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聽說讀寫是英語語言學習必須掌握的四項基本技能,2001年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的英語閱讀的學習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小學生能夠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而且還要養成按意群閱讀習慣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寓教于學,使學生喜歡閱讀英語呢?個人認為要在小學依托教材并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picture books等開展富有趣味的英語閱讀教學,做到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通過插圖、文字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初步的閱讀能力,擴大詞匯量。本文將主要按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幾個步驟來談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旨在探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形成初步的閱讀技能
【關鍵詞】趣味性 讀前 讀中 讀后 繪本
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總是頭等大事的問題,它是英語教學變得容易的前提。“趣味性”教學能使英語課生動活潑,是學生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愿望。閱讀不僅是一種學習語言的能力,也是一種學習英語的方式,因此,它無論對學生應試還是未來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總體上處于英語閱讀能力的初級階段。小學低年段一至四年級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為高階段的英語閱讀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低價段的閱讀學習多涉及詞和句的認讀活動。新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的一級目標指出,學生應具備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的能力。所以,在小學年段,可以在依托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視覺詞(sight words),以語音規則(phonics)教學為中心,通過繪本(picture books)的使用進行閱讀,培養小學生早期英語閱讀素養,既能擴大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又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到了五、六年級,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了顯性的閱讀語篇,一般由一段對話或一篇短文加上一組問答題或一個任務型活動組成,旨在復習和鞏固對話或短文中的主要語言點,并進行適當擴展。讀寫部分的具體教學要求為:讀懂對話或短文;完成檢測理解程度的填空或問答題;能夠聽、說、讀、寫字文中的重點句子。總而言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要實現的目標是:學生通過閱讀英語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閱讀,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進入更高年段的學習的埋下伏筆。那如何在保證完成閱讀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使小學的英語閱讀教學更具趣味性?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一、讀前,讀中巧用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俄國著名教育家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敲門磚。如何使煩悶的英語閱讀課堂活躍起來呢?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普及的今天,在課堂上,我們英語教師開可以巧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輔助教學或者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借助繪本(Picture books)進行課外閱讀的補充,現從讀前讀中兩部分來介紹,把沉悶的英語閱讀教學形象化,生動化。
1.閱讀前的語言輸入階段——導入要富有趣味性
讀前語言鋪墊的充分與否直接影響整堂課的節奏和效率,閱讀前要激活背景,做好語言輸入的準備工作,那么要求讀前的導入要富有趣味性、新穎性、以及針對性,要做到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有話可說。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般都會開展一些讀前的準備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通過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相關經驗,理清影響學生理解語篇的部分障礙,為學生順利閱讀埋下伏筆。
2.閱讀中的語言內化階段——整體感知,提高閱讀興趣
語言的學習不是孤立開來的,整體語言論提倡在自然、真實、完整的語篇、情境中進行學習,讓學生感知整個語篇的意義,學生能整體感知所閱讀的內容,會大大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在了解所教教材與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進行單元的整體劃分,比如小學中高年級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可分為詞匯語法組合課,聽說課,讀寫課等不同的課型,讓學生通過整個單元的學習,感知整個話題的意義,當然,作為整個話題單元中的其中一篇閱讀課,我們也要讓學生在語言內化階段整體感知所學的篇章,讓學生在真實,自然的情境中學習語言,內化語言,了解語篇的細節內容,實現語言的內化到輸出的效果,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魅力。
二、讀后:巧用繪本(Picture books)拓展—維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王篤勤在其《英語教學策略論》中指出:“閱讀教學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策。”所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師利用英語繪本(picture books)進行閱讀拓展教學。英語繪本(picture books)具有豐富的色彩和多樣的故事情節,能繼續維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他們能堅持讀下去,提高學生的閱讀的主動性。老師在課堂上將英語繪本運用到英語課堂上,以繪本為載體作為本節課的課外補充讀物,既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也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更系統,更全面。同時,在內化課內知識,轉向語言知識輸出環節時,以繪本為工具,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1.閱讀后語言的輸出拓展階段
語言內化后就是閱讀后語言的輸出,學生能運用自己所閱讀的知識進行適當地鞏固和拓展練習,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引導學生對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和拓展,實現閱讀后語言的輸出。并根據所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水平,補充相應的課外閱讀材料,比如繪本(picture books),這樣適當地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詞匯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無處不在,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為他們高年段的學習。趣味性閱讀教學在在某種程度上推動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學習。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根據適當的情況,創設各種富有趣味性的閱讀教學,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從而使我們的小學英語閱讀課堂變得妙趣橫生,激情四溢。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對于視覺詞在小學低年段的運用還沒有多少了解,也沒有實踐過,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對這方面的閱讀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谷玉靜《對小學英語的激趣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 2012-12-20
[2]趙秋實《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J]《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 2005-06-01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文出版社 2002-5-1
[4]黎荔《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 [J]2007年,第18期
[5]教育部《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年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6]趙淑紅“小學英語‘SPP閱讀入門教學模式,《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