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摘 要:在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過程中,中小博物館由于受自身多種條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著科研人員少、資金匱乏、藏品少、參觀人數少等現象。尤其是在陳展方面,在陳展的人員、研究、資金、資料、管理等方面與大型博物館相比差距較大,問題較多。但并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要努力探索,找出原因與解決之道,推動中小博物館的陳展走向成熟。
關鍵詞:中小博物館;陳列展覽;問題;解決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強,各級政府加快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也加大了對博物館的投入。中小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了,迎來了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所謂中小博物館,一般指的是縣市級、藏品在3萬件以下、館舍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內的一類博物館[1]。我國的中小博物館數量最多,分布最廣,也最接近基層百姓,在保護文物、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豐富群眾生活等方面,具有地域文化濃厚、傳統特色突出、觀眾覆蓋面廣的優勢。但由于受基礎設施條件、經費投入、思想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普遍存在科研人員少、資金匱乏、藏品少、參觀人數少等現象。尤其是在陳展方面,在陳展的人員、研究、資金、資料、管理等方面與大型博物館相比差距較大。筆者從事陳展工作近30年,親歷了本館基本陳列的全過程,還參與了本區域許多中小博物館陳展方案的指導、論證,甚至編寫工作,對于中小博物館在陳展中存在的問題體會頗深,并有心痛之感。在此,筆者愿與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希望對今后的陳展有所借鑒。
1 陳展人才
博物館的陳展是一項專業性與綜合性極強的工作,其陳展的質量取決于陳展人員的專業水平高低。大多數中小博物館,尤其是新成立的縣級博物館,專業人員嚴重短缺,無法完成大型綜合性陳展。因此,建立一支擁有責任心、事業心的陳展人才隊伍勢在必行。
就許昌市博物館而言,屬二級博物館,有30多年的辦展經驗。但由于人員編制有限,陳展人員只有2人,遇到大型陳展或多個展覽集中舉辦時,就會出現人員嚴重不足的狀況。臨時調配的人員卻又用不上,且陳展人員的年齡結構也不合理,現有人員即將退休,而新人還沒進來,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為解決陳展人員短缺問題,有的館就返聘本館已退休人員或臨時外聘人員,有的將重要陳展委托于外人等。如新成立的許昌市塔文化博物館,由于缺乏陳展人員,其基本陳列的大綱只能委托他人編寫,結果這份大綱很不成熟而無法實施,最后借調我館的陳展人員重新編寫,展覽才得以成功舉辦。又如一家禹州博物館請了一位著名高校的專家為其編寫陳展大綱,但這份大綱因過于高大上不切合實際而被放棄了。由此可知,中小博物館也需要培養自己的陳展專業人員。
對于中小博物館陳展人才短缺這一問題,博物館領導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陳展人才的培養,雖任重而道遠,但必須逐步實施。第一,要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從高校文博或相關專業引進人才,并能留住人才;第二,從本館內部篩選合適的人員,培養陳展人才;第三,臨時外聘陳展人員,雖是救急而為,但也要注意培養。
2 陳展資金
我國中小博物館一般都分布于市、縣級行政轄區內,而此級財政大多比較困難。因此,資金短缺就成為阻礙中小博物館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博物館的陳展,一旦離開了資金的保障,陳展人才的引進與陳展活動都無法開展,再好的陳展方案也只能是一腔熱血。
博物館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我國公立博物館的運轉資金完全依賴政府的財政撥款,而財政撥款的多少是按行政級別劃分的。自新中國成立后,博物館就開始按照中央、省、市、縣四級行政劃分,行政級別越低撥款額度也越少,進而影響陳展的經費、人員、藏品等諸多方面,尤其是陳展的數量與質量。中小博物館基本陳列的形式設計與國家級、省級甚至重要的市級博物館相比,在建筑用材、燈光、展柜、視覺傳達、技術手段、藝術表現等方面大同小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因中小博物館資金匱乏,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博物館基本陳展的規模及設計效果,或出現基本陳展多年不變、方式單一、手段落后等現象,同時也導致臨展數量有限,滿足不了民眾對知識、藝術的需求,造成門可羅雀的現象。
