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華
【摘 要】目的:觀察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共60例,按入院編號進行隨機分組,每組30例,全部患者均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僅給予氯吡格雷治療,觀察組給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所取得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時,采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療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增強治療效果,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冠心病心絞痛;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冠心病心絞痛作為一種臨床上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極易誘發心肌梗死,該病的出現與各種因素有關,如血脂代謝異常、炎癥反應和動脈內膜脂質沉積等,該病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且死亡率、致殘率均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1]。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分析對象,分別給予對癥支持治療 ,現隨機分為兩組并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具體情況探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男38例、女22例?,F根據入院時的數字編號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30例中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為(61.4±8.6)歲;對照組30例中年齡最大83歲、最小43歲,平均年齡(62.0±8.7)歲;病程0.5~8.3年,平均病程(3.4±1.1)年。兩組患者一般統計資料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進行對癥支持治療,即采用抗血小板、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β-受體阻滯制劑和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氯吡格雷治療,早晨口服,每次75mg,一日一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阿托伐他汀治療,口服,每次20mg,每天一次[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
評價標準:顯效:心絞痛發作消失或次數減少,硝酸甘油的用量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癥狀改善明顯,硝酸甘油的用量減少50~80%之間;無效:患者心絞痛癥狀如同治療前,無明顯好轉,甚至有患者出現病情加重的傾向。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來完成本次研究的數據分析,當P< 0 .05 時,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達93.33%,對照組僅為73.33%,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下表1。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經過治療后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只有1例,對照組2例,無顯著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內科疾病,臨床癥狀主要為不同程度的乏力、呼吸困難、胸悶、心悸和心慌等,發病時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則極易因心肌短暫性缺血而導致心肌梗死,進而會嚴重威脅到生命安全[3]。因此,必須進行科學的防治與治療,臨床治療以改善血脂代謝和防止血小板聚集為主。
氯吡格雷是新型血小板ADP受體抑制劑的一種,能夠對血小板的激活作用產生有效的抑制,在抗血栓機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對血小板受體結合和聚集進行抑制。然而,他汀類藥物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主要藥物,如阿托伐他汀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降脂藥物,能夠有效的改善動脈內的斑塊情況,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次數。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夠增強治療效果,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和心絞痛發作次數的極大降低[4]。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取得較高的總有效率,且不良反應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聯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來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王玉鍇,白建軍.氯吡格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09(41):128-128.
傅向華,孫家安.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療者的應用[J].臨床薈萃,2014,,19(03):162.
郭小寶.阿托伐他汀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1(21):37-37,39.
殷育林.阿托伐他汀與氯吡格雷聯用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0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