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關鍵詞】 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良好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39—01
隨著學齡人口的減少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各地相繼調整學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學。創辦農村寄宿制小學能有效整合教育資源,使有限的物力、財力、人力發揮最大效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不可避免的問題。其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是當前農村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寄宿制學校應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1. 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學生在家里大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現在到學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臉、疊被、系鞋帶、清理房間、洗餐具,妥善保管自己的東西,合理安排自己一周的零花錢,還要適應學校的膳食。在長達四五年的寄宿生活中所養成的生活自理能力為未來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寄宿制學校中師生幾百人在一起學習生活,猶如一個小社區,拓寬了小學生的交往,通過班級組織、寢室小集體及興趣小組等多層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學生在交往中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關愛他人,加速了社會化的進程。
2. 實行目標管理。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如果沒有合理的得到徹底實行的制度,沒有行為范圍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語言都彌補不了這種缺陷,制度越嚴格,越明確,它就越能形成內部的動力定型,這是形成技巧與習慣的基礎?!背鲇谶@一考慮,我們圍繞養成教育的系列內容,結合我校的實際擬訂了《寄宿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寄宿學校文明示范班級評比標準》《文明住校生標準》《星級寢室評比制度》,使學生個人、班集體、寢室集體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制度全面,學生無論走到哪里,無論什么時候,都有規范約束他們的行為,學生行為都有所依。而每一種制度規范,要求都具體細致。
3. 開展各種活動,強化訓練學生的自理能力。一是“愛我寢室,美化寢室”評比活動。讓學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寢室,我們不注重美化的結果如何,而是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熱愛集體的觀念,感受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二是開辟種植園地。將僅有的學校花壇、菜地等劃片包班,每班一塊“責任田”,結合生活與勞動、常識課中所學到的知識,在“責任田”中實踐,從播種→出苗→施肥→澆水→除蟲→鋤草→收獲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如果有疑問再討教老師,種“責任田”雖小,但學生從中獲得的知識和受到的教育卻是深遠的。
4. 讓學生參與管理。寄宿生剛入校,把一周的零花錢帶來,結果不是丟了,就是亂花光了,還有被偷竊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各班成立了“小銀行”,各班由兩位能干的學生當管理員,不但要管理好“存取”業務,還要督促學生一周有計劃、合理地用錢。另外,在每個寢室中選拔寢室長,在全校學生中抽出“精兵強將”組成監督崗,讓學生參與管理,從自理能力上升為鍛煉學生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
二、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1. 學校加大衛生設施、資金投入。要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應創造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為此,學校在教室的走廊放置了廢紙簍,讓學生養成不亂丟果皮紙屑的良好衛生習慣;在廁所裝有拖把架、掃把柜給學生一個整潔的環境,養成愛整潔的習慣。
2. 通過宣傳,提高認識。利用集會、紅領巾廣播站播音時間,結合因不講衛生而致病的活生生的例子,讓學生提高警惕,認識講衛生的重要性。校衛生室進行《預防流感》《怎樣保護牙齒》《凍瘡的防治》以及《預防紅眼病》《預防沙眼》等有關衛生方面的教育。
3. 寓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于活動之中。(1)開展以衛生知識、文明舉止、保護環境等為主題的班隊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教育。(2)開展文明寢室、文明示范班級評比活動。通過評比活動,有力地調動寢室、班級、學生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由衛生認識上升為衛生行為表現。(3)建立校監督崗和班監督崗。學校成立了?!氨O督崗”和班“監督崗”,負責全校衛生監督工作和班級衛生包干區的監督工作,并且進行記錄講評和文明班級評比掛鉤,通過以點帶面,以面促點,督促全校學生衛生習慣的養成,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管理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校園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4)開展個人衛生檢查。由學校負責衛生工作的教師和各班衛生委員組成檢查組,對各班學生進行檢查,結果記入《日常行為規范競賽記分表》,并成為每學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級評比的依據,進行個人衛生檢查使衛生工作細致深入到每一個學生,也利于監督、指導、查漏補缺,最終使學生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