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構建的時代價值

2018-10-13 12:31:02駱郁廷付玉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關鍵詞:時代價值

駱郁廷 付玉璋

摘 要:網絡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領域,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當前,網絡環境高度開放,網絡價值滲透和思想文化激蕩,給高校立德樹人帶來重大挑戰。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是應對高校網絡育人現實挑戰的迫切需要,是增強高校網絡育人整體合力的內在要求,是推進高校網絡育人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高;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時代價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4.026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4-0128-07

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網絡育人已成為一種新型的育人模式。高校網絡育人以大學生為教育、引導和培養的對象,通過網絡平臺,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有組織地利用網絡資源及網絡文化,開展網絡育人活動。當前,結合網絡環境下高校育人的新特點,探索和構建富有吸引力和創新性的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對于充分利用與整合各類網絡育人資源,發揮網絡育人力量協同作用,提高網絡育人的整體性與實效性,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開放與引領:應對高校網絡育人現實挑戰的迫切需要

互聯網浪潮的洶涌而至,使世界變成“地球村”。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環境的高度開放,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政治認同都產生著深刻影響。網絡領域的信息傳播、價值滲透及多種思想文化的激蕩,使得高校網絡育人引領任務繁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斷適應和融入互聯網的浪潮。高校網絡育人如何在高度開放的環境中,正確處理好開放與引領的關系,通過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來應對與化解高度開放的網絡環境所帶來的現實挑戰,深化網絡育人活動,落實和完成好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顯得尤為迫切。

1.網絡環境的高度開放

開放性,是互聯網的根本屬性之一。互聯網從時空上看,是一個高度開放的信息平臺,既沒有時間的限制,又沒有空間的阻礙。網絡空間,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攝影機”,人人都是“擴音器”,同時擁有傳播者和接受者的雙重屬性,都可以隨時隨地的傳播或接受信息。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凸顯著去中心化、扁平化和交互性的特征。開放的網絡空間成為高校青年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相互影響的重要信息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1]當代高校青年學生是在高度開放的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網絡已經深深滲入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往、成長、發展的過程乃至他們的血液之中,深刻影響他們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成長方式。青年學生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無事不網,網絡越來越成為青年學生獲取知識,傳遞信息、交流思想須臾不可離的重要平臺。習總書記說,“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2]。今天,大學生主要在高度開放的網絡空間獲取知識、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訴求,各種海量性、自發性、碎片性、圈層性、無序性、流變性、情緒性、感染性的信息充斥網絡,深刻影響著青年學生思想行為的形成和變化,深度影響著青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網絡也就成為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愿所求,回應學生網民關切、釋解學生思想疑惑,引導學生成長發展的主要陣地和育人平臺。

網絡空間是千萬大學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高度開放的網絡信息環境對青年學生的思想認知、價值觀念和政治認同的影響日益增大,尤其是深刻影響著青年學生對國家、社會和人生的看法。高度開放的網絡信息環境與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手段,意味著任何個人、任何組織,都不能完全掌控互聯網,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網絡育人的“協同”思維,增強協同意識,協調多方主體、匯聚多方力量,積極探索和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掌握網絡輿論引導和價值引領的主動權,加強高度開放網絡環境中的價值引領。讓青年學生在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網絡氛圍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價值取向,成為能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網絡領域的價值激蕩

作為高校青年學生鏈接外界的網絡空間,當前“網絡生態”日益復雜,網絡傳播主體多元,思想傳播渠道多樣,信息傳播內容繁復,自主傳播載體創新,聯動傳播影響巨大。網絡領域多元價值觀念的不斷滋生、傳播交流和相互激蕩,使得高校網絡價值引領任務十分繁重。

其一,網絡領域不同價值訴求的相互碰撞。由于社會主義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出現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利益主體,多種利益訴求。各種利益主體總是要利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為人們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念提供了便捷的條件,網絡也日益成為各種利益主體表達自己利益訴求、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的重要平臺。由于網民身為不同的利益主體,其利益不同、立場不同、經歷不同,所表達的利益訴求、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也必然有所不同。大學生作為網民的重要群體,生活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之中,來自于不同的地區、家庭、生活環境,表達的利益訴求、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既有大學生青年群體的共性,也打上了不同地區、家庭和生活環境的烙印。因而,網民包括大學生網民的利益訴求、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各不相同、互有歧義,從而導致不同利益訴求、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之間的相互碰撞。習近平指出,“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么準、說得那么對。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同樣,對于大學生網民利用網絡表達的不同訴求、觀點、想法和意見,不僅要有包容之心,多一些理解,還要注重溝通,加強價值引領和思想疏導。只有這樣,才能化負能量為正能量,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創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良好網絡環境。

