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以及經濟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社會也愈發的穩定,和平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趨勢。但在繁榮興盛的背景下,因為社會關系、經濟關系的復雜化,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而且這些安全隱患導致發生的行為也具備許多以往不曾出現的性質內容,影響了刑法法律的適用,一旦出現適用失衡,對于司法形象的維護極其不利,因此有必要加強比例原則的刑法適用研究。本文首先闡述刑法中比例原則的概念,進而具體闡述比例原則的基本內容、基本理念以及具體功能,進而總結在刑法中適用比例原則的必要性和意義,希望能實現本文的研究目標。
關鍵詞:比例原則;刑法適用;實踐展開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經過各種各樣的事件磨合和時間沉淀,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逐漸完善,并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承擔著重要的保護和維穩作用,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基石,尤其是其中刑法部分,更是守住人們行為底線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線。但是在運用刑法的過程中,如果一旦刑法適用出現問題,將會損害法司法公平公正的法律形象,不利于維護法律條文的嚴肅性,因此有必要加強比例原則的刑法適用研究。本文首先闡述刑法中比例原則的概念,進而具體闡述比例原則的基本內容、基本理念以及具體功能,進而總結在刑法中適用比例原則的必要性和意義,希望能實現本文的研究目標,推動刑法立法及執法的良性發展。
一、比例原則的概念
比例原則,又被稱之為“過度禁止原則”,是法律條文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為現實需要而需要酌情適用的原則,目的是調整公私法益之間的沖突,維護法律公平公正的權威形象。鑒于比例原則的目的和作用,比例原則具備必要性、均衡性和適當性三個特征。該法律原則在刑法中的適用目前爭議頗大在具體的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失衡,因此有必要加強比例原則在刑法中的適用,以期實現比例原則對于刑法執法和使用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二、比例原則具體內涵解讀
(一)比例原則的基本理念
作為違憲審查的具體標準,比例原則同時也是指導國家權力合理運行的具體規則。通過判斷目的與手段關系的適當性、選擇某種手段的必要性和手段所取得的利益和可能造成的損害的均衡性,該原則層層推進地考察國家權力和個人基本權利之間的關系[1],保障國家權力運行的正當合理性,突出“以人權為邏輯起點,體現權力制約的法治思想。”因此,比例原則的基本理念在于強調國家權力對個人權利的干預必須適度,既禁止國家權力過于積極地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不允許國家權力消極地對個人權利保護不足,以便從根本上真正貫徹憲法限制權力保障人權的核心精神。
(二)比例原則的具體功能
“比例原則既承載著對人性尊嚴的關注以及對個人的尊重,又以適當性、必要性和狹義比例三個次要原則的法律釋義學結構發揮著一個法律原則所應有的規制功能。”作為憲法的基本原則,比例原則通過三個子原則調控著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系,保障所采取的手段始終活動在憲法規范和價值的范圍之內。無論是將比例原則視為具體的違憲審查的標準,還是將比例原則作為“一種實質的指導法官具體化法規范的法原則”,該原則的規制功能就是對所采取的手段進行“合憲性控制”。
三、刑法中適用比例原則的必要性和意義
(一)在刑法中運用比例原則的可行性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一句話道出了刑法的本質。刑法創設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懲罰犯罪者,而是為了減少犯錯行為的產生并對國家刑罰的權利進行必要的限制,以此來維護公權和私權之間沖突,彰顯法律的公平與公正[2]。因此在刑法中適用比例原則是極其可行的,有助于調節刑事犯罪行為、主體以及司法公正之間的平衡,協調彼此之間的情緒與行為,起到維護國家和平和社會穩定的作用。
(二)在刑法中運用比例原則的必要性
刑法是固定的法律條文和框架,其目的在于警示和預防犯罪,且犯罪行為一旦產生,刑法是懲罰犯罪者的依據[3]。但這種懲罰必然會切實與公民的權益相沖突,因此將比例原則運用在刑法中也有著必要性。這種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彰顯法律的公正,通過比例原則將公私權益進行均衡,使其既不違背國家利益,也不過度損害私人權益;二是提供刑罰定量的標準和依據。在現實情況中,有許多犯罪主體的犯罪行為本身是處于社會道德角度考量而發生,并不以收益為目的而發生,如最近因為《我不是藥神》而重新受到關注的“陸勇銷售假藥案”,雖然侵害了國家利益但是符合人倫道德,在此案件中就應該適用比例原則進行量刑,體現法律公正。
四、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比例原則在刑法中的適用研究,不僅對于維護司法公平公正形象、維護法律條文嚴肅性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對于新的時代形勢下運用法律條文處理各種社會糾紛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是社會繁榮昌盛、世界穩定和平的保障基石和發展要素,因此需要全方位的熟悉比例原則,使其能夠同刑法有效結合,發揮“1+1>2”的法律保障作用,調整好“利益均衡”與“權益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長治久安。但由于本人時間及工作經驗優先,本文并未深入涉及比例原則適用的具體案例,在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仍需要更多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本文僅做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方鵬.德國刑法競合理論與日本罪數理論之內容比較與體系解構——兼及中國罪數理論的走向選擇和體系重構[J].比較法研究,2011(03).
[2]霍敏.刑法修正案(七)的量刑情節之考論——從禁止雙重評價及量刑規范化要求切入[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1(03).
[3]周銘川.法條競合中特別法條和普通法條的關系探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03).
(作者單位:天津市公安局靜海分局法制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