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香 王杰
摘要:“精準扶貧”自提出以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成為我國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話題。學術界圍繞“精準扶貧”的定義、形成條件、具體內容、和思想特征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研究進行梳理,可以從總體上把握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為推動學術界深化對“精準扶貧”重要戰略思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研究綜述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精準扶貧”的提出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迅速成為理論研究的熱點、焦點。
一、研究現狀
1.關于精準扶貧的定義。
目前,學術界對精準扶貧的定義有不同的表述。
汪三貴和郭子豪認為,精準扶貧最基本的定義是“扶貧政策和措施要針對真正的貧困家庭和人口,通過對貧困人口有針對性的幫扶,從根本上消除導致貧困的各種因素和障礙,達到可持續脫貧的目標”[1]。《2016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精準扶貧,共享民生發展》將精準扶貧定義為“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2]。
檀學文和李靜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由習近平首創并構建其基本框架,是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完整觀念體系,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3]洪名勇和洪霓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一個“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精準管理和精準扶貧的體制機制等內容”的內涵豐富且科學的理論體系。[4]
2.關于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形成條件。
精準扶貧思想是在一定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它的形成具有特定條件。
唐任伍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產生的理論源流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則,現實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5]茍穎萍和白冰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提出,是“參考國外反貧困理論與實踐的結果,也是總結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扶貧成功經驗的結果,更是走出當前農村扶貧現實困境的必然結果。”[6]易棉陽認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提出與實施,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新時期貧困問題的客觀需要。因為需要精準扶貧戰略來解決減貧效應不斷下降的問題,而且必須采取“靶向治療”的精準扶貧模式取代以地區和縣為瞄準目標的扶貧模式,才能啃下扶貧“硬骨頭”。[7]劉義圣和許彩玲認為,我國扶貧工作進入攻堅克難階段,要確保如期脫貧和防止返貧任務具有一定緊迫性和艱巨性,因此不能再延續“大水漫灌”式的傳統扶貧方式,需要具有靶向性、精細化的扶貧策略。[8]李先倫、李建民和房曉軍認為,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淵源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現實依據是當前我國的貧困現狀,內在動力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使命。[9]檀學文和李靜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提出的現實背景包括嚴重的貧困問題、開發式扶貧難以滿足減貧目標和國內外扶貧實踐,理論上精準扶貧思想有堅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支撐。[10]
3.關于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內容。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內容進行必要的闡釋。
唐任伍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有三方面內容:核心要義是精準化理念、基礎工具是分批分類理念、戰略重點是精神脫貧理念。[11]茍穎萍和白冰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主要內容體現在:作為扶貧原則的“四個堅持”、作為扶貧途徑的“五個一批”和作為精準扶貧思想的核心內容的“六個精準”三個方面。[12]易綿陽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內涵體現在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這三個方面。[13]周淑芳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內容包括:實施精準扶貧的原因和“扶真貧”、“黨中央領導和政府為主導”、“扶志氣和扶發展”、“制度扶貧和社會合扶貧”四個原則。[14]檀學文和李靜認為,精準扶貧思想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貧攻堅和“繡花功夫”四個方面組成。[15]張賽群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從操作層面看,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四個環節共同構成精準扶貧思想體系。從問題意識看,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三大主題提出解決方案,并與“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四者相呼應,共同構成精準扶貧工作體系。[16]季素嬌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科學內涵是,“以因地制宜、分類管理為主要手段,以精準化實施為基本理念,以科學化、精細化的政策跟進為根本保障”。[17]張琦認為,綠色減貧思想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習近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核心要義的有效方式”[18]。
4.關于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特征。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有其獨特的思想特征,學者們在這方面的研究也頗有成效。
賴風、朱炳元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哲學底蘊揭示出思想的科學性、戰略性、實踐性和人民性。唯物論底蘊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揭示其科學性;辯證法底蘊是對立統一,善抓主要矛盾、統籌兼顧揭示其戰略性;認識論底蘊是實踐第一,鼓勵實干、倡導勤勞致富揭示其實踐性;歷史觀底蘊是人民主體,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敢于為人民擔當揭示其人民性。[19]公丕宏和公丕明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堅持和發展的黨的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是新時期黨的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政治擔當、攻堅克難的改革擔當和恪盡職守的職責擔當。[20]劉海霞和馬立志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解決了“扶持誰”和“怎么扶”的問題,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21]張瑞敏認為,精準扶貧強化了政策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具有四個方面特質:一是強調筑牢底線,將社會兜底政策納入精準扶貧思想體系,彌補傳統扶貧方式漏洞;二是抓重點促全面,把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和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三是以非常之舉打殲滅戰,精準扶貧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貧困的非常舉措;四是內外上下八方聯動補短板。[22]
5.關于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意義。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唐任伍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今后一個時期對于貧困治理工作的指導性思想,將對中國扶貧成敗起到決定性作用”[23]。黃承偉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既是我們扶貧工作總的指導思想,也是扶貧工作總的工作原則、工作要求,體現的是精準性、實效性原則”[24]。劉義圣和許彩玲認為,精準扶貧思想是反貧困的思路創新,以精準扶貧為核心的習近平反貧困思想對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有借鑒價值。[25]易棉陽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和群眾路線理論,是貧困群眾走向富裕的指導思想。[26]洪名勇和洪霓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意義體現在:精準扶貧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提高資源邊際效率的需要,并推進了扶貧工作的轉型升級。[27]李先倫、李建民和房曉軍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扶貧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28]張賽群認為,在現實方面,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促進了我國當前扶貧治理體系的完善,加強了黨和政府的扶貧治理能力,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在理論層面,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29]蔣英州認為精準扶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向富強的歷史自覺”、“彰顯了追求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提升了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治國理政能力的現代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征程新境界”。[30]周淑芳從對青年影響的角度研究,認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激發了青年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堅定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的信心”。[31]