其二,網絡領域中西價值觀念的相互激蕩。網絡是我們培育、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陣地,也是西方對我國尤其是高校進行價值滲透的主要渠道。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西方利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大肆傳播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大肆宣揚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等所謂的普世價值,大肆倡行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的腐朽價值觀念,竭力對我國社會尤其是青年學生進行意識形態和價值滲透。這些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竭力美化西方的政治模式、社會制度和國家形象,恣意丑化、歪曲、詆毀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國家形象,刻意扭曲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價值觀念和價值行為,企圖從根本上否定、解構和動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溶解人們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思想靈魂,達到誤導和誘導人們尤其是當代青年學生崇尚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實現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向資本主義轉型的目的。高校是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高校網絡領域是高校意識形態滲透和反滲透、爭奪和反爭奪、顛覆和反顛覆的重中之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尤其是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價值交鋒和激蕩,說到底是對青年學生的爭奪,是對青年之心的爭奪。只有強化堅守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的政治意識,構建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協同應對機制,提高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價值引領能力,才能落實和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確保把青年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三,網絡領域維護和諧穩定的相互博弈。網絡已然成為一種重要的廣泛表達和反映民意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參與渠道。許多社會事件均通過網上傳播和發酵,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與輿論浪潮,發展成為社會熱點事件,甚至上升成為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激烈紛爭。一些境內外的勢力相互勾連,利用我國社會人民內部的矛盾,一些地方和單位工作上的失誤,以及某些影響人們生活的偶然因素,有意夸大事實、混淆是非,甚至傳播一些虛假的信息、錯誤的觀念,動不動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和矛盾上升到黨、政府和體制的高度,或隱或顯地歸咎于黨、政府和體制,無事生非,小題大做,上綱上線,誤導輿論,將個別事件普遍化,生活小事政治化,現實問題網絡化,社會矛盾擴大化,有意無意地推動網絡社會事件向政治事件轉化,網上網下融合度愈加強烈,線上力量組織線下行動,突發事件負面效應鏈條式推動。而就目前“網絡大V”的動向來看,政治領域已經成為部分網絡推手重點關注和竭力造勢的新領域,有的甚至不惜“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一些敵對勢力,常常“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凡此種種,嚴重影響了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干擾了高校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加強網絡輿情信息分析和引導,加大網絡環境治理的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消除網絡負面輿情的干擾因素,對于引導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切實維護高校和社會的穩定,顯得尤為重要。

3.網絡挑戰的協同應對

高度開放的網絡環境,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體現在高校網絡育人方式的變革,還體現在高校網絡育人內容的變化,更體現在高校網絡育人機制的變動,都需要通過網絡協同加以應對。

高校網絡育人方式的變革表明,網絡已經成為青年學生獲取知識、交流信息、提高認識、啟迪思想乃至學習、生存、成長、發展的基本方式,只有積極應對互聯網發展對傳統教育方式帶來的挑戰,加強各種網絡教育方式的相互協調和組合運用,自覺運用網絡協同方式進行教育引導,才能提高網絡育人的協調性、整體性和實效性,有效引領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促進青年學生的發展進步。

高校網絡育人內容的變化表明,網絡領域日益成為各種信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交互場和生態域,充斥不同價值訴求的相互碰撞,中西價值觀念的相互激蕩及維護和諧穩定的相互博弈。高校只有推進網絡協同育人,積極地協同應對網絡領域各種利益訴求、思想信息和價值觀念復雜多變的挑戰,牢固樹立互聯網協同育人意識,在高度開放、日趨嚴峻的網絡環境中,加強對各種利益訴求、思想信息、價值觀念的協同獲取、整理、分析、研判,利用集體協同的力量來彌補個體智慧和能力的不足,善用網絡“晴雨表”,增強網絡預測性,強化網絡引領力,才能及時預測、防范和化解網絡風險,提高運用正確價值訴求、價值取向和價值觀念培育和塑造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能力。

