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松
【摘 要】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主要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標準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積極探索適合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內容,推動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全面實施。本文就結合小學數學,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就是師生共同協作、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協同作戰,用團隊精神面對困難,用群體力量戰勝困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行合作共學,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合作學習,利于學生間和師生間的相互扶持,相互配合,有利于促進面對面的互動互助,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作學習呢?本文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談談自己一些淺顯的看法。
一、精心安排學習內容
精心安排學習內容是保證每個學生能參與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只要是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合作價值的內容,都會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把握時機,對學習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合理安排、科學設計。
第一,內容選取難度適中,激發探索。有挑戰,才能激發探索意識。合作學習的內容應難度適中,通常應是一個學生解決有難度,而通過與其他同學的合作便能迎刃而解的問題。如: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可通過五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先把圓平均分成20份,再將圖形進行轉換,并結合已學過的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求出圓的面積。這一學習內容比較有趣,有較強的探索性,適合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進行自主探索和發現。在實踐中,教師安排的合作學習內容應難度、容量適當,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使學生通過合作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學習內容要貼近生活,操作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聯系學生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體驗知識。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時,讓學習小組的同學從家中拿來秤、雞蛋、蘋果、糖鹽等物品。教師講解秤的使用常識后,讓學習小組稱出1千克的蘋果、雞蛋、糖、鹽,再互相用手掂一掂,并記錄下1千克不同物品的數量。活動中,小組成員有的稱、有的看、有的數、有的記錄、有的掂,每個學生都在嘗試和體驗。學生不僅主動參與了從具體中抽象概念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
二、創設情境,正確引導,構建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若要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構建良好的氛圍,以激發學生興趣,而教師在此過程中肩負著極大的責任,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啟蒙者。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思維發展不成熟,故而缺乏良好的思維能力,加上數學對于多數學生而言較難,故而缺乏學習信心,對于數學學習興趣不高。若此時教師對此置之不理,那么學生的學習態度就會更消極,即使開展合作學習,學生也只是敷衍了事。因此教師需發揮作用,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如教師在講授“容量”這一內容時,可在班級中創設情境,請兩個學生上臺,并在兩個不同大小的杯子中倒滿水,讓他們喝完,很明顯杯子小的那位同學喝得更快。此時教師便可提問原因何在,引發學生考,這樣可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興趣。
同時,合作學習應是教師指導下學生間有序進行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視學生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滿生命活力。目前教學中,有些教師一味追求突出學生“自主”,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做,認為這樣才不會阻礙學生思維,其實這恰恰是對合作學習的錯誤認識。為了消除上述錯誤認識,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認知水平,把能“放”的內容放心、放手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獲取知識的時間和空間。但對超出教學目標的要求、范圍,要充分發揮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即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而互動與交融,對學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幫助。學生能做的盡量讓他們去做,學生能說的盡量讓他們去說,但該教師引導的必須教師去引導。
三、培養小組合作習慣,提高合作效率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常常出現學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樣合作,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更缺乏從事合作學習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可重點培養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第一,培養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語言表達是與人交往和互動的基礎,也是個人交際能力的重要標志。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并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提供讓學生多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就能達到這一目的。
第二,培養認真傾聽的能力。合作學習中除了要自己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外,更應具有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的好習慣。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聽清同學發言的要點,聽清同學發言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時懂得同學發言時如果出現差錯,不能相互取笑,應該給予理解和鼓勵,同時做出評價,達到共同啟發,共同進步。
第三,培養敢于質疑的能力。敢于質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質,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處,學生在傾聽中產生疑惑,教師及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質疑,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合作學習更加深入地進行。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將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促進了學生課堂中的交流溝通和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和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等認知能力。在教學中,只要教師設計好合作討論內容和思考的問題,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就一定能發揮它的效能,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知識和能力都得到培養,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