近年來,學者們對博物館的級別劃分提出了一些異議,認為博物館需要有一套科學的劃分法。并定期考核,也可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申報相應的級別。目前,我國博物館正在實施與完善這套科學的劃分法,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會逐漸促進中小博物館的發展,改善其資金狀況。
除了政府要加強對中小博物館資金扶持力度外,中小博物館也不能一味地坐等政府撥款,要制定政策調動陳展人員的積極性,挖掘本館的獨特性陳展,或引進外資,或合作辦展,盡力拓展市場,想辦法走出去,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探索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徑。
3 陳展研究
陳展研究是博物館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并貫穿于整個辦展過程中。尤其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研究,它不僅體現該館的性質、類型、主要藏品及綜合實力,更體現博物館的綜合研究水平。
博物館陳展是一個具有普遍包容性、跨學科的以科學、藝術與技術組合起來的綜合體[2]。尤其是基本陳列,它所研究的內容廣泛而復雜,如長沙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經過了近10年的籌備、策劃、實施[3],真可謂十年磨一劍,其研究之深之廣可想而知。而中小博物館科研人員少,研究水平低,這雖是客觀事實,但并不能成為其不開展研究工作的理由。無論大小館,陳展研究除了規模大小有別外,其研究的項目與程序都是一致的,重要研究內容有以下幾點。
3.1 重視地方史研究,為博物館基本陳列提供學術支撐
如何從當地歷史文化出發,為地方歷史文化陳列提煉和策劃一個精彩的主題及內容是各地博物館都需要努力思考的問題[4]。陳展人員平時就要對當地的歷史、文化、名人等人文資源以及自然資源進行全面而深度研究,挖掘亮點,總結特點。對當地歷史研究得越廣泛、深入、透徹,越有利于展陳的策劃,找準歷史的精彩篇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煉基本陳展主題。還可以把各個時代的普通人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講究敘事和細節[5],通過某一細節直觀、生動、有趣地向人們講述一個符合歷史真實又具有鮮明個性的本地故事,讓觀眾準確地理解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特點及發展脈絡。這是基本陳列策劃和設計的重點[6],也是陳展研究的重點,它為陳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供了學術支撐。
3.2 加強藏品研究,可確保陳列主題的可行性、內容的科學性、展示的藝術性[7]
藏品是博物館陳展的主要核心,也是陳展的必備條件。只有深入研究藏品,努力挖掘藏品中蘊涵的歷史、科學、藝術等各種價值與文化信息,多角度研究藏品的展示、排列組合及其關聯性,才能為編寫陳展文本、傳播正確信息、獲取設計靈感等提供實物依據,最終以最恰當的方式進行展示,使陳展有“戲”可看,又賞心悅目。
3.3 加強陳展輔助手段的研究,提高陳展的可讀性、生動性
博物館陳展一般以實物為主,但還需要一定量的史料及其他輔助手段,共同向觀眾闡釋它們所承載的文化、歷史內涵,以此吸引觀眾,達到傳播目的,這是辦展人員不斷探索研究的永恒課題。為彌補文物之不足,設計者往往選用如電影、電視、沙盤、模擬場景、3D動漫、數字控制等現代高科技手段作為輔助,增加展示的多樣性,增強觀眾參與的趣味性。但在運用“聲、光、電”手段時,不能泛濫成災。我們要對其進行具體分析與研究,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必須被控制在“輔助”這一“度”之內,而不是讓它們反客為主[8]。由于中小博物館對大型陳展缺乏經驗與研究,基本陳列所需的輔助手段也多由設計公司決定。公司人員雖擁有科技展項的技術,但對歷史、藏品、文本的內涵卻把握不準、理解不深,這就需要館方陳展人員主動與設計方反復溝通、研究,控制好輔助展項的比例,并達到最佳設計效果。
3.4 加強觀眾調查研究,使陳展更具親和力、吸引力
針對觀眾需求的多樣化與文化的多元性,如何使陳展變得既具親和力,又具吸引力,引導公眾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就成為我們辦展追求的最終目標。什么樣的陳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陳展人員首先就要對觀眾進行前期的調查研究,了解各類觀眾的需求、興趣、心理,經過綜合分析與研究,確定符合大多數觀眾及社會正能量的陳展主題和內容。但許多中小博物館就缺少這類調查研究,使陳展內容缺乏吸引力,這種狀況希望能引起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
3.5 重視陳展綜合研究,不可偏頗
中小博物館也要重視陳展的綜合研究,使陳展工作逐漸走向成熟。陳展人員不僅要對當地歷史、藏品等基礎資料進行研究,還要對相關的文化遺產、自然資源、民俗等地域文化進行研究,建設地方博物館的學術支撐體系[9],為陳展主題及內容提供科學依據。而且,還要對陳展的內容設計、形式設計、展品展示、觀眾興趣等陳展所涉及的每一項內容都要進行研究,并貫徹到每一個環節中。實際上,從陳展主題、內容文本到形式設計、展項制作等,是一個逐步深入和升華的創造、研究過程,不可偏頗。且設計者的巧妙構思與研究成果都要體現于陳展中,最終實現陳展所要具有的思想性、科學性、獨特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等,力求打造精品陳列和地方文化名片。