高校網絡育人機制的轉變表明,高校網絡育人機制涉及到不同方面、不同環節、不同圈層、不同功能,需要審時度勢,理順關系,創新機制,加緊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克服高度開放的網絡環境中應對機制不暢、協同不力帶來的挑戰,真正做到協調各方,協力引導,協同育人,切實提高高校網絡育人的引領力。高校網絡育人的協同機制,包括信息研判協同機制、咨詢決策協同機制、資源共享協同機制、教育引導協同機制和反饋調節協同機制。只有在信息研判、決策咨詢、資源共享、教育引導、反饋調節等網絡育人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及每一環節的各個方面,建立起相互貫通、相互承接、相互配合的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才能實現高校網絡育人機制的創新發展,開創高校網絡協同育人的新局面,推動高校網絡育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耗散與整合:增強高校網絡育人整體合力的內在要求

信息化時代,高校網絡育人體系在發展形態上呈現為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構成這一系統的各類網絡育人力量、信息和資源,紛繁復雜,相互制約,存在彼此耗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高校網絡育人的效果。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多方聯動、協同育人,是不斷克服高校網絡育人力量耗散,增強高校網絡育人整體合力,提高高校網絡育人整體效應的內在要求。

1.網絡育人的復雜系統

高校網絡育人系統是一個具有綜合性的動態復雜系統,是網絡與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新型育人系統,但這并不是簡單的“1+1”,即不是“網絡”和“教育”的單純疊加。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貝塔朗菲對系統定義為“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元素的綜合體。”[3]高校網絡育人系統也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綜合體,這些要素包括高校網絡育人的主體、客體、介體、環體等等,而高校網絡育人諸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組合、相互作用,不僅使高校網絡育人系統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并且決定著高校網絡育人功能的有效實現。

在高校網絡育人系統中,各網絡育人要素相互聯系、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的方式,呈現出復雜性和多樣性。往往不再是單向的“一對多”或是“上對下”的傳導,而是“多對多”和“交互性”的育人關系。網絡的“去中心化”,使得在高校網絡育人系統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具有“雙重屬性”,即教育主體兼具教育客體的屬性,二者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中相互轉化。教育主體可以是高校黨建工作者、思政課老師、專職輔導員,及專業課老師和其他人員,抑或是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學校的同學們。同時,他們也可以是網絡育人系統中的教育客體,主客體之間影響與教育這種扁平式的教育方式和相互轉化的關系,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權威教育”,而新增了“朋輩教育”,乃至“反哺教育”。高校網絡育人系統的介體則是日益增多、各種各樣的網絡平臺,如校園主網和子網、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官方微博微信和個體微博微信、綜合信息門戶和各類主題網站等等。網絡育人的環體,則是指青年學生所處的網絡空間的氛圍與環境,無論是“陽光積極、天朗氣清”,抑或是“烏云密布、空氣渾濁”,都會對青年大學生思想認知和價值取向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制約著網絡育人功能的實現。如何引導好網絡育人系統中主客體的充分溝通與相互交流,如何有效協同和整合高校網絡育人的介體或載體,如何預測、監管和消解網絡環境中的不良因素的影響,都需要遵循高校網絡育人系統的客觀規律,優化高校網絡育人系統的結構關系,增強高校網絡育人的整體合力,從而更好發揮和實現高校網絡育人系統的德育功能。

2.網絡育人的力量耗散

高校網絡育人系統中育人力量的耗散,是影響高校網絡育人整體合力的重要因素。高校網絡育人系統中的育人力量,既包括網絡育人的領導力量,又包括網絡育人的實施力量;既包括網絡育人的中堅力量,又包括網絡育人的協作力量;既包括網絡育人的德育力量,又包括網絡育人的技術力量;既包括網絡育人的教師力量,又包括網絡育人的學生力量,等等。這些網絡育人力量之間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自為戰、孤立分散,甚至彼此耗散的情況。網絡育人力量耗散的情況在高校集中體現在網絡育人力量橫向協調不夠,縱向銜接不夠,行動同步不夠三個方面。

