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絮
【摘要】王陽明是我國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為“明人倫”的教育目的;重視德育、順從天性的兒童教育觀;以人為本,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則和方法。王陽明的兒童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對我們現代的學前教育具有極大的啟示,本文將就王陽明兒童教育思想簡要進行分析。
【關鍵詞】王陽明 兒童教育思想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36-02
一、明人倫,注重素質教育
王陽明提倡“古之教者,教以人倫。”現代教育的一大缺憾就是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知識的獲得,而不是素質的培養和思想的訓練。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文明禮貌、道德品質都對孩子的未來有著重要意義,養成教育對于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十分關鍵。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工作影響著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如果教師能夠注重養成教育的培養,將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也將促進民族的素質與國家的文明。考試考高分不是教育的目的,教師不應當單一地傳授學生知識,固化了學生的思想,降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擁有思想,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以后的社會發展中更具有競爭力。但是,思想和方法的獲得不同于知識的獲得簡單而直接,它需要長期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需要將自己的教學當中展現教學思路,教師要切實把握教材等教學資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在帶領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引領他們發現其中的方法和思想,科學的獲取知識。
二、施教不可躐等,因材施教
王陽明主張“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歸于善。”
學生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僅僅有知識的積累遠遠不夠,還需要引導學生注重可持續發展和個性培養。現在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擁有不同的個性、愛好、技能、智力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因人而異的制定教育方式,促進他們主動的完善自身。老教師教學需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其學習興趣和思維品質,讓其能夠更好的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下得以更好的發展。但是,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能力、個性、興趣的差異性,因人而異的進行針對性教學,充分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人都能在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歡樂,能力得到提升,品質得到提高。因此,教學活動就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靈活運用教學策略,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學主題千變萬化、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對象參差不齊,每個教師都應當針對不特定的對象形成自己對教學的不同解讀,靈活多樣的選舉能夠適合自己的教學形式。不僅如此,教師在課堂上也會偶現靈感,因此,教師不應當被任何的標準形式所束縛,應學會在教學過程中探索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育模式。
三、使其趨向鼓舞,培養學生興趣
王陽明主張“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他主張采取使兒童“趨向鼓舞”和“中心喜悅”的積極教育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志趣,而不是強制就范,從而促進學習的自然長進。
教學應當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好奇心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教學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首先,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教學情境。情境創設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求知欲望,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其次,在練習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一些靈活多樣趣味性、開放性的練習。最后,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課件,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多媒體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它使語文課堂不再局限于用粉筆和黑板單調地展示,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給語文課堂加入音樂、動畫、色彩、圖片等多種因素,豐富課堂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不是枯燥無味的,老師不要拘泥于粉筆黑板,要利用好多樣的教學方法去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熱愛課堂,熱愛學習。
四、盈科而進,教育要循序漸進
“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則無厭惡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授書要量力而教,這樣兒童不會因為學習艱苦而厭學。他還提出,教育應從每個獨特的個體出發,因材施教,重視兒童的個性培養。學生階段還屬于人生的初期,所以學生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在每一個教育階段,學生都有自己核心素養發展的水平上限,教師不能無限制的提高要求,需要尊重學生自身的發展。不同的核心素養對學生自身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容易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更容易取得更好的培養效果。然而當今的教育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的負擔變得越來越重,社會呼吁學生減負擔,但是沒有能落到實處。導致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是沒有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所以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制定不同階段的教育目標。教師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暉.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簡論[J].大慶高等專科學報,1996(8)
[2]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戴斌武,熊星.論王陽明的兒童思想教育[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