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軍事體育教研室 廣東廣州 510663)
公安邊防部隊以邊境管控業務為主,基礎體能相對薄弱,加之科學預防及訓練指導不力,訓練傷亡一直是影響軍事技能和體能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依托公安邊防院校學員群體進行研究,以如何有效地利用“體適能測試”介入非“常訓”官兵軍事訓練,為防范訓練傷亡風險、提升官兵體能素質,開展實戰化體能訓練服務進行探索和嘗試。[1]
公安邊防部隊近年來強化部隊戰斗力的提升,軍人體能素質、軍事技能等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但是官兵體能基礎薄弱、身體素質偏低等現象仍普遍存在。[2]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學員來自全國各邊防總隊基層單位,入校前基本為戰斗班班長,依托這些人群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
調查近年來學員體能考核并進行了統計,主要研究學員入校軍事復試成績。對反映力量、速度、耐力等內容的體能素質項目進行分析。一是入校體能測試成績不理想,合格率較低;二是進行體能運動時,動作標準程度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層部隊對基礎軍事訓練重視不夠,特別是基礎體能訓練組織不足。[4]
考入公安邊防部隊院校的學員理論上應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及軍事水平。但除個別反恐及機動部隊,大部分基層單位忙于日常業務執勤,疏于訓練。兵員軍事訓練出現斷層,造成入校學員的體能素質偏低。甚至部分學員達不到參加軍事體育訓練的要求。肥胖、心肺功能弱、高血壓等重大身體隱患防不勝防,不僅給訓練增加了風險,也使院校和基層部隊進一步開展軍事體能訓練遇到了困難。
近年來公安邊防部隊緊跟形勢,官兵體能素質和訓練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訓練中出現的傷亡事故在部隊內外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訓練事故使領導干部、基層戰士對訓練抱有畏懼心理。
官兵有意隱瞞病情、受訓人員對自身狀況不了解,導致訓練死亡、損傷等訓練風險成倍數增加。研究對施訓對象提前進行“體適能測試”,為了解訓練對象基本情況,實施分類指導提供依據。進一步提升和鞏固訓練成效,預防訓練傷病、提升體能素質。
體適能(physical fi tness)的概念構成和分類一般可以歸納為“運動體適能”(sport related physical fi tness)和“健康體適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 tness)兩大類。公安邊防部隊引入的“體適能測試”概念,主要以促進身體健康、預防訓練傷病的“健康體適能”為主。該概念和技術包括體育運動、運動損傷康復、運動醫學等科學內容,主要對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柔韌性等運動指標進行監測。
目前體適能測試項目較多,采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AASFP健康和體適能評估表集》的測試評估項目具有代表。主要有檢測心肺功能的“心肺耐力測試”、評估肌肉力量和爆發力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測試”等七大類體適能測評技術的運用。
根據當前官兵身體機能特點,項目設定重點在身體安全調查、心肺功能、柔韌性等方面,以“臺階測試”、“1000米跑”等內容作為檢測的平臺。選用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制定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及標準(成年人部分)》為評測標準及評定依據。
實驗中,對學校新入校學員共542名開展入校軍事復試時進行取樣,進行了相應的體適能測試數據收集及分析。測試學員除7名由于傷病無法參加外,其余人員完成了所有測試項目。測試結果表明,學員入學前在基層各類軍事訓練過程中傷病發生率較高,主要以腰椎、膝蓋損傷為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體適能介入測試,并詢問調查,在沒有接到衛生部門體檢反饋的情況下,入校學員中發現5名參與訓練具有極度危險的人員,為提前預防訓練風險帶來了“收益”。(表1)

表1 學員體適能測試數據統計表
介入性測試小結:
1.體適能測試各項數據整體呈典型的正態分布型數據,和學員體能復試數據的分布規律基本一致,能正確反映學員身體素質;
2.百米和俯臥反映出學員所在基層部隊訓練特點,前部隊依據場地開展訓練的特點有一定的關系。學員心肺功能測試中發現了心肺功能明顯偏弱人員,列入申請再次復檢人群;體脂率測試中有0.4%學員體脂率大于30%,列入訓練極危人群;
以上數據表明:先期進行“體適能測試”有利于了解學員身體機能,并為針對性訓練和分層次訓練打下了基礎。引入較為成熟的“體適能測試”技術,能有效防止訓練事故、減少訓練傷病、對參訓人員身體基本情況嚴密監測,以消除訓練隱患、規避訓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