高校網絡育人力量橫向協調不夠,是高校網絡育人力量耗散的首要體現。隨著互聯網不斷滲透到社會和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對教育的影響也愈加深刻。不僅校園官網的作用日益加大,學校各個部門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的網站也應運而生。各種網絡育人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大量涌現,“紅色主題”網站、“德育網站”、各類思政公眾微信號、微博“博主”與日俱增,呈“爆炸式”增長,學生社團網站也隨之興起,這些都對高校網絡育人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高校網絡育人力量橫向協調不夠,相互耗散的情況比較明顯,不容忽視。高校校園官網與各部門網站、各社團網站之間,校園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與師生個人微博、微信公眾號之間,缺乏明確的定位與分工,缺乏有效的協調與合作,缺乏科學的協調機制,網絡信息資源的重復率高,甚至部分網絡信息資源存在歧義和相互抵觸,不僅導致高校網絡育人力量的相互耗散,而且導致高校網絡育人功能的相互抵消。可見,加強高校網絡育人的橫向協調刻不容緩。

高校網絡育人力量縱向銜接不夠,是高校網絡育人力量耗散的突出表現。高校網絡育人系統具有層次性,既有學校主辦的官網,又有院系主辦的分網,既有學校層面的網絡育人力量,又有院系層級的網絡育人力量,既有學校統一發布的官方網絡信息,又有院系發布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網絡信息。校園網與院系網之間的關系,是主導性與輻射性、統一性與多樣性、共同性與特色性的關系,校園官網對院系分網具有主導、指導、引領的作用,院系分網對校園官網具有支持、傳播、輻射的作用。當然,這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種權威,而是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同時,也有高昂的主旋律,并在主旋律的主導下,奏出和諧的共鳴曲。正如廣播電視臺既有“中央臺”權威官方,又有“地方臺”特色多樣。而當前網絡育人的整體感覺則是“中央臺”尚不突出,“地方臺”各發其聲,高校網絡育人力量縱向銜接不夠,存在著上下脫節,聯動不強,力量耗散,校園官網對院系分網的主導、指導、引領作用發揮不足。這就需要高校不斷加強網絡育人的統一指導和縱向銜接,既不要出現“一放就亂”的情況,也不要出現“一管就死”的尷尬,指導和引導高校網絡育人向縱深發展,往基層落實。

高校網絡育人力量行動同步不夠,是高校網絡育人力量耗散的重要表征。

古人云,“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就是強調,謀劃一些事情時是周密精到的,所以能夠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反觀當前網絡育人系統,沒有一個整體的協同機制,有種“動作不齊,步調不一”之感,雖不乏行動,卻收效甚微。高校網絡育人力量行動的同步性不夠,主要體現在,在運用各種網絡育人力量、平臺、資源、信息時,不能做到同步策劃、同步組織、同步實施、同步評估、同步反饋,更不能做到力量共享、平臺共享、資源共享,往往各發其聲,各唱其調,各行其是,導致網絡育人力量、平臺、資源、信息的分散、消耗和浪費,影響了網絡育人合力的形成。高校每一方面、每一層次、每一類型的網站育人平臺,猶如網絡育人系統中一簇簇“星星之火”,只有構建網絡育人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強網絡育人力量的同步協調,才能提供高校網絡育人的“強勁東風”,使高校網絡育人形成“燎原之勢”。

3.網絡育人的力量整合

高校網絡育人系統的復雜要素,尤其是主體力量在橫向協調、縱向銜接、步調一致等各方面存在著協同不夠的狀況,使得網絡育人力量耗散。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對網絡育人力量進行集成的、有序的、持續的整合,不斷增強高校網絡育人的合力,挖掘和發揮高校網絡育人的巨大潛能。

