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華
摘要:在“互聯網+”環境下,市場環境與經濟產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組織生存環境也由此而產生變動,組織需要跟隨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自身調整,本文因此而對“互聯網+”環境下的組織變革進行探討,進而為“互聯網+”的組織發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組織變革;企業并購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8-0130-01
前言
無論哪種類型的組織,都需要跟隨時代的進程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而“互聯網+”時代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競爭性等特征,組織的發展會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也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組織形式與組織形態,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由內而外”到“由外而內”的組織變革
在“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的組織結構的受到挑戰,新的組織架構正在形成,而這個過程中,網絡的開放性逐漸體現在組織變革當中。以企業為例,傳統的企業都是“由內而外”的組織形式,通常是基于自身的結構體系出發,制定方式方法與資源規劃,其運營理念是“有什么用什么”,要求物盡其用,但并不強調與市場、客戶、受眾之間的聯系,市場形勢與客戶需求缺少足夠的關注。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的開放性與共享性也體現在組織形式的變化上,“互聯網+”強調突出個性與自我意識,無論是個體還是集體,其個性與特點都日漸突出,個人的行動與表達在組織中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回響,企業的組織形式也受到影響發生著變化,個體的需求與表達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尊重,組織也更加強調對于員工個性的培養。
這種情況下,傳統組織形式之外產生了更加富有自主權與個性化表現的組織,以海爾集團為例,該集團結合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傳統組織形式之外建立了自主經營體,這種組織形式打破了傳統組織架構中的邊界,將市場需求與客戶需求作為自主經營體的核心,相較于傳統的組織形式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包括人事權、分配權、決策權與控制權等,其組織外部運轉是受到市場與客戶的驅動,內部則是受到員工意志驅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結合互聯網平臺改革組織形式,以海爾集團為例,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海爾集團始終在不斷的革新與進步,通過資本社會化全流程驅動小微創客升級,是海爾集團在互聯網環境下推行“員工創客化”組織形式革新的重要方法,致力于打造“網絡化組織”。在“網絡化組織”的革新過程中,海爾集團的組織結構更加簡潔,只包括三類群體:平臺主,提供創業平臺;小微主,小型創業公司;創客,海爾的員工創客。經過這樣的轉變,海爾集團成功地從原本的產品制造企業轉變為孵化創客的加速器。
二、從內部封閉到開放運營的組織變革
如上文所述,“互聯網+”時代具有開放性與共享性特征,因而“互聯網+”時代的組織結構也由原本的內部封閉走向開放運用。傳統組織結構在特色、專利等方面的優勢受到了時代的挑戰,技術、產品、專利等因素的壟斷不僅會對企業、院校或其他組織構成發展的障礙,甚至會對一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造成影響,因此,“互聯網+”環境下的組織結構必將更加積極地向外擴展,開放合作,形成新老組織合作、國內外組織合作、跨行業組織合作的全新生態。這種組織生態下,建立更加適應時代發展的組織結構與資源結構就勢在必行了。
組織的核心機密需要保護,但又不能不逐漸開發吸收外部環境的優勢,逐漸轉變傳統的發展理念,這個過程中,其核心優勢不再是一種機密,而是在開放運營中形成的有別于其他組織的獨特優勢。“互聯網+”時代下的企業需要建立對外開放與合作的窗口,以更好地適應邊際成本不斷下降的生態環境,就要求組織能夠對自身條件與能力有充分而正確的認知,保留核心優勢,將部分非核心優勢進行外部交流來提高組織的開放性。比如,特斯拉公司開放了自己的專利,通過這種開放運營來實現技術開源,進而與其他企業搶奪充電標準的制高點。又比如,當前許多高校也逐漸建立了區域性的資源共享平臺,通過區域之間的高校資源互換與共享,為自身高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同時,許多高校開始謀求與其他高校及企業之間的聯合,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為企業提供人才資源。
三、從自我生長到并購擴張的組織變革
傳統組織大多是自我生長的,是通過自身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而占據更大的空間與市場,這種組織可以被稱作植物型組織。而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組織需要更多地汲取外部能力以支撐其迅猛發展,傳統組織發展與成長已經無法滿足“互聯網+”環境下組織的發展需求了,因而許多組織逐漸成為強力擴張、不斷并購的“捕食型組織”,甚至會通過捕食、圈養等手段,打造“互聯網+”環境下的捕食生態圈。在并購擴張的市場生態環境下,企業要想實現進一步的發展與成功,不再是發展產品或服務,而是不斷減少成本投入。企業可以通過并購擴張等途徑來降低產品生產與服務過程中的成本支出,甚至使其邊際成本無限趨近于零,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核心內涵逐漸被企業的開放性所取代,不斷并購擴張的企業正在威脅到傳統企業的生存空間。
以汽車企業為例,傳統條件下的汽車企業要想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斷研發更加新的技術與材料,如果該企業為汽車租賃企業,則需要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與需求增加出租車與拍照。但在“互聯網+”環境下,汽車企業的發展并不需要考慮產品本身,甚至無需承擔相應成本,只要搭建平臺便能夠吸引社會私家車進行有償分享。“互聯網+”環境下的捕食型企業跳出了傳統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方式,其企業的發展的邊際成本呈現出無線下降的趨勢,為了獲得更大的圈子,捕食型企業主動掀起了并購大潮,如滴滴出行合并優步中國、蘑菇街與美麗說合并、海爾并購通用、萬達并購傳奇、京東收購1號店等等,這些都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組織變革的外在表現。
四、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下,組織變革呈現出了從“由內而外”到“由外而內”、從內部封閉到開放運營、從自我生長到并購擴張的發展態勢,這種情況下的組織需要進一步體現自身的開放性,尊重人在組織發展中的作用,并且跳出傳統的發展理念,探索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