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友 王楠
摘 要: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首創、奮斗、奉獻”的豐富內涵,是新時代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把紅船精神的時代內涵和當代價值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能夠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能夠使當代大學生自覺承擔起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責任。
關鍵詞:紅船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4.022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4-0112-04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精神。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初的紅船精神歷久彌新,永不過時。1921年8月4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獲得了永載史冊名字“紅船”。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承載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與夢想、艱辛與輝煌。在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的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便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和浙江嘉興,沿著中國共產黨人早期奮斗的足跡,追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在瞻仰嘉興南湖紅船時,習近平指出“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1]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是近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升華,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在新時代條件下,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2]的要求,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對于新時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紅船精神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3]在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瞻仰嘉興南湖紅船時再次重申了首創、奮斗、奉獻這三種精神要義組成的“紅船精神”。其中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是動力之源;奮斗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支柱,是勝利之本;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是政德之基。這種精神激勵和鼓舞著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著中國共產黨進行著偉大輝煌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奮斗步伐,是中國共產黨立黨興黨、執政為民的紅色基因。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有著豐富的價值意蘊。作為一種革命精神,它在引導人們的內在世界,激勵人們勇往直前提供了可不竭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1.紅船精神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價值實踐態度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能夠走到今天,靠的就是無數次不斷的首創,靠的是敢為人先,靠的是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實踐精神。從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到中國革命道路的開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辟,從毛澤東思想的提出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無一不是首創精神的具體體現。正是中國共產黨具有的這種與時俱進的品質,才使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充滿生機和活力。正是這種品質使得九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經歷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的歷史時期,在面對黨的歷史任務、中心工作、建設環境等方面發生深刻變化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以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巨大勇氣和智慧,成功實現了中國人民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之路。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事業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中國共產黨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需要今天的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敢為人先,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把紅船精神中的首創精神刻進靈魂深處,以走在前列的價值實踐態度謀劃工作、做好工作。
2.紅船精神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對革命事業高度自信的價值信念
紅船精神中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事業高度自信的價值信念和精神高度。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深深的刻在每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的靈魂深處。任何偉大事業的成功都不在花前月下的美好情景中完成的,無不經歷著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了荊棘,不僅需要艱辛的付出,甚至還需要付出生命和熱血。毫無疑問,是信仰的力量、奮斗的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執著,才能險象環生、鳳凰涅槃,才能經歷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信仰堅定的真正共產黨人。
今天,我們走進了“強起來”新時代,更加要珍視中國共產黨在9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開創出來的精神財富—紅船精神,面對偉大夢想、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面對這樣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全體人民奮力實現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就需要從紅船精神中汲取動力之源,不斷堅定共產黨人的價值自信,牢記使命,永不懈怠。
3.紅船精神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對初心和使命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正是中國人民的疾苦、希望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紅船精神中的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和價值目標的生動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是紅船精神的本質。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根本宗旨。無論是革命斗爭中的共產黨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還是當今的共產黨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嘔心瀝血、披荊斬棘,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都義無反顧的肩負起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擔當。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自己建黨時的初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的歷史時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自己的初心。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昭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航標,是時刻警醒我們黨牢記初心、使命永在的精神利器。只有時刻保持這種奉獻精神,秉承這樣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才能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才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光明前景。
二、紅船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他們勤奮努力,刻苦專研,渴望成才,報效祖國,然而,面對中西方思想文化觀念碰撞、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教育方式方法變化、消費意識熏陶下生活享樂主義的挑戰,一些大學生在思想上、觀念上、行為上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他們自身的素質就顯得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而“紅船精神” 所體現的首創、奮斗、奉獻的價值訴求與新時代賦予大學生的素質要求是一致的,是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紅色文化資源。
1.弘揚紅船精神有助于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素質