當前網絡育人力量整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整合網絡育人的主體力量,形成一個權威的師資庫。在互聯網上,高校網絡育人隊伍包含的教育主體極為豐富,如相關的領導、專家、學者、老師、學生、網絡技術人員,等等。網絡教育主體力量大多獨立、自主、分散,缺乏一個有效的機制將優秀且受歡迎的網絡育人主體匯聚起來,共同發力。建立相關教育主體組成的網絡育人師資庫,有利于統籌、開發和利用師資庫資源,協調網絡育人主體力量及其活動,更好地開展網絡育人活動。其二,整合網絡育人的豐富資源,形成一個豐富的資源庫。高校網絡育人的資源,既包括學校官網,又包括部門網站,既包括校園主網,又包括院系分網和社團網站,既包括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又包括個體微博、微信公眾號,資源十分豐富。只有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建立高校網絡育人資源庫,定期協商、協調、協作推進網絡資源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服務于立德樹人,實現高校網絡育人資源的整合、協同與共享,才能不斷增強網絡育人合力。其三,整合網絡育人的豐沛信息,形成一個高能的信息庫。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最大變化之一,是信息傳播與交流的瞬息萬變。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隨時隨地的快速獲取、了解、共享來自世界各地的網絡信息。“細如一根頭發絲一樣的光纖就可以在 1 秒鐘之內傳送《華爾街日報》自辦以來每期報紙所有的內容。”[4]互聯網高效快捷的傳播方式和龐大的信息容量,源源不絕地充實和豐富著網絡育人信息。互聯網中傳播儲存著超大容量的信息和數據,不論是經濟、政治、社會,還是文化、外交、軍事,各種信息幾乎應有盡有,并且不斷充實更新。可以通過建立網絡育人的高能信息庫,及時收集整理、分類儲存并按需使用信息庫的信息,為高校網絡育人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誠然,不論是主體的整合、資源的整合還是信息的整合,都需要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加強網絡育人力量整合,凝聚共識,協調行動,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不斷增強高校網絡育人的整體合力。

三、創新與協同:推進高校網絡育人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網絡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與途徑,網絡育人是高校德育的嶄新形態,構建高校網絡育人的協同機制則是高校德育的重大課題。在高度開放與充滿挑戰的網絡環境下,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是推動高校網絡育人創新發展、提高高校網絡育人整體效應的必由之路。

1.高校德育的重大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5]這一論述不僅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問題,突出了“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并且強調了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當下,網絡已成為社會乃至高校的重要信息平臺和育人空間,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育人活動理所當然的涵括網絡育人。

一直以來,高校網絡協同育人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網絡育人是高校德育的新領域,新形態,新趨勢,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是高校德育研究的重大課題,可長期未納入高校德育研究的視野,是高校德育的重大空白。高校德育不僅要深化高校網絡育人研究,更要深化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研究,這是高校德育創新發展,更好地推進和服務立德樹人的迫切需要。當前,互聯網作為青年學生溝通和交流的主要載體和場域,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和價值觀念交鋒的主戰場。高校是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網絡領域則是高校意識形態斗爭的戰略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6]。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信息化飛速發展,網絡環境中多元的價值觀與各類社會思潮同時并存、有爭有融又相互激蕩,西方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以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利己主義等價值觀,都沖擊著他們的思想觀念,扭曲著他們的價值取向,侵蝕著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對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知、價值取向甚至心理健康均產生了消極影響,導致一些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信仰缺失,甚至引發價值沖突和行為失范,影響學校和社會穩定。一些惡性事件也在大學生中時有發生,如廈大“潔潔良”辱華事件、前港中大學生會會長辱罵內地學生事件等等,不得不讓人反思當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尤其是網絡育人工作,警醒和呼吁我們提高政治站位意識,認清網絡育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回應和解決高校德育的重大課題,加緊和深化網絡育人協同機制研究,為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創新機制,加強高校網絡育人的協調整合、提高高校網絡育人整體合力,提供科學依據和內在動力。

2.網絡育人的戰略舉措

進入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構建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成為深化網絡育人的戰略舉措,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首次提出網絡育人,并將其納入十大育人體系之中,強調要充分發揮高校網絡育人作用。而要推進高校網絡育人,充分發揮高校網絡育人作用,就必然要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

高校網絡育人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到政府領導,也涉及到學校領導,既涉及到黨務部門,又涉及到行政部門,既涉及到教師,又涉及到學生,既涉及到校內,又涉及到校外,既涉及到網上,也涉及到網下。正確認識和處理黨委和行政、校內和校外、網上和網下等各種關系,離不開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探索和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正是推動高校網絡育人順利開展和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戰略舉措。“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大力支持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7]。這不僅是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和推進高校網絡育人的需要,其實質就是要構建大學德育工作包括網絡育人的協同機制。

