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蓉
摘 要:鄉村彝族地區,由于深受語言環境的影響,漢語言能力成為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受到制約的重要因素。中學階段是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彝族同學在組詞、造句、寫作等諸多方面比漢族學生弱。本文重點探討了在漢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彝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鄉村彝族;學生;漢語言;表達能力
引言
從任教至今,我一直都在彝族地區擔任漢語言教學工作,很多時候感覺教學總是事倍功半,一些自認為“簡單”的小問題,拿到學生面前就一籌莫展。我想,這可能是與學生們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本民族母語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頻繁使用有關。我的絕大部分學生都住在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的大山里,他們從小就在偏僻、安靜、落后的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性情自然比外面的孩子沉靜少言。而且他們與家人、親戚、朋友交流都是用本民族的語言,雖然孩子們在學校里和老師交流用漢語,但彝語的大量頻繁使用,不可避免地對這些正處于語言發展期的孩子們學習漢語形成了一定的障礙。彝族同學在組詞、造句、寫作等諸多方面比漢族學生弱。基于上述原因,在漢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彝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強化心理訓練
強化心理訓練就是要教育學生在心理上樹立學好漢語的自信心。不少彝族學生入學前對漢語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連基本的漢話也不會講,對學好漢語產生了懼怕心理,認為自己是學不好漢語的,于是悲觀失望,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必須要從心理上“對癥下藥”,消除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用生活實例來教育鼓勵學生,讓他們堅信只要掌握適當的方法,同時肯下苦功夫,不光漢語能學好,就連其他外語也能學好。讓學生在心理上樹立起“我一定能學好”的必勝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二、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運用豐富多彩的、有趣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漢語產生興趣,才有可能讓他們產生求知欲和學習的自覺性。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的真實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達的強力欲望。要讓每個學生都無拘無束地進行語言表達,可以根據身邊發生的事情,學生看到的某一場景,讓他們抒發內心真實的感受,教師要善于捕捉情景,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引起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激發他們語言表達的熱情。
三、在漢語教學中要強化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不是一朝一夕的突擊訓練就能奏效的,所以必須要經過長期的艱苦磨練才能達到“功到自然成”的目的。為了有效地提高彝族學生的漢語言表達能力,為學好漢語言學科掃除障礙,還必須遵照“導、讀、練、比、交、融”這六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導:即教師的引導。彝族地區的教師應該從學生入學時起,就要引導學生形成在課內外運用漢語進行語言交流的良好習慣,從日常生活用語、文明禮貌用語開始,自始至終地貫穿在教學和生活之中去。在中學階段,教師應該緊緊抓住彝族學生在小學階段已打下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有利基礎來做更進一步的引導與訓練。在中學漢語教學中,我認為要加強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糾正與提高。如讀音不準,即普通話中夾帶雜音的問題,重點拼音的聽讀訓練。二是加強多讀、多練。既然教師引導學生找到了本民族語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差異所在,那么,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通過多讀和多練來加以糾正和提高。
讀:學生多讀漢語書籍,才能充分發揮語言的示范功能。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說明了讀書的內在規律,讀不僅是基本功,而且是訓練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必然途徑。
練:就是要讓學生反復練習說漢語。彝族地區的教師要指導、要求、督促學生在課內外自覺反復地多練習說漢語。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堅持做到用漢語來進行相互交流,通過多形式的交談,達到熟能生巧。
比:就是讓學生比較本民族語言和漢語在口語表達方式上的異同。因為很多少數民族語言在表達方式上同漢語是相反的,其詞序都是前后倒置的。通過比較,讓學生掌握本民族語言與漢語詞序的差異,就能自覺地棄異求同,從而提高了學習漢語言的質量。
交: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多用漢語交談。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交談,達到加強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彝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訓練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起來進行。社會實踐中出現的妙趣橫生、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讓學生憑記憶復述出來;在生活學習中出現的煩惱或愉快的事情,讓學生選擇最信任的教師或朋友進行漢語交談,從而達到強化漢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目的。
只要做到以上六點,并通過不懈的努力,或許能提高彝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三天不讀口生,三天不寫手生”道出了說與寫的真諦。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進行口語訓練,理順學生的語句,增強口語的表達能力,才能自然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時,堅持讓學生把口語與書面語進行比較,把平時的口語轉化為書面語躍于紙上,充分發揮口語為書面作文作鋪墊的功能。因為口語這一關過不好,書面語的作文也就無從談起。只有學生過好了語言關,同時也就提高了看書作文的能力。因此,漢語教學一定要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作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來抓緊抓好,而且一定要抓出成效來。
四、結語
總之,要在漢語教學中強化漢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任務既艱巨又繁重。只要廣大漢語教育工作者增強工作責任心和愛崗敬業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教學技能,勤奮工作,樂于奉獻,就一定能夠把這項教學任務完成好,讓彝族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得到一個更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育云.提升彝族中學生漢語言能力的教學體會[J].管理學家,2013(1).
[2]馬布朵.彝族幼兒漢語言能力提高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上),2017(1).
[3]杜秀瓊.對低年級彝族學生學習漢語言的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1).
(作者單位: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大瑞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