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愛霞
【摘 要】本文列出了農村初中學生學習的不良習慣的實際情況,并針對這些不良的習慣提出了培養的方法。進而講述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習慣 培養 方法
通過八年的一線教學,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追求上進,都希望獲得別人(尤其是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他們不想犯錯更不想故意與老師作對,他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他們已有的習慣。目前我校大部分學生由于家長在外務工,得不到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初中知識復雜和難度的加大,我們的學生大多數都感到學習很困難。因此,本文試談農村初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一、農村初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實際情況
不會合理安排時間,盲目的學習;課前沒有主動預習的習慣;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著急和浮躁的心理比較普遍;不善于使用工具書,缺乏查資料和課外閱讀的習慣;不善于鞏固和總結,有的甚至沒有自覺復習的習慣。這些不良的習慣造成了他們學習上的困難,影響他們求知的欲望。
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不夸張地說,良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影響人的一生。然而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師生都應作長遠打算。教師,須允許學生習慣形成的過程;學生,須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圖快。師生須密切配合,老師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學生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優良班風的形成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一個個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就會組成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當一個班級具有了良好的班風,那些個別的行為習慣差的學生由于從眾心理的作用自然就會向好的方面發展。如果班級風氣不正,習慣好的學生也會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向壞的方面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注重班集體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贊許,少責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平時多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特別對于學困生(學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發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關愛的營養不良,有學校教育的知識斷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利用學習心理學、等知識為依托進行針對性的個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實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辦法來。這樣的個案研究。
3.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
一個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需要我們定時定量地來完成。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即便有周詳的學習計劃,執行起來卻不定時,不定量,結果學習效率不高。要想擁有優異而穩定的學習成績,就必須堅定不移、不打折扣地去執行學習計劃,養成定時定量完成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
4.培養學生克服急躁和浮躁的心理習慣
大部分農村孩子在學習上存在著急躁和浮躁的心理,常常有挫敗感。在教學上,老師要學會用勵志的方式教導學生,讓學生知道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急躁只能是給自己心理更大的壓力,對自己沒有好處。在任何情況下,只有心平氣和的靜下心來學習,才能把學習搞好。在學習中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養成自學預習、專心上課的習慣。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第二,養成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有部分農村初中學生,在學習中,觀察能力不強,不善于從別人的身上找到優點和方法,模仿的能力不強。在課堂上,有的學生不善于思考問題,存在著等、靠的思想,等老師給答案,等老師幫解決問題,被動的學習,所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所以老師在這方面的培養很重要。同時,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學習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不論學什么,都要善于問為什么。這樣,知識就如同有源之水。在生活中,要善于發現有趣的或奇怪的事物,然后多問幾個為什么。對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本上的解答或老師、同學的回答,要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第三,養成通過多渠道查找材料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進行有效的學習。
第四,養成善于總結和鞏固的習慣。我們知道,總結是提高的前提,學會總結的人,他的進步是很快的。所以老師教給學生總結的方法,從哪些方面去總結,總結后提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成績是很有利的。
四、培養農村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應堅持的原則
教師要善于借鑒、分析、總結、歸納出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技巧,然后向學生介紹,傳授給學生,再由學生進行反復強化訓練,消化運用;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教師也要經常督促,整個過程充滿著對意志的磨練;學習方法、習慣有共通性的東西,但也因人而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過程中還應結合個體差異區別對待。
洛克提到: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期待我們的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讓自己學習進步,更能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