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靈
摘 要:在現代社會中,文明禮儀是人們溝通交流所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所必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們要讓文明禮儀走進幼兒的生活當中,從而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因此,本文圍繞“讓文明禮儀走進幼兒生活的實踐與研究”這個主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幼兒生活;文明禮儀;實踐研究
文明禮儀教育一定要滲透到人成長過程當中的每一個環節,對其進行短期的文明禮儀教育并不能有效提高其自身的禮儀修養,而是需要對其進行長期的培養。要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到人成長的日常生活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人的禮儀修養。
一、在啟蒙階段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在幼兒教育中,啟蒙階段所受到的教育將會伴隨幼兒的一生,對幼兒未來觀念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為了培養幼兒“講文明,懂禮貌”的正確觀念,所以我們要讓文明禮儀走進幼兒的生活當中,從而培養出良好的禮儀觀念,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但是,目前幼兒園的教師在文明禮儀教育方面只進行了形式上教育,只有在特定的課堂當中才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當完成了這個學期的教學任務之后,幼兒的行為方式將在一定的時間之內不會受到教師文明禮儀的約束。還有一部分的幼兒雖然做著規范性的禮儀動作,但是幼兒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大家只是以禮貌的方式打招呼,并沒有賦予感情,這種情況就體現出來了禮儀方面的形式化。這樣的教育不利于幼兒的成長,所以就需要我們運用更為巧妙的方式,讓文明禮儀滲透到幼兒的生活當中,為幼兒提供正確的行為導向。
二、要進一步加強禮儀教育,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每個環節當中
禮儀教育并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課程,而是能夠從根本上對幼兒的思想觀念與行為習慣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從而使幼兒可以按照正確的觀念來進行正確的行為。所以就需要進一步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每個環節當中。
(一)在幼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當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幼兒來進行禮儀活動。可以在幼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去積極地引導幼兒來進行禮儀活動。在幼兒進園時,讓幼兒與父母禮貌的進行道別,對教師與幼兒進行禮貌的問候,讓幼兒可以以積極的心態來進行每一天的學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幼兒可以耐心的聽其他小朋友講話。如果上課中有幼兒在下面竊竊私語,教師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對幼兒進行合理的禮儀教育,使幼兒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竊竊私語的行為是不正確的,這是對他人不尊重的行為,從而培養幼兒文明的行為方式。在幼兒交往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著重關注幼兒說臟話的行為,對幼兒進行禮儀方面的教育,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明白只有用語文明,不說臟話的幼兒,才是最好的、最棒的,才會被大家所喜歡。進行這樣的教育可以有效的培養幼兒文明的行為,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文明用語。如果幼兒之間發生了矛盾沖突時,教師就要通過積極地方式進行引導,讓幼兒講述出沖突的原因,并讓幼兒明白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讓幼兒知曉自己哪里做得不對,從而向另一方進行誠懇的道歉,被道歉的一方也要接受對方的歉意,并原諒對方,讓兩位小朋友繼續做好朋友。讓幼兒明白文明交往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幼兒做出文明的行為時,教師就要積極地給予表揚,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認識到這種文明的行為是正確的、是好的,同時還可以促使其他幼兒也進行類似的文明行為。這種教育方式能夠強化班級內所有幼兒文明的行為。
(二)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幼兒來進行禮儀活動。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幼兒來進行禮儀活動。幼兒在幼兒園中會組成各個班級,每個班級都是一個集體,這些幼兒們所進行的是集體生活,在集體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狀況,這些狀況的發生是不容易避免的,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在家中對孩子難免會嬌慣一些,而在孩子遇到一些問題時,孩子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在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就應該以此為契機來對其進行禮儀教育,讓幼兒可以積極地參與到禮儀活動中來。在幼兒出現矛盾、打斗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培養幼兒在遇到問題時能要盡可能的依靠自己的意識,按照文明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有效的培養幼兒自立、自強的精神,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禮儀修養。
三、創設良好的文明環境、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
幼兒的學習方式基本都是通過觀察來進行學習的,因此,教師與父母的行為都會對幼兒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如果大人的日常行為不夠文明,將會對幼兒文明意識與文明行為的正常發展造成巨大的阻礙。所以,為了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文明意識與文明行為,就需要為幼兒創設一個相對良好的文明環境。而這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教師與父母的文明行為,父母與教師的文明行為對幼兒而言,可以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與父母要積極的回應幼兒的文明行為,在幼兒對教師說“老師好”的時候,教師也要積極的對幼兒進行回應“你好”,如果幼兒做了幫助他人的文明行為時,教師就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們的文明意識與文明行為。在日常生活當中教師與父母犯錯誤時,要及時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在需要的情況下對幼兒進行誠懇的道歉。如果教師與父母糾結于大人自身的“面子”問題,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所在,在必要時也沒有對幼兒進行道歉。這樣將會對幼兒文明意識的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導致幼兒在犯錯誤時也會學習大人不文明的行為,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進行誠懇道歉。因為,文明禮儀是你來我往的,幼兒只有在被文明的對待時,才會文明的對待他人。所以,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教師與父母也要約束自己,要做文明的行為,放下大人的“面子”問題,在犯錯誤時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在需要的情況下也要對幼兒進行誠懇的道歉,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
四、采取評價機制,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幼兒們在幼兒園經過了長期的相處,能夠較為清楚的了解對方。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加入一些文明禮儀的評價機制,讓每個幼兒都選出自己心目中“最文明禮貌的文明之星”。在幼兒選擇“文明之星”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講述出,是因為哪些事才認為對方是最文明禮貌的文明之星。比如,某位小朋友在與他人說話時特別的禮貌,又或者自己在不故意的情況下撞到了某位小朋友或犯了其他的錯誤時,這位小朋友卻可以很大度的原諒了自己,等諸多文明行為的小故事。而且在選出“文明之星”之后,教師要對其所作的文明行為給予肯定,以及適當的表揚,并鼓勵其他小朋友也去學習這種文明禮貌的行為。加入這樣的文明禮儀評價機制是十分可取的。在幼兒講述故事的同時,幼兒不僅還可以學習到其他小朋友的文明行為,從而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而且還能夠培養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對選出的“文明之星”提供一定的獎勵,可以激勵所有幼兒都來當“文明之星”,從而促進幼兒文明行為的培養,同時還可以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從而使幼兒可以健康的成長。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中,我們一定要讓文明禮儀走進幼兒的生活,所以就要采取相應的策略,將文明禮儀滲透到幼兒生活當中的各個環節,從而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
參考文獻:
[1]何莉香,王琳瑛.讓文明禮儀走進幼兒生活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2(64):193-194.
[2]彭靜,修麗玲.如何在郊區幼兒園實施文明禮儀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6(11):35-36.
[3]潘曉江.讓文明禮儀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J].考試周刊, 2012(86):185-186.
[4]王艷.讓文明浸潤童年——淺談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126-126.
[5]張曉玲.“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有效實施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J].新課程(上),2017(3):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