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婷
摘 要:信息化實踐是高中數學教學革新的主要方向。以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方向,明確信息技術參與數學教學的意義,了解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分析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信息化手段植入實踐,以此構建豐富多彩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信息化;實踐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教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日益革新的教學需求,此時需要教師改變原有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主體,整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構建全新的教學方案。而信息技術是教師必然選擇的工具之一。下面對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信息化手段植入實踐進行深層探索。
一、信息技術參與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教學革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數學知識,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理解必須要學的知識和增添的新能力。應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在一個較為寬裕、開放的環境下學習,這對開放式教學而言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改變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教學的整合發展突破了傳統教學理念的約束,且對學生學習方式構成了一定影響。建構主義提出,了解知識的過程就是學生個人認識結構的建構過程。在學習時,學生合理引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豐富的學習場景,可以對某種理念產生不同的認知,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激發學習積極性。傳統意義上,教師都是引用教學大綱設計教學內容,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在這種教學形式中學生和外界是相隔的,若是長時間堅持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用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的展現數學知識,不但可以讓學生直觀而全面的觀察教學內容,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
二、通過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設計實踐教學活動
(一)講解抽象問題。高中數學中的很多知識具備抽象性和邏輯性,而信息技術對圖形、圖像等都可以進行動態展現,這對學生理解抽象化問題而言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在講解抽象問題時,可以通過引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一個真實而直觀的教學課堂,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最新人教版高中數學選修1-2《推理與證明》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學。以間接解法中的“反證法”為例,若是直接引用課本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很難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因為“證明”這一知識點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個小動畫故事,故事講述了古時候有一個很聰慧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王戎,這天他和他的小伙伴去鄉間玩耍,看到大路邊有一顆李子樹。正值秋季,所有李子都已經成熟,長得異常誘人,小伙伴們看了都要爬樹去摘,唯有王戎沒有動作,有小伙伴就問他為什么,王戎說道“這李子是苦的,我不吃。”小伙伴摘下來一嘗果然是沒法吃的。小伙伴們便問道“你也沒嘗,你怎么知道它是苦的呢?”王戎又說道“如果它是甜的,在大路邊上,李子早就沒了,怎么可能還有這么多。”聽完故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反證法”。
(二)進行多樣化的數學練習。新課改要求高中數學教學要保障學生擁有較強的邏輯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教學中也要展現出開放性。當前,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是與學生成為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和分析教學中獲取的問題,設計的問題也不再局限于書本,可以在網絡平臺、改編等形式獲取更多問題。而在課堂中引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數學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這樣不但可以學習新知識,而且有助于鞏固舊知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最新人教版高中數學選修4-5《不等式》時,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問題如下“已知a2+b2=1,x2+y2=1,求真ax+by≤1”:
方法一:比較法。證明1-(ax+by)≥0,為了同時利用兩個已知條件,只需要觀察兩式相加等于2。
方法二:三角換元法。因為已知條件是兩數平方和等于1的形式,符合三角函數同角關系的平方關系條件,具有進行三角代換的可能性,所以可以將原不等式中的代數運算關系轉變為三角函數運算關系,為證明提供便捷。可以設a=sinα,b=cosα,x=sinβ,y=cosβ,以此可得
ax+by=sinαsinβ+cosαcosβ(α-β)≤1。
(三)個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整合。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個性化教學方案對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有引導作用,是新課改背景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了解當前社會發展情況可知,團隊合作至關重要,其不但可以優化學生對人際溝通和合作能力的認識和構成,而且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中引用信息技術,要想要獲取更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整合以往學習方法和新提出的學習方法,設計一些符合學生需求的活動項目,促使其分工協作,完成預期提出的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優化高中數學課堂結構,拓展信息功能,為實踐課堂增添更多的特色,但教師要注意,因為信息技術并不能解決所有教學中涌現出的問題,所以夸大其詞,盲目取代原有教學方法是不對的,此時需要教師在整合原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合理引用信息技術,確保構建的教學環境符合學生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寸升萬.新媒體環境對高中數學教學信息化教育的啟示[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1):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