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仙
【摘要】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弘揚和傳承音樂民族文化渠道,肩負著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大家都越來越重視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基礎的音樂教育也有所推動和改革。如今學校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的關注點就是建立一個能夠發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培養民族感情于一體的全方面、多層次的音樂文化教育。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跟上新課改政策的腳步,侗族歌舞融入課堂教育就很有必要性。
【關鍵詞】侗族歌舞 課堂教學 探討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219-01
一、侗族的音樂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古代的勞動人民創造了令世人驚嘆且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然后流傳于人世間傳承至今。不管是樸實大方的民歌、有濃重地方風味的民間戲曲,還是多姿多彩的傳統民樂,都體現了我國民族音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風采。在眾多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中,侗族的民族音樂文化尤為突出。學習侗族的音樂文化能更廣闊地了解我國的音樂文化。
(一)侗族的歌
“侗族愛唱歌,侗鄉是歌海”“飯以養身,歌以養心”,在侗族這個愛唱歌的民族中,不管男女老少,年幼年長,他們每個人都喜歡唱歌。盛唐時期的樂府詩是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的,宋詞也是唱出來的,在我們印象中,當代人都是用說話的方式交流,但是侗族依舊保留著以唱歌的形式來回應,在他們的歌曲中,有“小歌”,有“大歌”,有“攔路歌”,有“伴嫁歌”,還有“琵琶歌”。多種多樣,數不勝數,他們有矛盾的時候也會用唱歌的形式來溝通和解決。我們生活中最浪漫的戀愛都是以唱歌為主要形式,與此同時,唱歌也是侗族鄉村中社交活動的主要內容。侗族的民族歌曲表現在生活特別廣泛,不論是結婚典禮、接待賓客、還是平時農作、登山、趕路,而且一般在夜色降臨后的木屋下、民居旁,都會有歌聲傳過來。侗族民歌的格調和諧、旋律優美、曲調悠揚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侗族的人心中,歌在生活中是伴侶,不可缺不能少。侗族獨特的歌曲文化則為我們打開了唱歌的新題材,新內容。我們平時的唱歌都是有歌詞,有旋律,有節奏。但是侗族的唱歌和平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息息相關,進一步想的話,我們也可以在生活中用唱歌的形式交流,即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也給生活中添加了樂趣。
(二)侗族的舞
侗族眾所周知的舞蹈有蘆笙舞、多耶舞、踩堂舞等。娛樂性的蘆笙舞是在吃完飯的閑暇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大家每個人都手持蘆笙,聲音聚在一起如同交響樂,大家一邊彈奏一邊跳舞,舞蹈熱情奔放,活躍的氛圍讓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悅。正式的蘆笙舞主要是在祭祖,帶有神秘的色彩。多耶舞主要是在大型活動上,比如大型集會、迎接貴賓或重大節日的表演。氣勢恢宏的多耶舞也需要眾多的人來展現它的氣勢,男聲雄渾高亢,女生委婉動聽,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當多耶舞進入高潮的時候,周圍的群眾就會自由加入到跳舞的隊伍中來,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大家跳舞不是為了什么,就是因為開心。我認為這個是學習好跳舞的基礎,不是為了學習而學,是因為喜歡,因為熱愛,因為開心,因為我愿意。
(三)侗族的文化內涵
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從古至今,他們歷史的記錄,說事都是通過歌聲傳達的。侗族的民族歷史文化,道德倫理等都融入到具有侗族特色的歌謠中。其中的精髓就是侗族的音樂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了可以將侗族的音樂文化很好的傳承下來,就有一輩輩侗族歌謠的傳承隊伍。可以說這一些傳唱的人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樞紐,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就是侗族文化傳承的靈魂。即侗族的音樂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和價值,其中沒有指揮,沒有樂器伴奏,內容豐富,旋律優美的侗族大歌被譽為“最美的天籟”。同樣也為音樂界提供了發展和研究的空間,值得去傳承去發揚。
二、為什么要學習侗族的音樂文化
學校音樂教育是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上有著重要作用。學校有著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絢麗多彩的侗族音樂文化,在基礎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在帶領學生領會音樂的魅力,改善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民族音樂是祖先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凝聚力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必修課之一。勤勞質樸的侗族人民在長期勞作和生活經驗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它集中體現了我們寶貴的民族精神、民族氣質,有鮮明的民族特征。
三、結合侗族音樂文化教學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現在很多中小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遠遠超過民族音樂,好多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就少之更少。但是新鮮事物往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侗族可能一般學生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還有這個民族的存在,那么在好奇心的牽引下,我們讓學生接觸侗族的音樂文化就會有一個很好的開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就需要在課堂做學生引領者,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出侗族音樂文化的獨特性,學生就渴望了解更多關于侗族音樂文化的知識了。
(二)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侗族的音樂文化就與我們平時接觸的音樂不一樣,那么上課就不能按照舊的上課方式進行了。在侗族音樂使用很普遍,侗族人民說話,吵架都是使用唱歌的形式進行的,那么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也使用唱歌的方式進行回答問題,討論問題等等。這樣學生的音樂課堂就不會像之前那樣無聊枯燥了。有活力的課堂就有效率,就有成績。
(三)創造新穎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就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詞填編,舞蹈改編,游戲創編等形式來進行音樂教學,不僅僅使學生對侗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專業知識方面也有很大能力的提升。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舞劇的自編自演,讓學生在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四、總結
在新課改力度的不斷加大下,開發地區的文化也有了需求。侗族音樂文化的融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走向全面化,多元化,綜合化,是有益的。而且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為培養更多綜合性人才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康麗云.論如何加強中職院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現代交際》2015
[2]李娉婷.中職舞蹈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