二、研究評價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以來,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研究就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可以看到研究成果日漸增多。
關于“精準扶貧”的定義研究,學者雖然在表述上各不相同,但在理解實質內涵上基本相似,即精準扶貧就是要讓扶貧工作更精確,通過精準識別貧困戶做到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從而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理論界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形成條件,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來源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現實依據是我國扶貧的現狀,實踐依據是我國反貧困實踐經驗,客觀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意義主要在于:理論上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扶貧理論的新發展;實踐上指導了扶貧事業的有效推進、創新了扶貧新模式、保障扶貧目標的平穩實現。
國內學術界對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體系進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為深入開展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但現有研究成果也存在著不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第一,加強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具體內容研究。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一個完整系統的思想體系,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目前學術界對其具體內容組成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研究對內容歸納地也不夠完整全面,甚至理解地不夠充分。研究要從宏觀上對整個思想體系進行把握,避免顧此失彼。
第二,加強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特征研究。目前特征研究并不多,部分研究內容也只是零星體現思想的其他方面的研究中,思想特征研究仍需進一步加強。
第三,加強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意義研究。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扶對我國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有著指導意義,對于推動扶貧事業不斷向前推進、對于民生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都具有重大意義。對思想意義的研究也要隨著我國扶貧事業的繼續發展而不斷深化。
第三,加強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性研究。目前,學術界研究重點主要在地方精準扶貧的現狀研究,及精準扶貧思想對地方扶貧的指導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研究相比較,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研究稍顯不足,因此要不斷加強對“精準扶貧”這一重要戰略思想的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汪三貴,郭子豪. 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 貴州社會科學,2015(5).
[2]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等. 2016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精準扶貧,共享民生發展[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
[3]譚學文,李靜.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實踐深化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2017(9).
[4]洪名勇,洪霓.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6(6).
[5]唐任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闡釋[J].人民論壇,2015(30).
[6]茍穎萍,白冰.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淺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7]易綿陽.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戰略思想[J].貴州社會科學.2016(5).
[8]劉義圣,許彩玲.習近平反貧困思想及對發展中國家的理論借鑒[J]. 東南學術,2016(2).
[9]李先倫,李建民,房曉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戰略創新[J]. 現代經濟探討,2017(3).
[10]譚學文,李靜.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實踐深化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2017(9).
[11]唐任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闡釋[J].人民論壇,2015(30).
[12]茍穎萍,白冰.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淺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13]易綿陽.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戰略思想[J].貴州社會科學.2016(5).
[14]周淑芳.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對青年學生教育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9).
[15]譚學文,李靜.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實踐深化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2017(9).
[16]張賽群.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探析[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8).
[17]季素嬌. 習近平精準扶貧邏輯體系論略[J]. 山東社會科學,2017(10).
[18]張琦.習近平綠色減貧思想具有長遠的戰略性指導價值[J].人民論壇,2018(1).
[19]賴風,朱炳元.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哲學底蘊[J]. 閱江學刊,2017(2).
[20]公丕宏,公丕明.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論綱[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2).
[21]劉海霞,馬立志.習近平扶貧開發思想探析[J].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7(5).
[22]張瑞敏.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探析[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7(4).
[23]唐任伍.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闡釋[J].人民論壇,2015(30).
[24]黃承偉.習近平扶貧思想體系及其豐富內涵[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6(6).
[25]劉義圣,許彩玲. 習近平反貧困思想及對發展中國家的理論借鑒[J]. 東南學術,2016(2).
[26]易綿陽.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戰略思想[J].貴州社會科學.2016(5).
[27]洪名勇,洪霓. 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6(6).
[28]李先倫,李建民,房曉軍.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戰略創新[J]. 現代經濟探討,2017(3).
[29]張賽群.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探析[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8).
[30]蔣英州. 使命擔當與理論開創: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新時代意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
[31]周淑芳.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對青年學生教育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9).
作者簡介:劉華香(1973—),女,河北青縣人,博士,現工作于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王杰(1990—),男,安徽蕪湖人,天津商業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研究方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