4 資料整合
博物館在策劃陳展時,力圖通過一件件可視的文物來體現陳展主題。但中小博物館藏品少、等級低,大多數中小博物館藏品的質與量不容樂觀,不能再現當地歷史的連續性,也難尋其準確的特點,這對陳展主題與內容的定位帶來很大困擾。
為了解決藏品匱乏這一無法回避的事實,大多數博物館都要想盡一切辦法了解與陳展相關的背景知識,查閱相關資料,除了當地歷史資料、本館藏品外,還涉及考古出土文物、古建古跡、民俗風情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來自民間或其他機構的相關藏品等。對其可采取征集、借調、合作等多種方式,然后對這些資料進行有效整合。對于藏品少的中小博物館而言更應如此。只有對這些整合而來的資料進行精心挑選與綜合利用,才能彌補藏品之不足,支撐起陳展這座文化大廈。這是陳展的關鍵所在。
許昌市博物館在策劃基本陳列時,最初也是請省級陳展專家為我館編寫陳展大綱,但他們來我館庫房看過后因藏品太少而未達成協議。無奈之下,我們只好自己編寫。為了解決藏品少的問題,我們只有走資料整合之路:一是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辦展,由他們提供發掘品(許昌重要的考古發掘都由該院完成),我館陳展人員依據其提供的發掘品組織編寫了“許昌人”“夏都之源”兩個專題展;二是借調許昌境內各個文管所的相關文物,補充到相關的專題展中;三是征集相關的文物;四是借閱許昌市內圖書館的相關圖書;五是購買相關的圖書;六是到所有可能搜集到相關資料的地方去積極搜集,包括河南博物院提供的瓦店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已被調撥到該院)照片以及在該院所查到的有關資料;七是制作復制品、仿制品;八是采用模型。雖然整合了各種資料,但文物仍有限(地處中原的許昌歷經戰亂,墓葬幾乎全部被盜,文物流失十分嚴重),不能復原許昌悠久的歷史。根據整合而來的資料,經全面篩選、分析后,采取文物與歷史相結合的形式,以許昌歷史上的閃光點為切入點,突出展示許昌在現代人起源、中國早期都城、漢魏許都、唐宋明清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設置了五個專題展,并將這些專題展以歷史順序串聯起來。雖不是通史,但也讓觀眾在有限的時空里領略許昌自舊石器時代中期至明清時期的古代簡史。該展還獲得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同樣,我們為塔文化博物館編寫基本陳列大綱和去年為本館編寫臨展大綱“許昌印象——城市百年變遷展(獲2017年度省陳列展覽優秀獎)”時,在無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也是采取這種整合資料的方式,才完成了陳展大綱的編寫。
總之,對于藏品少的中小博物館來說,在編寫陳展大綱時,雖無法與大型博物館(藏品多,資料多且易找,業務人員多且研究水平高)相比,但只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竭盡全力去整合更多的相關資料,也能為編寫陳展大綱提供可支撐的依據。因此,整合資料是中小博物館編寫陳展大綱時的重要工作。
5 陳展管理
博物館陳展是一個具有普遍包容性、跨學科的以科學、藝術與技術組合起來的綜合體,也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10]。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繁雜,它包括建筑、時間、資金以及輔助展項、設備等各項指標。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組織、合理安排、系統管理,在確保工程質量情況下順利推進、高效運轉、科學管控。這對無經驗的中小博物館而言,顯得更為重要,否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與資金,陳展質量也無法保證,進而會影響博物館的整體形象。尤其在以下方面更應加強管理。
5.1 重視博物館工程建設管理
任何博物館建筑,無論是新建的還是老式建筑,都必須滿足觀眾、管理者和藏品的需求,尤其要確保人與物的安全及觀眾參觀過程中的舒適度。對于立項欲建的博物館,館方要積極主動提前介入博物館的建筑設計,讓陳展設計與建筑設計二者有機結合,使建筑適合陳展與觀眾的需求,實現陳展最佳的展示效果。但現實中,許多建筑設計師與當地行政領導對博物館這類特殊建筑缺乏了解,常常將建筑與陳展割裂開來,待到建筑完工后才交與博物館使用。此時卻發現建筑存在設計缺陷,尤其在建筑層高、冷凝水、展廳的布局與展線設計等方面更易出現問題,但為時已晚,并已嚴重影響了陳展設計和展示效果。此時要想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就要改造現有的建筑,增加成本,延長工期,甚至還有安全隱患。如某博物館建成后,展廳狹長、柱子多,尤其是冷凝水(有的流進展柜內)排不出及展廳布局不合理,展線無論怎么設計,都不能避開觀眾走回頭路的弊端,參觀路線像迷宮。很多新建的中小博物館或多或少有類似情況。所以,當博物館建筑還處于概念設計階段時,主管者從宏觀管理上就應考慮招標陳展設計公司,讓陳展設計提前介入,既節省成本,又滿足陳展需求。關于舊館改造問題,同樣要考慮陳展與觀眾的因素,最終實現建筑與陳展的完美結合。