深刻認識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這一戰略舉措,就是要理解這個網絡育人協同機制如何從全局來統籌、引導網絡育人體系的,如何從當前網絡的“條塊分割”到“協同育人”,如何解決部門“單打獨斗”到構建“大思政”格局等等問題。當前,國內高校網絡育人工作政出多門、條塊分割,導致統籌不夠、合力不強,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頂層設計,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立身之本,以網絡育人作為創新之道,著眼于網絡時代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適應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依據育人工作總目標,展現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構建的戰略意義和時代價值,綜合運用教育、管理與服務手段,推進黨委領導和行政建設協同、線上引導與線下指導協同,網上育人與網下育人協同,積極推動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構建這一重大戰略工程,不斷提高高校網絡育人整體合力。

3.創新增效的必由之路

高校網絡育人離不開創新,創新離不開協同,探索和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是創新增效的必由之路。

當前高校網絡育人工作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陣地分離、力量耗散,缺少“集群”,呈現“條塊分割”的景象。高校網絡育人工作多倚靠于官方的校園網站、微博賬號和微信公眾號,并沒有與各類學生組織、社團的微信、微博,師生個人的微信公眾號及社會上一些做的比較好的思政網絡平臺關聯協同,達到一種多方聯動的效應。高校網絡育人,不僅學校管網、用網的相關各方缺乏協同,而且網上網下、內網外網也缺乏協同。習近平指出,“凝聚共識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什么是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8]高校網絡育人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凝心聚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因此,這就要求高校網絡育人形成同心圓,而形成同心圓,需要建構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互聯網+”模式下媒介的融合迭代與效能轉換越來越快,高校應該主動地去發掘學生組織、師生個人,以及社會上相對做的比較突出和典型的紅色網站或思政育人平臺,積極學習借鑒,主動聯絡交流,并把網上網下緊密結合起來,構建一個“可用”、“可信”、“可控”的集群式高校網絡育人機制,協同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攜手推出精品,共建網絡同心圓,增強“網絡育人集群效應”。

構建高校網絡育人協同創新機制,就是要做到需求導向、聯動協同、優勢互補、合力育人。要堅持需求導向,從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解決的網絡育人的突出問題出發,凝練重大任務,凝練教育主題,凝練思想共識,不斷增強高校網絡育人的針對性和時代感;聯動協同,就是適應高校網絡育人的重大需求,建立管網和用網、網上和網下、內網和外網、學校和社會緊密結合、密切協作的高校網絡育人協同創新機制;優勢互補,就是通過有效的協同,實現各方力量、資源和信息的高度整合,取長補短,實現高校網絡育人力量從分散到聚合、從融合到共生、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合力育人,就是通過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的構建,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創新增效,形成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應,不斷增強網絡育人的整體合力。因此,為了深入推進高校網絡育人,增強高校網絡育人的合力,必須矢志不渝地推進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的探索、建構與發展。

參考文獻

[1][2][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5,336,337.

[3] [美]馮·貝塔朗菲.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和應用[M].林康義,魏宏森,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24.

[4] 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5.

[5]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1).

[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7]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6(1).

[責任編輯:龐 達]

猜你喜歡
時代價值
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
價值工程(2016年35期)2017-01-23 17:01:20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
青年時代(2016年31期)2017-01-20 00:12:19
延安精神對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
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與傳承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3:44:03
“全面從嚴治黨”理論體系重點問題研究綜述
理論導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35:50
習近平廉政思想的時代價值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35:28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代價值、核心思想與哲學意蘊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3:48
論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正義觀及其時代價值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31:51
抗大思想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探析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7:07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伊人无码视屏|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婷婷午夜天|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黄网在线|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99在线国产|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a在线视频|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不卡无码网|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国产理论一区|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日本国产在线|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人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色婷婷狠狠干|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欧美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91国内在线观看| 啪啪国产视频|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日韩AV无码一区| 国产一区成人| 青草视频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天堂网|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