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要】近年來,國家為解決三農問題,積極實施各種“三農”政策來扶持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農村金融機構相繼建立,且發展態勢良好,給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農村金融機構貨款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 信用風險 不良貸款
一、緒論
隨著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步伐的逐漸加快,特別是我國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呈現出開拓創新、迅猛發展的態勢,農村合作金融體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支持“三農”和中小型企業發展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作為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面向“三農”、業務范圍不廣、金融資產種類單一、內控管理薄弱等特點導致其信用風險較高。隨著國家扶持“三農”力度的逐步加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經營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張,涉農領域的信貸投放量呈現迅速增加的態勢,現有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很難適應復雜的經濟金融環境和經營發展需要,控制信用風險成為關鍵問題。如果風險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不但會制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影響到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
二、湖北農村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一)發展概況
湖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是湖北省內資產規模最大、營業網點最多、服務范圍最廣的地方金融機構。省農信聯社成立以來,堅持“立足社區,面向三農,面向中小企業,面向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全面推進各項改革,著力規范內部管理,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全力加快業務發展。在湖北的廣大農村地區,牢牢的樹立著始終為地區農民、農村、農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大方向,在廣闊的農村金融市場中一直都扮演著領導性的角色,其自身起到了主導性與基礎性的作用??梢哉f,農村信用社是湖北廣大農村金融市場名副其實的最為重要的正規金融服務機構。
(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1、設立“三道防線”,實施分層級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湖北農村信用社銀行成立了湖北農商行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負責湖北農村信用社風險戰略、風險管理政策的審定工作以及關聯交易管理;設置了《湖北農村信用社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監事會負責對董事會、高級管理層風險管理職責的履行情況、風險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2、加強內控建設,制定了有關信用風險管理的多項內控制度
湖北農村信用社根據信用風險管理的政策要求,建立了《湖北農村信用社風險預警和提示管理辦法》等制度,明確了風險管理目標和任務、管理崗位職責、議事組織、議事范圍以及議事程序,形成了全面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同時,不斷健全操作細則,做到制度先行。
3、規范信用風險管理流程,認真落實各環節風險管理活動
湖北農村信用社根據自身業務和經營發展需要,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規范化的信用風險管理流程,具體環節主要包括信用風險識別、信用風險度量和評價、信用風險控制、信用風險監測和報告,并嚴格遵照流程開展一系列的信用風險管理活動。
4、利用流程化管理系統,嚴把新增貸款的信用風險管理關
湖北農村信用社嚴格執行貸款管理的相關規定,充分利用流程化管理信息系統,從貸款主體、經營情況、還款來源、貸款用途及其合理性、征信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從外部引進小微貸調查技術,加強大額貸款審核力度,降低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減少潛在信用風險。
5、關注重點領域,合理控制業務授信的對象和金額
湖北農村信用社通過以下舉措,對部分領域的授信實行嚴格管理。一是重視房地產行業貸款風險。二是從源頭上控制與“影子銀行”的授信業務,嚴格防范間接介入“高利貸”現象發生。三是實行單一客戶和單一集團客戶的風險集中度限額管理。四是對單一行業授信余額占表內外授信總額的比例進行審慎確。
(三)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貸款結構不合理
2、呆帳準備金太少,抵抗信用風險能力差
3、關注類貸款大幅增加,存在風險隱患
三、完善湖北農商行信用風險管理措施
(一)加大風險管理理念和隊伍建設
銀行風險管理人員要用全面的、長遠的眼光對銀行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及評價,向每個職能部門灌輸風險思想,使其認識到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并自覺地進行風險的相關方法。通過對信用風險管理的各級機構和人員開展多形式、多層面的培訓和教育,在全行范圍內積極推進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引導各級機構和人員不斷強化信用風險管理意識。同時大力加強隊伍建設,重視人才引進,并加大人員的交流力度,提升各崗位人員的配置效率,確保信貸業務的每個流程都有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進行風險把控,提高全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二)加大內部風險責任追究制度
首先,建立深厚的內控文化和完善的制度體系。農商行在日常管理中要積極倡導建立深厚的風險控制文化,提高全體員工對內控制度重要性的認識,督促全體員工遵守內控制度。其次,建立盡職的審計監督系統,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風險管理部的職能。充分發揮農商行內部風險管理部對內控的監督評審功能,對內控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進行實時鑒別,及時調整,不斷提高內控適應性,促進其不斷健全完善。建立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對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
(三)健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建立由決策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信貸部門、稽查委員會構成的信貸管理體系。其次,構建高效的信用風險評價機制。全面收集和掌握客戶信息,對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歸納和整合,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建立完整檔案。建立科學、實用的信用評級程序和方法,對信用等級進行分類評定,并依據評價結果,為符合貸款條件的用戶設定合理的額度、期限和利率等。提高信用風險評價管理的技術水平,建立全面的企業和個人信貸數據庫,對各不同行業、市場層次客戶的發展趨勢、主要風險形成因素進行系統持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