5.2 資金分配與管控
隨著我國經濟與博物館事業的高速發展,陳展經費的投入也在成倍地增長。每平方米超萬元的陳展造價,已從國家級、省級博物館延伸至市、縣級博物館,這給那些經費有限的中小博物館造成了極大壓力。因而,中小博物館在籌辦大型陳展之前,首先要對申請的陳展資金的組成有所了解。有的館等到陳展資金到位時才發現漏掉了征集文物費,這對于藏品本來就少的中小博物館來說是一個無法原諒的失誤。其次要對展柜、高科技輔助展項、藝術品(成本高又無定價)、燈具等方面的定價問題要多咨詢、嚴審查。雖然有些項目可激發參觀者的興趣,為觀眾帶來美感與愉悅,但最終還是要根據已審定的資金和陳展的需要合理選擇,嚴格控制資金用量。不要盲目與大館攀比,從而失去控制而超出預算,或因資金不足而降低對陳展質量的要求,更不能失去管控造成資金的浪費。這就要求雙方互商共議,加強對陳展資金的科學管理與分配,設計出低成本的優秀陳展,如吉安革命烈士紀念館的陳展每平方米造價約2341元,興國中央蘇區官田兵工廠紀念館的陳展每平方米投資不到1200元[11],雖然很艱難,但這對中小博物館而言是最好的方案。
5.3 時間管控
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尤其是新建的博物館及其基本陳列,一旦開工建設,就會被列入當地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新館開放的日期(應考慮各種因素)也就被確定下來,所有與陳展有關的事項都必須按照這個時間表去統籌安排,并對每一個環節做出更詳細、更周全、更具體的時間安排,雖可微調,但不能有重大失誤,否則會影響整個陳展工程的進度,失去時間控制,最終極易造成因趕工期而犧牲陳展質量的不良后果。許多中小博物館因不重視時間管控,對陳展中出現的問題不及時解決,拖拖拉拉,最終會為搶時間而偷工減料、突擊完工,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因此,館方必須對陳展的整體進度具有管控能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陳展中,并與設計方及時溝通,時刻了解陳展的進度與具體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保證陳展質量的情況下按期完工。
5.4 嚴把質量關
博物館的基本陳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一般工期長,工作量大而繁雜,由館方與中標方即陳展設計方一起共同完成,并對設計方進行質量管控。由于工期長,雙方相處的時間比較多,交流溝通比較頻繁,彼此也比較熟悉、了解。如果追求高質量精品陳展的館方不投入較大精力嚴把質量關,追求低成本經濟利益的設計方就很容易出現暗中偷工減料等質量問題。有的館監管很嚴,現場發現問題當場毀掉重新再做,結果陳展做得很精致;但有的館監管力度卻不夠,只是說說而已,并不付諸行動。這種寬容的態度等于縱容了設計公司的貪欲,而沒有約束的貪欲極易導致陳展的粗制濫造,嚴重影響了陳展效果和博物館形象。所以,陳展的質量管控非常重要。
6 結語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與觀眾聯系的重要紐帶,也是博物館外樹形象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小博物館的陳展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約出現了很多問題,甚至出現了不該出現的痛心之事。這種現狀雖不能立刻改觀,但我們可以事在人為,針對具體問題分析原因,積極努力探索,逐步解決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博物館的陳展將會得到不斷完善和快速成長,并為提升國民素質發揮基層中小博物館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玉.對于中小型博物館幾個問題的思考[M]//中國博物館學會.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發展百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2][10]徐乃湘.博物館陳列藝術總體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劉瑩.長沙博物館近代史基本陳列策劃與設計[N].中國文物報,2018-07-03(8).
[4]陸建松.講述當地的故事——《吳興賦:湖州歷史與人文陳列》籌劃的理念與特色[J].中國文化遺產,2006(6):30-33.
[5]王笛.新文化史、微觀史和大眾文化史——西方有關成果及其對中國史研究的影響[J].近代史研究,2009(1):126.
[6]嚴建強.彰顯個性有效傳達——以常州博物館歷史陳列策劃與設計為例[J].文物世界,2006(3):35.
[7]劉社剛,趙昂.淺論博物館藏品研究與陳展質量的提升[J].絲綢之路,2011(24):88-90.
[8][11]徐乃湘.博物館陳列藝術總體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8,188-189.
[9]陸建松.論地方博物館展覽學術支撐體系建設[J].東南文化,200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