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畢景剛
【摘要】教師在教學中全面掌握教學內容的同時,對學生的認知偏差也是不容忽視的,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將教學重點也應當調整到學生片面的、不科學的認知偏差上,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國內外偏差認知的文獻比較,發現研究不足,為小學英語教學認知偏差研究作為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 偏差認知 研究現狀
【基金項目】2016年度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習文化變革視域下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研究”(編號:2016B188)。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05-02
一、認知偏差的定義
認知偏差指人們在接觸信息之后,對信息進行加工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有可能是正確的,有可能是錯誤的,產生的認知會出現偏差。在教育學中,認知偏差是指學生在教師教學之前,對即將所學的內容,已經存在的、不科學的認識。教師進行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對教材整體把握,對知識全面了解,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掌握學生存在的認知偏差,使得教師在教學工作把學生存在的錯誤的認知轉變為正確的認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認知偏差的起源
國外開始研究認知偏差是在20世紀50年代,密歇根大學的學者Zajionc與Burnstein明確提出了認知偏差,二人通過實驗研究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總結出學生產生認知偏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心理的認知與學習的認知發生沖突,二是受社會或外界影響,三是個體心理差異。我國開始研究認知偏差晚于國外研究,1989年許樹坪明確闡述了認知偏差概念,他闡述了認知偏差在學校教育中的弊端并提出了改正策略,認為人們產生的認知偏差受社會認知影響。只要認知產生偏差,其行為也會發生變化。20世紀90年代末,關于認知偏差的研究逐漸擴大,涉及很多領域,包括醫學、經濟、社會等。
三、認知偏差的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J.H.Paul(1997),V.P.Martin(2013)首先把認知偏差應用到醫學教育領域,并闡述了認知偏差在醫學決策、醫療反饋中有很好的作用。N.Van Duijvenbode(2012)把認知偏差應用到社會教育中,探討了個人與輕度認知偏差的邊緣智力殘疾和酒精的使用有關的問題。
1.關于認知偏差探查手段的研究
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偏差且認知偏差具有隱蔽性,所以對教師來說,觀察學生的認知偏差成為難點,我國學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借鑒國外文獻,進行分析,從而總結了一些方法。我國學者張惠博歸納了六種方法:(1)診斷式傳統測驗題;(2)集合圖;(3)概念圖;(4)訪談;(5)關系圖法;(6)二階段選擇題。
2.關于認知偏差轉變的研究
國外學者在對認知偏差研究過程中還認識到了認知偏差的特點及形成原因,波斯納等人認為要實現偏差轉變需要符合四個條件:學習者對自己原來的認知開始否定;新內容的可理解性;新內容的合理性;新內容的有效性。亨森等人把概念轉變的方式總結為“充實”(enrichment)和“重建”(restructuring)兩種。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許樹坪首先把認知偏差概念應用到教育領域范疇。國內學者不僅從宏觀層面上對認知偏差在教育研究中的影響做出探討,還對教育研究微觀層面進行闡述。認知偏差在學科教育中也有研究,例如方建新等研究者研究認知偏差對體育教育的影響。林心明、高峰、盧學謙等探討了認知偏差對數學教育的影響。陳進前、習傳金等對化學教師常見認知偏差及成因進行探析。李怡軒、黃西瑩、齊建輝、張金鳳等分別探討了認知偏差對思想政治、歷史教學、英語教育、醫學教育的影響以及干預策略。
1.關于認知偏差的調查研究
嚴彩莉在教學方法上提出前概念教學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通俗的語言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通過大量的教學效果表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認知偏差概念教學,可以幫助教師處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李秋菊提出從課堂中的教育智慧現狀出發,在智慧與教育智慧的路程中體會課堂教學對智慧的訴求。
2.關于認知偏差的實證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倪婕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研究了中小學生的認知偏差及其研究結構。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肖巧玲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高中的生物學前概念進行了調查。
四、關于學科教學認知偏差研究不足及展望
綜上所述,認知偏差在小學學科研究較少,系統性研究相對較少。國內關于認知偏差在教育領域提出的對策建議相對空泛、沒有針對性。學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經歷進行價值研究,能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在未來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從整體上把握認知偏差,對認知偏差進行系統性研究,增強研究的連續性,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認知偏差體系框架,了解其研究成果與不足,為以后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杰.初中物理前概念轉變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5
[2]李秋菊.前概念英語教學理念——中學英語課堂中課堂的教育智慧[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