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安徽省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其中非公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調查發現,安徽省的非公企業在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政府、企業和社會等三個層面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它們成為推動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關鍵詞】非公企業;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F06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9-004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9.020
Non-public Enterprises Are Suggested Be the Main Forc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HU Jian-guo
(Anqi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Anqing Anhui 246052)
【Abstract】At present, Anhui province has made decisive progress in fighting poverty.Non-public enterpris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However,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overnment,the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ety.Non-public enterprises are suggested to be the main forc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Non-public enterprises;Poverty poverty allevi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全黨全社會要再接再厲、扎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1]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大扶貧格局……”安徽省是全國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場,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17年底,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679.1萬人下降至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2.6%降至2.2%,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這其中非公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助力精準脫貧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借助“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截至2017年12月,安徽省參與幫扶且建立臺賬的非公企業達3600多個,投入的幫扶及發展資金超過20億,參與的企業數量與達到的幫扶成效超出了最初的預期。2018年,安徽省要實現10個國家級貧困縣和8個省級貧困縣摘帽,700個以上貧困村出列,7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脫貧攻堅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①隨著《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實施,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沖刺階段,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非公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著力于成為推動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
1 當前非公企業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非公企業的參與度和精準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非公經濟已經成為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2017年,安徽省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5917.3億元,同比增長9.3%,占全省GDP的比重為57.8%,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1%;繳納稅收2672.2億元,占全省稅收的68%。截至2018年5月底,非公企業的數量達100.04萬戶。②目前,安徽省參與幫扶且建立臺賬的非公企業有3600多個,但是跟全省非公企業100.04萬(截至2018年5月底的數據統計)的數量相比,所占比重僅為0.36%,參與度不高。在非公企業參與的精準度方面,許多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農村農業發展缺乏關聯,不能很好地深入具體的脫貧攻堅工程,精準度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2)開展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的利益聯結機制有待進一步強化
2017年,安徽省發展到村產業扶貧項目1.93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了全覆蓋;發展到戶產業扶貧項目304.2萬個,到戶項目覆蓋率達93.97%。[2]但是,貧困戶獲取的收益等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間接來自于政府的補貼或獎勵。僅就筆者對13個貧困村的調查顯示,真正通過市場化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來自于企業的產業扶貧收益大約占1/3,非公企業的占比就更少。不少企業還是局限于捐資捐物模式,缺少實質性的產業幫扶措施。另外,受制于貧困村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就業扶貧缺乏當地勞動力的基礎支持,就業幫扶的紅利大打折扣。
(三)政府政策扶持、激勵及整合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自精準扶貧開展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扶貧政策不斷頒布和實施,政策體系逐漸地得到豐富完善。但是在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對非公企業的扶持、激勵及整合力度仍然存在不足,導致其參與扶貧行動的成本過高。特別是當前大量非公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對經濟發展前景的心理預期不穩定,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不高。在有些地方或領域,由于多種因素,非公企業參與扶貧項目還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影響了最終的幫扶成效。
(四)非公企業借勢發展、主動作為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也存在巨大的品牌效應,更是實現更大發展的重大機遇。非公企業參與脫貧攻堅,一方面,主要通過開展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等形式和途徑,可以釋放貧困地區的市場潛力,輻射帶動貧困人口增收;另一方面,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通過借勢發展,可以實現企業的戰略調整或戰略延伸,促進自身的發展壯大。特別是大量的涉農非公企業,在國家大力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大好形勢下,需要強化借勢發展、主動作為的意識,抓住機遇,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實現更大發展。
3 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層面:
1、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最廣泛地動員非公企業參與。政府要充分利用新舊媒體和各種網絡渠道,加大幫貧脫困、回報社會、先富幫后富的宣傳力度,引導非公企業自覺自愿、自主選擇、量力而行,履行社會責任,獲取更大發展機遇,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帶動效果和社會效應。特別是對脫貧攻堅的相關政策和非公企業主動參與精準扶貧的先進事跡,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營造濃烈的社會氛圍,塑造正面的輿論導向。
2、完善激勵與鼓勵性的政策體系。在財政、信貸、土地、稅收、人才、就業等方面,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優惠與補貼政策,強化政策落實的及時性、連貫性、穩定性,激勵非公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積極性。同時,應及時提煉成功的典型與模式,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加以復制推廣,不斷發揮引領作用和輻射效應,放大非公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的成效。
3、建立健全各種機制與平臺。健全政府與非公企業的聯系溝通機制,構建縱橫暢通的社會扶貧信息平臺,特別是貧困村與非公企業的對接平臺,極力改善信息不對稱,便于非公企業與貧困村找到合作共贏的最佳契合點,更好地參與到具體的扶貧項目和幫扶過程,全面助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進度。
(二)企業層面:
1、切實提高責任意識、機遇意識。在新時代,非公企業必須更新觀念,提高站位,充分認識到參與脫貧攻堅是企業應該承擔與履行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將參與脫貧攻堅作為非公黨建的重要抓手,積極發揮作用,彰顯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同時,非公企業在參與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政策支持,整合各類社會資源,通過雙贏,實現企業的更大發展和戰略轉型。
2、主動作為,構建聯通利益聯結機制。非公企業應該積極地融入到精準扶貧工作,通過各種平臺、渠道,詳細了解脫貧攻堅的具體政策和項目實施、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等,立足自身發展實際,找到切入點;可以主動地進行充分的調研摸底,實地勘察,在考量企業和貧困村貧困戶實際的基礎上,將自身優勢與貧困村發展所需結合起來,更準確、更及時地選擇雙方適合的特色產業和項目。
3、采取合作、抱團發展模式。根國有企業相比,大部分的非公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存在劣勢。非公企業之間采取合作、抱團發展模式,參與貧困地區的產業和項目,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彌補自身的不足,也能更大程度地取得成功,保障企業的投資收益。
(三)社會層面:
1、工商聯、商會、協會等社會組織要積極引導、協調與服務。在社會大扶貧的格局下,工商聯、商會、協會等社會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引導非公企業參與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行動,并做好相關協調與服務工作,包括非公企業與政府部門、企業、貧困村、貧困戶在政策、信息、技術、聯絡等方面。
2、貧困村要結合自身優勢和資源,選準項目與產業,利用各種渠道與發散機制,主動聯系相關企業進行合作。企業是盈利性組織,尤其是非公企業,單方線性的利益傳輸模式不能承受持續考驗。采取互惠互利的方式,通過合作共贏,找到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村與非公企業能夠實現共同成長與同步發展。并且這種聯結具有非常強的根植性,有利于達到長期穩定的合作。
3、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當前,部分貧困戶存在內生動力不足的現象,“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十分嚴重。需要綜合采取各種手段,剛柔相濟,精神與物質激勵相結合,徹底激發貧困人群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成為開展脫貧攻堅的真正主體。在鞏固內因的基礎上,借助于外力,內外共生共榮,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得到質的提升,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強調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3]當前正處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非公企業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在新時代新格局中更加積極作為,成為推動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這既是新時代賦予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時代給予的重大機遇。
注釋:
①根據安徽扶貧網的相關數據整理。
②根據安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官網上《安徽省實施共享發展行動簡報》的相關資料整理。
【參考文獻】
[1][2]胡建國.當前安徽省產業扶貧實踐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14):168,171.
[3]周振宇.發揮非公優勢 勠力脫貧攻堅[J].新湘評論,2018(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