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余悅 杜娟 鄧佳君 周葉
【摘 要】:目的:探討脊柱微創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124例接受脊柱微創手術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患者62例,接受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對照組患者62例,接受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P<0.05);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情緒,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P<0.05)。結論:對圍手術期的脊柱微創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予以心理護理,效果顯著,滿意度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普遍應用。
【關鍵詞】:脊柱微創手術,圍手術期,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呈現出了不斷上升的趨勢[1],且朝向年輕化發展。脊柱微創技術以微創理念為基礎,將醫源性創傷降至最低[2],取得顯著臨床效果。骨科微創手術的開展給大部分患者帶來了福音,但在開展微創手術的同時,我們發現患者常出現一些負性情緒,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焦慮、擔心預后等心理問題,而這種情況勢必會對手術的進行及疾病恢復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并且抑郁和焦慮是最常見的兩種情感類精神障礙,所以應用心理學知識有目的地對骨科微創手術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對促進病人的身心健康有著較好的作用。本研究為了解心理護理在脊柱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對行脊柱微創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回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24例脊柱微創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術前獲得影像學資料和實驗室檢查,無手術禁忌[3]。排除標準:全身營養狀況差者。共納入124 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62例,男31 例,女31例;年齡20~45歲,平均(33.2±3.2)歲。對照組62例,男31 例,女31例;年齡21~46歲,平均(32.5±3.6)歲。兩組患者在臨床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護理。包括每天定期查房、飲食指導及術前準備等。
觀察組常規護理基礎上,更注重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1)健康指導:主要進行情志調節,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簡單講述微創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處理方法,明確手術的注意事項,使患者及家屬對手術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引導患者積極討論自己的心理感受,還可與其他患者分享傳授相關經驗。(2)術前:充分了解病人的基本病史,入院后及時全面地收集病史,并針對疾病制定護理計劃,做到關心體貼、耐心傾聽;向患者介紹本次手術的基本流程與注意事項,使其對手術治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制定潛在護理問題的預見性護理措施,加強基礎護理;告知手術目的、方法,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完全放松,謹慎交待術中可能發生的危險,針對部分出現心理焦慮的患者,先與其進行詳細交談,告知不良心理狀態對預后的影響[4];通過列舉我院的成功案例,使其了解到我院在脊柱微創手術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從而堅定治療信心;術前盡量安排病人的家屬、同事、朋友探視予以安慰和鼓勵,以緩解緊張的心理壓力。(3) 術中:病人對手術室的環境和氣氛極為敏感,熱情介紹手術室環境以減輕其焦慮感;采取語言保護性措施,酌情介紹麻醉及手術程序,消除病人恐懼感;注意保持自身面部表情[5],當患者緊張、焦慮時,鼓勵病人訴說自己的感受,給予心理安慰。(4)術后:為患者送去祝福,告之手術效果,以親切和藹的語言,告訴術中的有關情況。對預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將真實情況告訴病人;提高護理頻率,拓寬護理范圍。幫助病人緩解疼痛,可采用超前鎮痛,減少或消除傷害引起的疼痛[6]。術后6小時內給予藥物鎮痛以減輕不適,。安靜和諧的環境,積極的暗示都可減輕病人的疼痛感;使用移情療法轉移病人的注意力。鼓勵病人行康復鍛煉[7],先從簡單的起臥逐漸到起身、慢走等,護理人員須及早正確指導病人進行有效功能鍛煉,避免出現關節僵硬,甚至功能障礙,在患者康復鍛煉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在一旁給予必要指導,做好安全防護。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抑郁程度和焦慮程度。①滿意度一共分為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康復狀況、社會關系護理五大塊,總分100分,得分大于等于80分為非常滿意,得分在60與80分之間為滿意,得分小于60 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 + 滿意)/ 總例數 ×100%。②采取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抑郁程度進行評估,得分愈高,說明患者的抑郁癥狀愈嚴重;另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癥狀加以評估,得分愈高,焦慮癥愈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0.0 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均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滿意率比較
對照組:非常滿意22例(35.48%),滿意26例(41.93%),不滿意14例(22.58%),滿意度為77.42%;實驗組:非常滿意38例(61.29%),滿意22例(35.48%),不滿意2例(3.22%),滿意度為96.77%。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2 = 5.26,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
結果如表2所示,干預后,對照組SDS得分53.1±1.1分,實驗組得分49.8±2.7分;對照組SAS得分51.4±1.6分,實驗組得分48.6±2.2分。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均顯著降低,差異明顯(P<0.05)。表明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的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對脊柱微創手術圍術期的心理護理切實有效。兩組患者SDS和SAS評分與護理前相比較均顯著性降低,并且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降低得更明顯(P<0.05)。表示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圍手術期護理是現代臨床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對手術及愈后有著重要意義。心理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在術前進行專項護理,通過手術前的心理疏導,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身心狀況密切關注,手術后給予合理的鎮痛、早期的功能鍛煉指導,以及出院后的延續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對脊柱微創手術患者予以心理護理,效果顯著,滿意度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在臨床普遍應用。
參考文獻
李同蓮, 李素蓮. 對骨科脊柱微創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 30(20):156-157.
耿貴敏. 對骨科脊柱微創手術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 9(20):271-272.
寧倩, 劉歡, 朱紅彥,等.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創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 華西醫學, 2016(2):355-357.
景娥, 劉慧卿, 馮桂敏. 骨科疾病護理[M].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4:5-20.
李云莉, 王清, 余佳琦. 脊柱微創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探討[J].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15):1957-1958.
辜曉嵐, 徐建國. 超前鎮痛的機制及其研究進展[J].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08, 21(1): 98-103.
曹燕, 陳麗, 李珊珊.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創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14):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