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紅
【摘要】鋼琴運用雙手演奏旋律,傳遞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內涵,塑造準確的音樂形象,給人美感。音樂本身具有審美特征,這與人們的聽覺感受和心理感受有著密切的關系。將音樂美學合理融入到鋼琴教學中,從美學的角度去詮釋鋼琴作品、表達作品思想內涵,能夠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提升對作品表達的能力。本文根據(jù)音樂美學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和實踐,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鋼琴教學 音樂美學 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205-01
音樂是由旋律、節(jié)奏、和聲、音色等組成的一門藝術。這些要素的有序組合,合理安排,形成了具有審美意義的音樂作品。通過一定的旋律,配合有序的節(jié)奏,再加以豐富的音色變化和其他的要素,就構成了音樂作品。音樂作品能夠抓住人的內心,給人聽覺上的享受,其本身就具有審美特征。而鋼琴演奏作為音樂的一種表達形式,美學原則和觀念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在鋼琴教學中,將音樂美學的觀念融入其中,增強學生對鋼琴作品中美學的理解,從美學的角度,以美學觀念去詮釋作品、演奏作品,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生鋼琴演奏的能力。
一、音樂美學的定義
音樂美學是從音樂藝術總體高度來研究音樂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性的基礎理論學科。音樂美學可以從哲學、心理學、廣義社會學以及音樂作品本身的美學特點等角度來進行研究。它把音樂的本質與特性,形式與內容,音樂的創(chuàng)作,表演和欣賞,音樂的功能,音樂的美和審美來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通過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作品不同方面的研究,獲取音樂作品更深處的內涵。
二、音樂美學對于鋼琴教學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獲得美的享受
當學生從美學的角度去學習鋼琴作品時,他會切實感受到作品所傳遞的美,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美學價值。這樣,學生才可能對鋼琴作品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此外,當學生從美學的角度去詮釋作品,會感受到旋律之美,音色之美,作品之美,獲得美的享受。
(二)幫助學生了解作品深層含義
演奏鋼琴作品不能僅浮于表面。要了解作品所蘊含的情緒,感受作品豐富而深刻的內涵。當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有了深刻認識,演奏作品才能有血有肉。然而現(xiàn)在有部分鋼琴教師教授鋼琴僅僅局限于鋼琴彈奏技術的指導,忽略幫助學生對作品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是片面而不成功的。只有幫助學生挖掘作品深處的思想,了解作品深層含義,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才能對作品作出正確詮釋。當學生以美學的眼光看待作品,從哲學的角度、心理學的角度、從作品本身的美感等來研究作品,他對于作品、對于鋼琴的認識會才能上升一個層次,才會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三)提高學生鋼琴演奏的能力
當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有了深刻認識后,演奏作品時就會將自己的經歷、體驗、感悟、情感等融入到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認識和表達中,表現(xiàn)出應有的情緒情感,這對于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極其有益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把自己放到作品中,和作品合二為一,才能準確表達,獲得良好的演奏效果。
三、鋼琴演奏中的美學原則
(一)真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統(tǒng)一
鋼琴演奏是一種二次創(chuàng)作,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要將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情感、內涵等表達出來,這是表演真實性的體現(xiàn)。只有將作品本來面目完整、合理地呈現(xiàn)出來,演奏才算是合格的。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演奏者要賦予作品新的內涵,即演奏者所理解的作品模樣、個人對作品的不同看法,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表演內容。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統(tǒng)一起來,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融合在表演中,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也是表演所必需的。只有將真實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統(tǒng)一,作品才能被完美詮釋,演奏者才是優(yōu)秀的。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準確把握真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統(tǒng)一,運用美學原則去學習、思考,對于其學習鋼琴以及未來的演奏是很有幫助的。
(二)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tǒng)一
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tǒng)一,就是尋找兩者之間在形式、內容、情感等方面的共性。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其歷史背景。鋼琴作品也不例外。作品蘊含了其特有的時代特點,它會帶有所在時代的音樂風格。演奏作品時,要注意作品本身歷史性的還原。同時,身為演奏者,是具有本身時代性的,我們演奏時,會不自覺地加上自己的認知,這種認知就是演奏者本身在特定的時代下形成的。演奏者要注意作品的時代性和歷史性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既能體現(xiàn)作品本身的歷史性,又能用時代性加以詮釋。在鋼琴教學中也是這樣,只有讓學生了解鋼琴作品的歷史背景,去體悟作品本身在當時的意義,并且讓學生用現(xiàn)在的眼光去審視作品,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才可能提高,對作品的演奏才會完美。
(三)技巧與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
技巧與表現(xiàn)是鋼琴作品表演的兩個方面,這兩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技巧是基礎,有了熟練的技巧才可能無障礙表現(xiàn)作品。另一方面,又要具有表現(xiàn)力,才能夠將作品的內涵表現(xiàn)出來,否則僅靠技巧,會毫無美感可言。從美學角度來說,只有兩者相互統(tǒng)一,才能具有美感。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四、將音樂美學融入鋼琴教學
(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必備素質
好的鋼琴演奏者應該具有良好的素質,這在學生階段就應該注意培養(yǎng)。比如良好的樂感,肢體協(xié)調能力,對節(jié)奏的把握,良好的心理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在學習階段訓練出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質,這是學好鋼琴、演奏好鋼琴的必要條件,也是運用音樂美學的前提。
(二)啟發(fā)學生思想、促進體驗,提升其文化修養(yǎng)
思想,是指對于鋼琴作品的理解;體驗,是個人的演奏經驗或是個人經歷,只有擁有了深刻的體悟,才能給觀眾帶來同樣的感受。文化修養(yǎng)是指當擁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蘊和知識積累,才能感悟到作品的內涵,從而再表達。教師教學時,應該注意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感知體驗,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
(三)提高演奏技術與技巧
演奏鋼琴的前提就是擁有熟練的彈奏技術,這是任何一個演奏者都應具備的能力,沒有技術,對作品理解再深刻也表達不出來,從而影響作品本身。因此教師要重視進行技術技巧的教學,另外更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要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兩者結合,學生的學習才算真正達到目的。
總而言之,音樂美學在鋼琴教學中很重要。用美學觀點和方法思考鋼琴演奏藝術,用美學的觀念去教授學生,從音樂美學的角度去詮釋作品,會比單一的教學更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高素質有能力的人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潛心研究的方向,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