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給了語文課堂巨大的挑戰,也為其提供了進步的空間。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潛在動力,也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良好催化劑,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語文熱情,還可以為學生盡可能的提供一個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啟迪學生的智慧,進而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具有很強的實際可行性,需要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055-01
引言:
小學語文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學科,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個人文化素養的直接手段。但是就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效果來看,大部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不夠,面對語文知識時都表現的興趣缺缺,學習效率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狀,讓小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發揮自主能動性,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每位教師不斷的進行思考和完善,從而找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各項事物的認知較為缺乏,生活閱歷也不足,因此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容易出現偏差,或者在接受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迅速的融入到課堂之中。特別是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處在不斷建立與發展的階段,這就需要教師采取相關的手段幫助學生將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不斷轉變。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具,幫助學生觀察課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物品,避免學生在理解時出現偏差。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創設情境,根據課文內容,選取合適的背景音樂、背景圖片,甚至是一些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不斷接受課文內容,并掌握文章所表述的思想情感。教師創設出來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學生會認識到語文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并發現語文課堂中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長城》前,教師可以利用《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做導入,讓學生充滿興趣的了解到我國長城的歷史,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時再讓學生學習課文,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再例如,《秦兵馬俑》這篇課文,由于年代久遠,內容晦澀,學生很難積極的吸收知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兵馬俑的清晰畫面,邊播放邊融入課文內容,不僅讓學生加深了記憶,還達到了趣味性教學的目的。
二、運用知識效果激勵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用所學知識的效果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歡樂,獲取學有所得的滿足感,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表現自己,如聽說訓練、演講、讀寫競賽等,在活動中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并開辟專門欄目來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文、作業,讓學生看到所學知識的效果,體會成功的歡樂,產生成就感。一個人對感興趣的事情總是表現出注意的傾向,教學中要強化其學習動機,激發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使其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直接動機就是求知欲,來源于知識本身。間接動機來源于與學習相關的外部,教學時必須采取適當措施,激發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學習動機。如:在作文教學中,同學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沒什么可寫,把寫作當成一種負擔,視作文是一件無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實際生活中喚起他們的寫作熱情。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息。”這段話形象地說明生活與作文的密切關系。特別是農村生活,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因此可帶學生到野外踏青,讓學生用眼睛觀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傾聽大自然和諧的樂章,這樣學生作文就會有話可說,不僅踏青的過程會敘述完整,而且多處也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春天美景進行描寫,有情可抒,他們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獲。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就會認識到:作文是記錄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認真去體會,多觀察,用心去寫,就會化難為易。
四、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情感交流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或以形傳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或以情傳情,以教師之情感染學生之情;或以聲傳情,以自己的語言藝術吸引學生。當然,贊美學生更能激發學生的感情。
語文學習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互相交流的過程。語文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語言“雙基”訓練和品德情感教育的一門獨特科學,它的教學活動一刻也離不開情感的參與,語文課堂是情感的課堂,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己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課堂上的互動。教師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復述,用發自肺腑的真體驗、真感情展示課文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物的精神美、藝術美以及課文本身所顯現出的意境美,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從感情上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踴躍發言,達到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五、進行課外拓展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充分開展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燃起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且課外拓展活動能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最大程度上降低語文學困生的形成,減少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而出現的種種不良習慣,以及消極的學習態度。
例如,學習《山中訪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春游,身臨其境的感受山中自然景色;學習《為人民服務》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課余時間,舉辦一些看望敬老院老人、清潔學校周邊小廣告等志愿者活動,用實踐行動弘揚奉獻精神。既可以促進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落實,還可以提高整體語文教學水平,強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抓住興趣對學生學習起到的積極作用,為學生創設與課堂密切相關的情境,并運用趣味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吸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優化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郭憲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129+131
[2]劉秀池.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7(20):83-84
[3]王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07):77-78
[4]尹紅.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創新導報,2015(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