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禮贏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許多貧困山區的勞動力大規模的轉移入城市。于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批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里的老一輩兒人照顧,孩子長期無法得到父母的陪伴與照顧,成為了留守兒童。農村大批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目前被社會特別關注。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工作,是每個鄉村教師、貧困山區支教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語文教師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與專業知識去關愛他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溫暖課堂;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教育,爺爺奶奶無法給予留守兒童正確的教育觀念,外加之過于溺愛孩子,導致在學習和思想上嚴重退步與落后。根據這一問題,我們從語文教學角度討論。
一、語文教課堂中關愛留守兒童
在山村教學中,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在其幼兒期間,極少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教育,導致其叛逆心過強、冷漠多疑、自私自閉、焦慮不安等心理活動特點。作為從事山村教育工作的教師,應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對每個留守兒童給予關心、愛護、理解、尊重與包容。努力實現教學目標。在正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時糾正留守兒童心理發展。教師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感世界,人格情況等。要用正能量鼓勵表揚學生,使學生感受溫暖的語文課堂與師生間、同學間真摯的感情交流。讓學生體會學習生活的開心與快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的目的。
二、打造溫暖語文課堂,關愛留守兒童
幫助留守兒童發泄感情疏解情緒.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孩子們的感情無法得到疏解和發泄,教育孩子的工作留給了臨時監護人、老人身上。由于老人年紀較高,并且自身文化水平無法幫助留守兒童的學習與教育。導致大部分留守兒童對待學習的態度只是應付了事,個別學生逃學輟學,個性偏激、容易打架滋事,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作為教師要與學生主動親近,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用更多的時間與他們產生互動,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與他們交流溝通。關注他們的道德發展和精神層次的需求。
鼓勵留守兒童寫作。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利用寫作、閱讀、日記的方式作為師生交流的公共平臺,解決學生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問題。可能一開始學生積極性不高,配合度低,很少能寫出真實情感。即使如此,教師還是應認真仔細閱讀,認真批改,適當留言。用自己溫暖真摯的話語幫助他們解決思想負擔,用真實行動去改善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日復一日,教師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愿意吐露真情實感,說心里話,將真話,將心中的煩悶,憤怒,悲傷,痛苦與教師傾訴。在緊張忙碌的日常教學生活中,寫作、寫日記等方式成為了師生互相交流溝通的橋梁,拉近教師與學生心的距離。
三、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
夏丐尊先生曾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教育”這兩個看似嚴肅冷冰的字,實際背后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來自于愛,責任,而這個能量的給予者是教育者,簡單的來說,就是我們的老師。除了家里的老人,每天和這些孩子打交道最多就是老師。很多留守兒童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知道如何傾訴自己的困境,于是性格變得孤僻,成績落后,甚至行為表現不佳。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一定要有耐心,愛心,責任心,私下與學生交流溝通,關心了解其生活狀況。遇到有些自尊心強的孩子,要注意自己交流的方式,有些不愿意講自己事情的學生,老師不能強迫,要懂得慢慢引導,在生活上多注意其動向。作為老師,要做到不歧視,不冷落,不責罵,不放棄,要多給學生關心,幫助。留守兒童的家境,都比較貧窮,生活上會遇到難處,老師要適當幫助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教育帶來的溫暖,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其實還是美好的。老師可以通過家訪,走近孩子的家庭,讓學生覺得老師也是他們的親人,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無處不在;可以在班里為過生日的學生辦一個party,讓他們感受到有人關心自己;各種節日的時候,組織班里的學生一起搞活動,大家在一起過節,營造溫馨和諧的氣氛。
四、架起教師與留守兒童溝通的橋梁
父母的陪伴與教育,是學生養成健康心理發展的根本因素。無法用任何事物來區分代替。然而,由于生活所迫,大多數的父母都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甚至連電話的交流方式都無法與孩子取得心靈聯系。為此老師布置了長期的語文周作業。便是每周與父母電話聯系一次,每周給父母寫一封信,分享一周的學習生活。在課外開展拓展活動,充實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努力為留守兒童創設出良好的成長生活環境。比如體育競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等豐富學生課外生活,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發掘學生生活題材的素材。組織此類教學活動,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留守兒童參與社會活動,積累必要的生活經驗,養成留心周圍生活環境的習慣。創造出良好的生長環境。
總之,關心愛護每一位留守兒童,是教師不可忽略的任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性的一步讓我們用愛溫暖他們的心靈,讓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快樂成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開展心理教育,應該寓心理教育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知不覺中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丁林霞.小學語文教學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130-131.
[2]羅黃秋子.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