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福
摘要:案例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導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講解進行教學。案例教學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啟發性,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把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具體,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案例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案例在課程導入中的運用
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當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睂胧钦w教學的序幕,以案例導入新課,不僅營造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形成開放式教學,落實了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以人類的聚居地——聚落第一課時為例:本節課根據課標,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并能夠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其中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多媒體展示撫順市中心商業區和新賓滿族自治縣紅旗溝村的對比照片,學生馬上就能夠判斷出哪個是鄉村,哪個是城市,然后指導學生能夠根據圖片所反映的信息,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異,學生興趣濃厚,很快就掌握了鄉村和城市的景觀差異,并且還能夠展開拓展。
二、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聽覺和視覺相結合的途徑來記憶所學的內容往往能夠取得比較高的效率。對于抽象的地理知識,通過案例使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空間的和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從具體的感性認識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判斷、推理,去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在講解“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時,引導學生從歐洲的飲食習慣出發,展開聯想,就會看出歐洲的畜牧業發展,而畜牧業的發展需要草場和牧草,草場和牧草又受自然條件制約,通過分析、歸納可以總結出歐洲畜牧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通過這一案例,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從歐洲飲食以乳畜產品為主的原因,分析歐洲西部農業發展現狀,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原因,得出結論:中緯度大陸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長,種植業為畜牧業服務;地形以平原為主,草場廣闊;);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發源地,而且地形平坦,人口較少,因此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因此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再比如,通過小組合作對比、分析“我國城市分布圖和聚落形態圖”“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圖”這兩個案例,學生在理解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基礎上,也會舉一反三,如我國西北和西南部的帳篷、南方和北方的建筑等等。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有針對性地剖析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案例,初步掌握分析地理問題和總結規律的方法,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并加強學生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案例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在閱讀、分析和研究案例內容的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尋找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整個過程也是學生動腦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獲得結論的探究過程。通過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將知識層面進一步升華,更加貼近生活,將自己置身于實際生活中去,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且還懂得了舉一反三,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適應了當前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與實施的條件下,無疑是具有代表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他改變了過去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較比傳統教學法教學效果較好,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1.單純運用案例教學法,并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由于初中生還處于感性思維占主導地位的時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很欠缺,如果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放手,由學生自己探究和分析、解決問題,那么就有可能偏離教學目標,而且如果案例的設計和編纂過于復雜,學生不但不能理解,而且還會出現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2.案例教學需要學生在進行學習前進行課前預習,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而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夠做足充足的準備,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容易偏離問題,而且對于地理學科中的許多概念和理論,學生是無法通過自己學習能夠理解的。
3.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認知能力、探究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較高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實際可能難以滿足案例教學法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教師在教學初期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案例問題,在學生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再漸漸放手直到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
4.由于典型案例少,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有很大難度,而且會增加教師的教學壓力等。
5.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不必固守固定步驟,可以根據教學任務、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啟發引導原則,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或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指導和評價,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通過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也讓我認識到,知識不是一味的通過教師講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必須由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經過接受—反思—內化的過程,這樣才能夠真正獲得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打造開放、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