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芽治
【摘 要】作業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也是學生鞏固、拓展語文知識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語文作業設置中,作業的功能單一,教師對作業的理解不夠,導致學生難以通過作業達到提升語文綜合能力。教師如何突破傳統思維,讓校本作業更靈性?本文從傳統語文作業設置存在的問題分析和提升語文校本作業設置有效性的策略兩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語文作業 存在問題 突破方法 校本作業
作業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它是鞏固、消化與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手段,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語文學科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載體,教師要意識到作業設置必須緊扣學生的思維水平,并結合語文素養的提升,校本作業正是基于此而產生的。教師如何突破傳統思維,讓校本作業更靈性?
一、傳統語文作業設置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作業的功能單一 。傳統的課后作業布置的目的性很明顯,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和運用已經學習到的知識。因為這種作業布置方式簡單方便,操作性強,容易檢查對錯,因此,這種布置方式一直被沿用。 當前作業完成的操作方式主要是書面作業。雖然作業的完成方式有很多可供選擇,方式包括有口頭方式、書面方式、實踐操作等,但是人們還是普遍采用書面作業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優點,但是也卻存在有很大的缺點。書面作業方式使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簡單地只限于書面和題型之上。教師單調地沒有創新地一直用書面方式進行作業布置,會讓學生的思考性受挫。
第二,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的作業評價體系過于傳統。真正的評價應該包含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評價和對作業設計的評價。當前的問題是,教師對作業的評價基本上不存在的。真正的評價應該包含對學生作業情況完成得對不對的評價,還應有對學生作業完成得好不好的評價。
第三,對學生統一要求,沒有體現差異性 。新課程改革要求體現出學生的差異性。學生之間具有不同的具體情況,教師只有針對這些情況合理地進行作業布置,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二、提升語文校本作業設置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增強語文作業的趣味性,讓校本作業更靈性。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抄字詞、抄課文、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等。長此以往,學生會覺得語文作業既單調又無聊,慢慢會產生應付的心態。學生只有覺得寫作業的過程很有趣,他們才會認真對待,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要增強其趣味性。用個性化的方式布置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時發揮自己的特長是增加作業趣味性的一種方法。如引導學生學習《迢迢牽牛星》這一課時,部分語文教師會要求學生抄寫這首詩,或者要求學生把這首詩朗讀數遍,這樣的作業會讓學生產生被動消極的想法。如果教師讓學生用一段剪輯視頻、一首樂器演奏、一幅圖畫、一個故事來描述這篇古詩的內容,并說明自己的創作構思,學生就會覺得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就會主動地做作業。教師在設計初中語文作業時,如果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就能調動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學生就能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自主吸收語文知識。
第二,增強語文作業的應用性 ,讓校本作業更靈性。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只顧依照課本的教學要求設計作業,這種設計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學生感覺不到語文知識的實用價值,不能理解語文知識究竟能用來干什么。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語文知識的應用性,使學生在做作業時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比如一名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一課時,要求學生總結這篇文章的修辭手法,很多學生就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就算知道了這篇課文的修辭手法也沒什么用。其實,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屬于新聞報道的體裁,請結合這種體裁的特點寫一篇最新報道。新聞報道是學生能經常看到的,他們了解這種體裁的重要性,就會愿意從學習寫新聞報道的角度入手學習課文中的知識。可以說,初中語文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應結合語文的應用性,使學生在做語文作業的同時掌握語文知識的應用技巧,比如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寫書信、研究報告、新聞報道、詩詞歌賦等。當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實用性時,他們就會愿意積極主動地做作業。
第三,增強語文作業的實踐性,讓校本作業更靈性。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拓寬語文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例如教完《看云識天氣》后,老師可及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介紹的有關知識,去觀察天上的云和光,并推斷出近日天氣情況。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推測、交流、展示及驗證等親身活動,去體驗課文知識的真實性。這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了有關天氣的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判斷及實踐能力,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教學效果。 可以說,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將語文作業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只有參與了生活實踐,才能擁有大量的語文素材;只有教師引導學生積累了語文素材,學生才能夠思考怎樣用學過的語文知識組織心中的素材。教師布置這樣的作業,將能讓學生從生活實踐的角度了解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
總之,校本作業突出了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它抓住了傳統作業設置存在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和實踐,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活力。想讓校本作業更靈性,教師要用開放思維進行作業設置,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完成作業,最終達到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姜旺興;初中學生作業設計的思路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3年25期
[2]陳菊華;初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與探索[J].語文天地;2010年13期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立項小課題(立項批準號:NGX2017—028):《初中語文提升校本作業實效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