甚少。加之行政管理工作被認為只要是正常人就可以勝任的,部分行政管理人員并沒有受過崗前培訓就直接上崗。部分行政管理人員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行政管理經驗,導致行政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5.人員自我認同程度低
由于行政管理工作往往不被重視,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在高校教職工中又屬于學歷較低的群體,工資是最低的,職務晉升機會較少,導致部分基層行政管理人員自我認同程度低。部分人員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崗位責任,工作積極性差,服務意識不強,更不能用心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成績。行政管理工作雖然是處理行政事務,但需要對相關教學和科研情況有充足的了解,從而真正服務于教學科研事業。否則,只是在機械地完成轉達各項通知、收集材料、上交材料等重復性動作,不僅會使管理人員產生倦怠心理,對整個學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也會大打折扣。
二、高校基層管理問題解決手段
1.給予重視
基層行政管理之于一所高校的作用不容小覷,領導層面應該加強對基層行政管理及人員的重視與關注。同時,引導高校教師、學生尊重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各方應充分認識到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在招生、教學、考試、畢業等各個環節的付出。尤其是行政管理領導層,不能將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等同于簡單勞動力,每天急于應付各類煩冗的日常工作,應該在保證完成各項工作的同時,多一些對基層行政管理問題的思考,注重基層行政管理人員自我的提升,推動基層行政管理人員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基層行政管理效率。
2.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包括兩方面:一是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一所高校的基層行政管理工作內容相對來說是比較固定的。因此,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應該對每一個工作崗位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同時對每一項工作內容制定操作流程與規范,這樣才能使工作落實到人,使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有依可循,即使新人上崗也不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可讓師生有據可查,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二是基層行政管理人員考核與激勵制度。由于工作內容與性質不同,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通常無法進行量化。然而這一群體又是繁忙的。因此,需要對這一系列人員制定單獨的考核與激勵制度,包括薪酬、職稱、職業生涯等方面。此外,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是為全校師生服務的,服務的滿意度應納入考核范圍。
3.提高素養
基層行政管理人員要提升地位,必須提高素養。首先是專業素質。不管之前學習的什么專業、從事的是什么工作,既然身在這個崗位,就必須掌握本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與業務能,例如公文寫作、人際溝通、計算機技術等。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在當前信息化水平極高的時代,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不能停留于傳統方式,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結合計算機和互聯網,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次是服務素質。基層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項服務工作,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應增強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意識,尤其是精細化服務意識,即主動了解和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比如,學院辦公室工作人員不能只關注行政事務,還應該多關注與參與教學與科研活動,對本學院各專業內容和研究方向有基本的了解,以更好地與本崗位工作內容相結合,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改革發展。
4.加強培訓
目前,對于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十分欠缺,外出參加交流活動的機會亦難獲得。高校科研培訓、專業培訓等傾向于教學一線教師,忽視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發展需要[4]。沒有培訓,沒有交流,基層行政管理人員便很難提升自我,改進工作方式。而只有從學校層面重視對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提供外出交流的機會,才能提高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素質。由于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每天都要處理許多日常工作,大多需要嚴格實行坐班制,很難抽出時間外出培訓交流。因此,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組織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參加培訓。此外,平時校際之間的走訪交流活動也要盡量參加,因為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只有深入教學科研,了解師生的需求,才能對自身工作加以改進。另外,可以增加校內培訓,如邀請專家對基層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管理技能,以更好地適應自身崗位的需求。
5.加強專業組織建設
由于當前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組織極少且不穩定,現存的一些專業組織沒有定期開展研討活動,高校基層管理人員能參與專業組織的少之又少。只有立足于高校管理人員的內在發展需要和高校管理職業專業化建設的要求,吸納高校基層管理人員參與專業組織,才能真正發揮專業組織對于高校基層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使之成為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平臺。因此,提升高校基層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必須致力于加強專業組織建設,定期開展活動,不僅注重工作經驗交流,還要對高校管理工作進行研討和反思,為高校管理人員能力提升提供動力和支撐。
基層行政管理是一所學校的硬件設備,如果硬件設備跟不上,再好的軟件也難以運行。因此,高校在“雙一流”的環境下應充分重視行政管理工作。因為,科學的行政管理體系和優秀的行政管理隊伍是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黃冠.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90-191.
[2]熊華,丁艷.美國大學教師專業組織使命的實現[J].現代大學教育,2013(5):85-86.
[3]何淑通.高校管理人員參加專業組織狀況之調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75-79.
[4]王瓊.高校基層行政管理人員職業倦怠成因與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9):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