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迎春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重大構想,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機。本文通過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狀況,闡述了“一帶一路”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的歷史機遇,進而提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高等教育 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169-02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重大構想,是沿線各國優勢互補、促進合作的新平臺?!耙粠б宦贰背h為各行各業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結合實際謀求國際化發展,是擺在我國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概況
(1)沿線國家高等教育規模發展不均衡?!耙粠б宦贰背h的參與國家涵蓋了歐、亞、非三大板塊的73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風俗習慣、地理環境的差異也很大,導致了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沿線發達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已經達到了較高的規模和程度,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離大眾化階段還有一定的距離,還需要不斷提升。
(2)沿線國家高等教育質量發展不均衡。由于歷史的原因,沿線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明確高于發展中國家,這與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吻合。多數沿線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不但沒有達到普及化水平,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線。
(3)沿線國家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不均衡。沿線的國家中除了少數的發達國家外,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不足,不能滿足自己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難以與國際很好地接軌,尤其是有些領域技術型、創新型人才嚴重缺乏,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一帶一路”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的歷史機遇
(1)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機遇。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人才起著關鍵作用。“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與人才的培養密不可分。隨著沿線各國合作的深化,急需一批熟練掌握外語、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熟悉國際規則的高素質人才。特別是沿線一些中亞、南亞、西亞等發展中國家,人才和技術都十分匱乏,這些都為我國高校提供相關技術和國際化人才的輸出帶來了機遇。
(2)合作辦學的機遇?!耙粠б宦贰毖鼐€有些國家高等教育薄弱,教育專業人才短缺,對高等教育有著極大的需求。“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走出國門,在有教育需求的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校,進行人才輸出,打造優質教育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沿線國家的專業需求開展來華留學教育,為沿線國家培養高層次的國際人才。
(3)擴大學生就業和實習的機遇。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積極開拓與沿線國家在各方面的務實合作。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到境外就業,也會有更多境外實習鍛煉的可能,為成長為國際化人才的目標打好基礎。
(4)高校自身發展的機遇。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僅是沿線各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發展的要求。“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高校將站在學科前沿、立足國際視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開放辦學,加強國際間的人文、學術交流,辦好國際一流的大學,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策略
(1)積極開展與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現不可避免地要與沿線國家對接、合作,吸引沿線國家與我國共同打造開放互惠的教育項目。一要強化特色學科建設。要根據自身特點和重點,將學科建設融入合作交流的全過程,建設行業優勢特色學科,努力使學校和學科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積極破解“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以及沿線國家社會發展遇到的難題。二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學術教育與交流,通過國際教育論壇、國際教育學術會議等的探討與商榷,既能使沿線各國了解中國的國情、發展、文化等等,增強中國教育自信,也能促進沿線國家間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使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現成為可能。三要打破教育合作主體壁壘限制,實現合作主體多元化。除了普通高等教育外,高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領域也應實現廣泛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拓展教育合作規模。
(2)建立健全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人才始終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此,“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國際化人才。一要樹立全新理念。高等教育要改變過去那種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盲目性的方式,而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國際化市場的需求確立人才培養的專業和目標,提升服務意識。二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專業培養的人才培養的模式,既要注重培養專業扎實、培養熟練掌握外語的人才,又要培養有良好的溝通技巧、知識面廣博、熟悉相關國家歷史文化的一專多能的人才。三要培養沿線各國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要針對沿線一些國家人才培養專業化程度不夠的情況,通過多種培養方式,加強技術人才培養。四要培養國際化應用性人才。要培養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語言教育人才、社會學人才等等,以適應沿線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3)構建科技創新平臺。目前,“一帶一路”沿線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開發仍處于初級階段,沿線各國需要相互學習發展經驗、相互借鑒產業優勢、共享發展成果,這些都需要通過科技創新突破發展瓶頸。高校教育一要牢牢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為“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智庫,為政府決策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二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設立國家和地區間的研究機構,深入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歷史文化特點、民風民俗特點,破解區域發展難題。三要突破現有合作方式和領域局限,加強與沿線國家多層次、多領域合作。促進科技創新,利用數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建設技術研發信息共享平臺,并不斷加強我國高校與沿線各國高校的深度合作。
(4)增強國際意識,加強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高校要加快國際化發展,建立一支高素質、國際化的師資隊伍是首要元素。因此,高校要增強國際意識,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和辦學特色,制定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的計劃。一要積極引進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吸引更多的海外資源,實現師資隊伍的多元化;二要支持我國的優秀教師到國外一流大學研修或訪學,學習西方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與國際先進教育對接,提高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三要通過與沿線國家以及發達國家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合作辦學等活動,提高教師的國際競爭力。
四、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發展,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支持和認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也變得日益頻繁。通過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既滿足了沿線國家對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也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提高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覃紹嬌,夏國恩.“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國際化合作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6):85-88.
[2]高健,閆安陽.“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連云港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SWOT分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68-71.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