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利華 吳莎莎 高翠翠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及其相互轉化規律的學科。它本身不僅滿足人類了解自然的愿望,也為所有其他學科技術提供思想方法、理論原理和實驗技術,物理學中包含的科學研究方法論和認識論,已成為人們認識事物和分析問題的重要思維方法。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作用是:一方面在于為學生較系統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礎;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我們要依據學生的不同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內容,同時要不斷加強大學物理的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教學效果,以便為后繼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職業技術教育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大學物理是職業技術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由于受物理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系統性、嚴密性、完整性等特點和以學科為基礎的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迄今為止,物理課程內容體系改革始終沒有實質性突破[1]。現行的課程體系存在著“基礎內容多、針對性、實用性、選擇性、靈活性、時代性差,為專業服務功能弱”等突出問題。為此,緊密結合職業技術教育的實際,重新定位課程教學目標,精選優化教學內容,合理調整教學要求,構建“三級遞進式”課程新體系,創新考核與評價制度,制定課程教學實施方案,使其更符合職業教育的需要,推進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則是深化物理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二、“三級遞進式”物理課程內容體系的建立
“三級遞進式”物理課程體系是依據學生教育專業目錄、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任職需求,設計為層次清晰的“三級遞進式”結構,采取“訂單式”服務。即可根據技能型人才所必備的物理知識與物理應用能力要求,精選內容組成基礎模塊,選擇實用性強的內容組成具有彈性、選擇性、靈活性的專業模塊;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選擇特色鮮明、應用性強的內容,組成拓展提高模塊。這樣,整個新的物理課程體系就由“基礎模塊” “專業模塊” “拓展模塊”三個層級組成。第一個層級體現了物理課程的基礎作用,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第二個層級根據專業需求確定所需的教學內容,體現了物理課程的應用性;第三個層級以“電子設計競賽” “物理實驗”等較深層次的內容為主,體現了物理課程的實踐性。根據需要從課程體系的設計思想、原則、框架結構,教學實施要求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論證,確保新課程體系能夠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制訂專門的教學計劃,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重組,編寫新的課程實施計劃和課程標準和模塊化教材。
1.兼顧基礎專業,優化教學內容
當前,大學物理課程設置受傳統模式的制約較多,普遍沒有考慮學生的基礎特征,教材內容缺少應有的彈性。很難適應學科專業發展和崗位任職的需求。由于學生培訓專業的差異,他們對物理知識的要求必然有所不同,根據學生的專業課需要,本著弱化理論,加強應用,融合滲透,刪繁就簡的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優化組合[2],增加與學生相關專業課程有緊密聯系的物理應用和物理實驗等內容,強調學以致用。
2.經典的通俗化,抽象的形象化
物理是一門經典的學科,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要力爭將經典的物理內容盡可能用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同時,圍繞概念適當穿插介紹物理學史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以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力爭做到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觀化,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認識。
3.注重興趣培養,激發學習熱情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介紹基本概念及其應用時,穿插介紹一些重要概念的思想淵源及來龍去脈等物理學史方面的內容[3],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種將物理學史和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了解物理的思想方法及發展歷史,而且使學生體會物理學的創造過程。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增強了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自覺性。
三、“三級遞進式”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方法
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再加上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差異度大,這就給教師組織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已經成為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我們以學生入學復試的成績為依據,實行全方位的分層次教學——教學班級分層次,教學內容分層次。將他們分成A、B、C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班,其中A班學員成績較好,B班次之,C班學員成績最差。在教學中區別對待三個層次的班級,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分類授課、分層次教學。
因為A班學員物理基本功較好,所以教員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完成全部教學內容以外,還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意引導他們擴展知識面,開發第二課堂,關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鍛煉動手能力,培養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組織參加各類物理競賽,強調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C班學員物理基礎薄弱、獨立學習能力差、新知識接受緩慢等特點,需要教員多下功夫,耐心、反復地講解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多上習題課,多做基礎題,多進行課后輔導與訓練,逐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除了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員外,還適度增加教學和輔導的時數。
四、結束語
因此,我們本著客觀、求實的心態,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下去,認真思考,努力尋找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就一定能使大學物理課程建設和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作為教師必須不斷的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加強實踐和探索,只有努力研究和探討提高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張志穎,付申成. 淺談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7,1:70-72.
[2]于士平.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4,1:105-107.
[3]寧長春,陳天祿,汪亞平等. 將物理學史引入大學物理教學的實踐方法研究[J]. 大學物理,2017,4: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