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是高校大學生應具備的政治素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紅船精神” 中所蘊含的首創精神正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政治素質的重要資源。正是在開天辟地、 敢為人先的 “紅船精神”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在不同歷史時期創造性的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中國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從紅船精神“開天辟地、 敢為人先”的內涵中,從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建黨歷程中,切實感受中國共產黨人所具有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在奮力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中,更加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政治素質,不斷開拓創新,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的信念。
2.弘揚紅船精神有助于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能力素質
大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是高校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能力素質主要體現在文化知識、實踐技能及意志品質等方面。紅船精神中的“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增強大學生能力素質,尤其是錘煉大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來源。“紅船精神”中的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偉大的中國革命實踐中鑄就的,是永遠不能忘記,永遠需要銘記的。在那個風雨如磬的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執著信念,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奮斗精神譜寫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為民族解放和人民獨立進行了持久奮斗。
在這個中華民族發展最好、民族偉大復興最為關鍵的際遇時期,大學生應不負這個難得的人生際遇,珍惜這個偉大時代,立鴻鵠之志,做奮斗之人,“要培養奮斗精神,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4]要從紅船精神中汲取奮斗的紅色力量以新時代奮斗者的姿態投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流中去。
3.弘揚紅船精神有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德者,本也。”德是根本,是方向。崇德修身是做人做事的第一位。紅船精神是當代青年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內生源。“紅船精神”中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時刻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光輝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大德展現。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能夠贏得人民擁戴、取得輝煌成就,歸根結底是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始終。不計其數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大義放棄個人利益,作出自我犧牲,一心為公,真心為民,彰顯了共產黨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為生活在和平時代的大學生應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從紅船精神中汲取奉獻元素,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做一個有家國情懷、勇于奉獻的時代青年。
三、紅船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有效融入紅船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將紅船精神育人理念貫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責任,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程的特點,有所側重的融入紅船精神的教學內容,例如:馬克思主義原理課融入紅船精神的哲學內涵;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從紅船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的角度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從紅船精神的時代價值方面進行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從增強學生愛國主義、增進學生的創新精神的角度融入;形勢與政策課從紅船精神與中國夢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融入。在各門課程的融入過程中要以培育學生的理念信念為核心,要讓紅船精神的內涵進入到大學生的頭腦之中,讓學生通過與紅船精神所闡釋的紅色文化的互動對話,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感悟紅船精神的現實力量,引發自身思考,進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在校園活動中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船精神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潛移默化、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在校園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精神文化活動是弘揚和繼承紅船精神的一個重要陣地。一方面,可以通過宣傳、演講、報告、辯論等常規形式的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黨團主題活動日的方式,以學生黨支部、班級團支部為單位進行深入持久的宣傳紅船精神,此外,還可以在大學生理論社團中開展紅船精神的理論研究,進一步探討在新時代紅船精神的的理論研究,深入挖掘紅船精神產生的歷史淵源,全面了解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所蘊含的時代價值。
3.在大學生的社會創新創業實踐中踐行紅船精神
紅船精神中的首創精神實質上就是創新精神,就是銳意進取、排除萬難為實現既定的目標不懈奮斗。一條小小的紅船誕生了一個偉大的黨,90多年以來在紅船精神的引領下,黨進行了一次次的理論和實踐創新,帶領人民走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當前正是國家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時代,高校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中堅力量,要具備紅船精神中的首創精神,要具有大無畏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一方面要通過積極參加“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數學建模比賽等各級各類競賽培養創新思維;另一方面要將紅船的首創精神文化理念用于創新創業具體活動之中,努力把自己的創意轉化為具體可行的創業實踐項目。
4.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動加入紅船精神的元素
在當今的全網民時代,網絡不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活動社交空間,還是人們思想、輿論、意識的匯集地和發散地。作為網絡終端的手機更是以人體的外掛器官一般,讓人無法割舍。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指出:“網絡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就上了網。”[5]因此,學生經常性的上網已是不爭的事實,主動占領大學生的網絡陣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高校運用網站、微信平臺、QQ群、微信群等平臺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國革命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紅船精神是進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紅色文化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體現。因此,紅船精神不僅要注重線下的宣傳,更要注重線上的開花,要將這種紅色精神文化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以專門網站、微信平臺的方式呈現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讓學生隨時隨地能夠觸摸紅色精神文化食糧,進行理想信念的人生教育。
5.在大學生的社會志愿服務中融入紅船精神文化密碼
紅船劈波前行,精神凝聚人心。中國共產黨自誕生那一刻起,就將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己任,承擔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的責任擔當。一方面,可以通過讓大學生完成一件件小事,點滴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將紅船精神的文化密碼在不知不覺中植入了學生的靈魂深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積極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志愿服務,利用課余時間,將自身與社會相融入,無論是參與法律宣講、環境保護還是扶貧調查、政策解讀,無論是賽事、場館的志愿服務,還是對敬老院老人、孤兒院的兒童的愛心服務,都能夠培養和鍛煉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養成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質,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增進大學生奉獻意識。
參考文獻
[1][2] 銘記黨的奮斗歷程時刻不忘初心 擔當黨的崇高使命矢志永遠奮斗[N].人民日報,2017-11-01 (1).
[3] 習近平.弘揚 “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N].光明日報,2005-06-21(3).
[4]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8-05-03(2).
[5] 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N].光明日報,2016-04-20 (1).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