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軍
摘要:林業經濟事關社會的多個方面,因而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尤其在生態保護背景下,制定一個長遠的林業經濟發展規劃,建立系統的林業經濟發展體系,更是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迫在眉睫的任務,因此本文主要就生態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做一番分析。
關鍵詞:生態保護;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分析
應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生態林業這一概念被提出,生態林業主要是指遵循生態經濟學理念以及生態循環的自然規律來推動林業生產的發展[1]。因而,生態林業在多種林業發展模式中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它能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確保林業的穩定成長,也能在為社會建設提供優質產品、優化人們生活環境的同時構建起一個系統、全面并且穩定的林業生態系統,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維持森林系統的動態平衡。下文以當前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為切入點,詳細分析怎樣在生態保護背景下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林業經濟發展分析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林業資源是較為稀缺的,尤其是在大力發展重工業的歷史時期,我國林業資源更是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我國的林業發展一直存在較多問題,雖然在經一段時間的探索與養護之后,我國的林業逐漸進入正常發展的模式,但仍舊存在著發展戰略不合理、發展速度緩慢等問題,下面就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主要的分析[2]。
(一)缺乏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林業經濟取得健康、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只有科學合理的、大力的政策支持,林業經濟才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國政府為林業經濟方面給予的政策支持遠遠不夠,許多地方都沒有制定、推出林業經濟優惠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不足,導致林業經濟的各項發展工作都無法順利開展,使得林業產業的長遠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以筆者工作所在地區為例,面上造林每畝國家補助100元,而造林成本每畝栽植按4個人工計算,撫育3年按3個人工計算,每個人工120元,光造林成本就需840元每畝,還不包括土地租金和后期的管護,國家的補助只能是杯水車薪,極大的影響了廣大群眾發展林業的積極性。
(二)林業資源利用率較低
林業資源是十分寶貴的資源,尤其是在林業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是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當前我國對林業資源的利用率普遍較低。而導致這一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林業資源利用技術的落后。當前我國多數地區的林業資源利用技術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導致林業資源浪費林業經濟在世界林業經濟中的占比較少。
(三)發展模式不健全
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不健全是當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大主要問題,并且嚴重阻礙了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多數地區依舊使用傳統的發展模式來發展林業經濟,而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下,對木材的加工技術落后,因此使得生產出的林業產品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建設需求,并且無法做到木材的回收利用,使得林業資源的真正價值不能被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地區林業資源的稀缺,使得地區林業經濟的發展承受較大的壓力。以洪江市為例,全市共有大小木材加工企業30余家,絕大多數為原木、板枋等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低,加工廢料回收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林業資源。
二、生態保護背景下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策略
(一)建立林區生態保護體系
具體的生態保護系統建設內容如下:加大林木病蟲害的防治力度,病蟲害對林木的破壞是較大的,因此相關單位要通過動態的數據監測、專業的治理技術,做好病蟲害的預防與控制,降低樹木死亡率。同時創建林業防火監督體系,相關單位要從預防、控制等各方面做好消防體系建設,平時加大監測力度,杜絕火災隱患,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二)落實林業生態保護,提高林業利用率
要想實現林業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就必須要建立完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建立起先進的、專業化的林業經濟發展系統,優化林業經濟的內部循環,確保在取得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好環境的保護與資源的保護,進而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化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建設內容如下:首先,利用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與生態林業發展保護理論,建立起地區林業生態保護園,確保地區生態林業的持續、穩定流動。為此,地方相關單位要引進先進的材料加工技術,有效提升林業商品價值,樹立起當地林業品牌效應。其次,要結合地區林業資源的現有情況以及市場需求,調整林業經濟發展策略,改變傳統的林業生產模式,優化對林業資源的加工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避免材料浪費與環境污染。
(三)建立現代林業經濟管理制度
現代林業經濟管理制度要想有效建成并實施,就需要首先建立確定林業產權制度,確保林業產權清晰,進而實現規范化的林業經營生產。林業經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利益機制與權力機制,尤其是利益制度,它是支撐林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因而在林業經濟經營發展的過程中要妥善計劃個人利益、集體利益,通過利益推動實現林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其次,地區林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林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因此在生態保護背景下,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就是強化林業生產的經營管理,實施林業的分類經營。具體措施如下:一是要開發林區周邊產業,例如利用地區的林業優勢與生態環境優勢開展生態旅游業,拓寬林業經濟發展渠道。二是要調整地區林業產業結構,提升地區林業價值,豐富林業產品,促進地區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三是要樹立起地區林業品牌,豐富地區林業發展內涵,推動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四是要根據地區林業的經營生產情況,實行層次化管理。
三、結語
總而言之,生態保護背景下,要想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從技術、發展模式等多方面著手調整,除此之外,地區政府還應加大林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進而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云.生態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J/OL].中國林業經濟,2018 (06):1-2[2018-09-10].//org/10.13691/j.cn23-1539/f.2018.06.004.
[2]賈麗偉.基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下的林業經濟發展淺析[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 (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