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玲 辛緒坤
【摘要】培育良好的班級文化既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心理平臺,又是形成集體凝聚力的精神基礎,更是全面提升大學生人格素養的重要保證。本文闡述了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并對如何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出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高校 班級 文化建設
班級是組成學校的最基本單位,是學生生活于其中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群體;我們關注教育,就不能忽視對班級的研究。班級作為大學生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而班級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特定的文化環境,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導向、約束、熏陶等教育功能。加強高校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增強班集體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實效性,與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相契合;同時,加強高校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創建平安校園的需要,是完善學生管理體制的需要。
一、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加強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
班級文化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形象生動、直觀易懂等特點,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動活潑,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為人們所接受,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通過班級環境、文化氛圍、規章制度以及文化活動等影響學生,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促進其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使他們成為信仰堅定、情趣高雅、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較高知識和技能的合格人才,從而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加強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是開展高校德育的重要陣地
班級文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有顯著地促進作用,它以其目的的隱蔽性、榜樣的示范性實施影響,達成對全體成員的同化,促進全體成員道德素質的共同提高。
首先,班級文化中“榜樣”的示范作用能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班級文化通過價值觀、行為規范和模范生的人格魅力,為全體學生樹立了德育榜樣。價值觀對學生所進行的道德教化并非硬性要求,而是發自學生內心的一種理性約束。學生通過從班級文化中學習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來確定自己行為的價值取向,促使自己的行為結果符合社會期望。
其次,班級文化的隱性特征有利于促進學生德育。德育不同于其它幾大方面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必須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四者相統一。這就要求教育者要能使受教育者從主觀上接受德育教育,其效果才能進一步顯現。而班級文化的隱性特征則易于讓受教育者接受,從而達到德育效果。
(三)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是大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保障
班集體對于大學生的個體社會化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處在群體中的個體必然受到群體規范、群體輿論等的約束;班級文化具有的特殊的功能能夠為大學生適應社會規范與外界約束提供很好的平臺。
班級文化是一種有較強凝聚力的文化,它把師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共同意志。所以,它又具有一定的約束功能,使每個成員都受到必要的制約,自覺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
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紀律、班級文化等,是全班師生共同創造、認可并須遵守的,它表現為一定的紀律性和規范性,要求師生的思想行為必須符合一定規范。凡是符合規范的行為,必將得到鼓勵和肯定;而違背這些規范的行為,則會受到人們的譴責。因此,班級文化對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它規范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對不良的思想和行為起著抑制作用,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從而使大學生的道德水準不斷得到提升。
二、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班級凝聚力建設
高校班級凝聚力是群體凝聚力的一種,是指班級成員在班級發展目標的引力下,自愿分擔班級風險和實現既定目標的一種綜合力,其實質是班級成員對班級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歸屬感的總和。班級凝聚力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班級凝聚力對于班級有較強的維持作用,可以保持班級的整體性、協調性,控制班級成員,保證成員的自信心與安全感。
(二)充分發揮輔導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的作用首先體現在思想政治領域,即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態度、價值取向和道德品質的導向作用。這是因為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念不斷擅變的特定歷史時期,一些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大學生正處在“第二次社會化過程”之中。正是這一特定的原因,決定了高校輔導員在其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傾向、價值觀念、道德水準等,都將成為青年學生發展和塑造自我的重要“社會參考系數”。
另外,輔導員還應該起到整合的作用。就高校輔導員所從事的學生管理角度來看,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整個學生集體的穩定、協調、有序、團結、奮進等。因此,整合是學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自各地,由于地區間文化背景的差別,導致了群體中學生個體具有了不同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和目標追求等,這些具有不同觀念、思想和行為的個體集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集體,必然要面臨著一個價值觀念的沖突和順應、班內角色和地位的重新分配和安排的整合過程;這種學生群體整合的目標和模式一般是根據國家的教育培養目標、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及各院校的規章制度來確定的,但由于輔導員所在的特定角色決定了整合的目標和模式也深深地烙上了輔導員自身的痕跡,并深受其人格力量的影響。
(三)以學風建設為核心,優化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建設還要突出一個中心,即以學風建設為核心。一個班級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班級文化;而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的形成,則是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來實現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確立成才目標,使之學有方向,學有動力,是學風建設的基本任務。在新生入學期間,就要對新生提出明確的要求,使新生一入校就對大學生活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此外,理想信念是一個人成才的動力和發展方向。目前學風方面表現出來的許多問題,都是由于缺乏遠大理想,學習和成才動力不足造成的。只有學生樹立了遠大理想,具有遠大抱負,才能夠對其自身具有恒久性的激勵,發揮經得起考驗和壓力的激勵作用。這就需要輔導員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幫助學生明確奮斗目標,找到學習動力和方向,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增強社會使命感、責任感,將理想與追求熔鑄于勤學之中,促進他們全面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