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韋華
【關鍵詞】 小學生;足球;比賽教學法;水
平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16—0120—01
新課改以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僅要重視小學生文化課程的發展,同時德智體美也是不可忽視的方面。近年來,足球運動逐漸受到各界重視,小學體育運動課程中也將足球運動列為了重點發展項目,隨之而來的教學方法等問題日益突出,引入比賽教學法之后,小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球技戰術能力進步,對足球教育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比賽教學法的內涵
比賽教學法是在比賽條件下按統一的比賽規則,采用競爭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具有鮮明的競爭性,使隊員在緊張的狀態下,精神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從而促進隊員全面提高,可用于各種體育項目的訓練,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競賽式的教學法。教師將知識點和任務融合在競賽題目中,讓學生們分組進行比賽,分組可以由老師分配或者自由分組。競賽法的目的是以賽促學、以賽帶學,適當的使用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足球比賽作為一項趣味性很強的體育運動,深受小學生的喜歡。通常情況下,小學足球教學中以傳統教學法為主,即以傳授課本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知識為主。小學生天性活潑愛動,若將比賽教學法融入到足球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能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的足球技能水平。
二、比賽教學法的優勢
1. 激發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一言堂”模式,對于小學體育課堂來說,教師先是就所學科目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對于體育課程來說,也會有室外實踐,但是學生在老師帶領下的實踐并沒有比賽來得讓學生期待。小學生都有極強的獲勝心理,學習好的技巧有助于贏得比賽,這會增加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2. 提高足球技能水平。在比賽教學法中,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足球技能指導時,先要明確告訴他們,考試包含理論知識測試和實踐技能測試,而檢測足球學習成果的就是比賽,為此,在學習新的技能后,可以組織一場比賽,對表現優異者予以獎勵。學生在比賽中也會對所學技能有深入的了解,能更加有效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足球技能水平。
3. 增強班級凝聚力。小學生在進行足球比賽時,首先要進行分組,且每次學習新技能后,分組情況都要有所改變,無固定的分組模式;其次,分組之后開始打比賽時,不僅需要所學的理論及技能,更加需要團隊之間的相互協作;最后,在比賽過程中,只有對足球知識及技能掌握得更好的團隊以及合作更加默契的團隊獲勝概率才高,所以在這一過程中,班級凝聚力更強,營造了健康、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比賽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1. 鼓勵小學生自主組隊。在足球比賽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隊友,自主組隊后他們彼此的認可程度更高,其沒有人際方面的心理障礙,在比賽過程中會顯得更加輕松、隨意。自主選擇隊友后,團結力度更強,在足球知識方面交流更多,有助于小學生更好更快地發現足球運動的奧秘。
2. 定期開展比賽活動。在提高小學足球隊技戰術能力時,不可忽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這兩個方面,都可增加趣味性測試比賽,足球戰術主要集中在理論層面,可定期舉辦猜答活動,將問題與答案寫在卡片上,隨機抽取作答,或是看到答案說出適用于哪項戰術。在足球賽場上引導小學生使用正確的技能,教師加以指導,是提高小學足球隊技戰術能力的有效途徑。
3. 對優異者進行獎勵。在比賽之后,對表現優異的小學生進行適當的獎勵,一方面可以鼓勵其再接再勵,再創佳績,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其他小學生向表現優秀者學習。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已經有著極強的自我意識,適當獎勵是對他們努力學習的認同,有助于小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對足球技能水平的良性提升。
4. 注重年級差異。在小學足球教育教學中,1~6年級的學生都要學習,但是要格外注意不同年級的學習強度。1~2年級學生年齡小,主要是提升自身身體素質、認知足球的初識階段;3~4年級是速度與爆發力提升的階段;5~6年級是提升階段,根據不同的特性階段將比賽學習法融入到足球運動中,可以提高球員的認知水平。
總之,比賽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運動中自我成就感增強,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能充分發掘學生自身特定的技能特點、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比賽,學生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實現了現今的體育教學理論當中提倡的學生個人練習教學,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狀態中解脫出來,給學生帶來了快樂的身體體驗。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