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佳
【摘 要】在當前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基本文化知識,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合作能力在當今這個社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共同交流探究,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能力 培養 意義 策略
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也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教學氛圍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不僅教學效率非常低下,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其中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小學數學教師也要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從小就學生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也有助于改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意義
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普遍存在著合作意識較差的現象。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合作能力入手,來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整體合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合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學生之間合作能力的培養,正是鍛煉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重點。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小組教學的方式,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較好的方法,已經逐漸的被應用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另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氛圍的活躍也有著較大的影響,活躍的課堂氛圍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較好的幫助。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還是鍛煉人際關系的重點,也進一步地突出了學生合作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1.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建立集體協作意識
集體協作是一個主動、積極、有意義的過程,并不是僅僅坐在一起而已,教師要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合作的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只有相互幫助才能共同進步。而低年級學生其協作意識的建立基礎是“興趣”,只有對集體協作學習的過程滿懷激情,才可能主動積極地成為合作者。比如對于“毫米,分米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分組測量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或者測量書的厚度。組內成員分工合作,有測量數據的,有填表記錄的,還有匯報總結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2.訓練合作技能,學會傾聽、討論和表達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需要數學教師加強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訓練學生學會傾聽,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并且不能打斷其他同學的發言內容。在傾聽的過程中總結別人發言的重點,并做出適當的補充或獨有的見解;其次,學生還應該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如何討論,在學習中教師應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然后通過總結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之間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建議,學生對討論的學習,對合作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數學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學會傾聽與討論還要學會表達。學會表達也是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的重點,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的關鍵。例如在學習“100 以內數的認識”的時候,教師需要為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目標,即:由學生之間進行兩兩合作,一位學生負責寫出幾個100 以內的數,另一位學生負責認讀,一段時間后再互換角色,從而讓學生很好的完成了學習目標,并感受到合作學習的趣味性。
3.學生互相學習,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數學的算法是具有多樣性的,教師需要主動關注學生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然而,算法的多樣化也是需要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的。例如教師在進行“一百以內的內進位加法”時,應該實施小組學習的方法,課前先可以設計以下兩道題目:“(1)19+7=?(2)45+28=?”針對這兩道題目,讓學生們根據20以內加法進制的方法嘗試做出這兩道題。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將19拆開,再根據20以內加法進制進行兩次計算。但是對于第二道題目來說,想要都拆換成20以內加法也是比較麻煩的,這時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火柴棍擺一擺,每次遇見10根火柴就換成一根大火柴,雖然這樣會需要一段時間,但是也會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進制的運算理論,以及不得不和其他同學一起進行的意識,并且對自身的數學學習也是有一定幫助的。另外,教師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們共同探討的學習方法,將自己的意見與其他同學的意見進行比較,相互借鑒。
4.注重實踐應用的合作,體會知識的價值
學習數學知識就是應該通過實踐應用進行鞏固,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所以對于數學實踐應用過程中,也可以引入小組合作探究。例如在測量的內容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教室進行測量,有的測量地面正方形瓷磚的邊長,有的數教室的寬鋪設了幾塊瓷磚,然后進行計算,還有的進行教室長的測量。從而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價值。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主要任務,廣大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對此提高認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同時還應該提高他們的合作技能,這樣才能進一步的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這必將使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楊桂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關愛明天,2016
(01):212.
[2]鹿素玲.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15(49):189.
[3]李順紅.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6(02):195-196.
[4]馬玲芳.小學數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