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永杰
【關鍵詞】 德育;智育;問題;現代教育技術;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031—01
德育是幫助中學生從思想道德教育層面提高自身素養,智育則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等知識層面的重要工作。中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念形成階段,既需要加強德育,傳遞文明薪火,提高思想道德素養;也需要不斷加強智育,以使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發展下去。因此,德育與智育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只有德育與智育雙管齊下,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標和要求,才能夠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一、當代中學生德育與智育中的常見問題
1.重智育輕德育,教育內容脫離目標要求。當前,中學階段課程內容眾多,升學考試的壓力依然存在。學校作為學習知識的搖籃,理應關注學生的智育,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然而,在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普遍存在。這就使得學生道德素養培育工作缺乏,對于學生價值觀念引導工作存在不足。加之很多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一些行為意識上的弊病急需學校和教師的引導
2.德育與智育方式方法缺乏多樣性。教育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學生情況不盡相同,教學工作因材施教要求高,手段的多樣化必不可少。然而,當前中學生德育工作還是以思想教育課程為主,以書本理論知識和案例引導學生,德育實踐性活動十分缺乏。德育與智育的融合性工作缺乏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學生在校期間以書本知識為重,德育課程和智育課程是合為一體的,而德育本身教學難度大,教育工作上的不清晰使得教師教學工作難度大,有的德育教學內容無法通過語言準確傳達出來,并讓學生領會。
3.德育與智育考核機制缺乏,成果考核難度大。在目前的中學生教學成果考核體系中,主要以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考試為主,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在校學習成效的唯一考核方法。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好地體現智育教學的成果,但同樣存在著很多問題。以考試成績為標桿,使得德育成果無法很好體現出來,考核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德育有一個過程,在與智育融合的過程中,德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終身的,考核難度大。
4.高素質教師隊伍缺乏,制約了教學工作的成效。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教育環境和配套設施有了很大提高。師范高等院校也在大力培養專業性強、個人修養高的教師人才,但是高素質的人才仍然十分缺乏。此外,受地區經濟狀況影響,教學水平高、教學方式新穎、教學成果好的教師多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落后地區教師資源嚴重缺乏,這也對教學效果影響較大。
二、中學生德育與智育融合的實踐探索
1.加大對德育重視程度,德育與智育雙管齊下。筆者認為,教育工作中要加大對德育的關注力度,在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融入社會影響力大、對學生德育具有示范作用的案例,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從而樹立良好的行為品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要適當調整原有內容,開設有關德育的課程,給學生更多學習的機會,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對自身操守行為進行修正。
2.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增強教學工作的多樣性。為了更好實現德育目標,學校應適當增加社會實踐課程。例如通過組織學生聆聽當地道德模范講座,組織學生到周邊社區、養老院開展幫扶活動,通過實踐感染學生,讓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要做一個品德端正的當代中學生的重要性。學校還應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錄制視頻課或是播放視頻錄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悟人生的真諦。
3.完善德育與智育考評機制,考核內容更加多樣化、合理化。針對考評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學校應該在以分數成績考核為主的機制下,輔之以多樣化的方式,通過學生日常行為表現考評、道德學習課程感悟考核等多角度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考核,改變過去單一的模式。完善考評體系的設置,不單以知識考核為主要內容,還要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表現狀況進行考核。考評體系的內容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還應該與教師教學工作相聯系,對教師的教學成果、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個人感受等進行考核,幫助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幫助學生認識到德育與智育同等重要。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學環境。教師隊伍建設一直以來都是教學工作的重點,但是因地區差異問題,貧困地區中學生的德育、智育工作一直十分落后,即使是在條件好的城鎮地區,教師素養也應不斷提高。同時,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以老帶新,通過教學能手、高水平教師的培訓、教師間交流等活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才能更好實現德育、智育教學的融合工作。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