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靜
摘 要:作為聲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美聲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對聲樂技巧內容的重點培養。在美聲教學不斷發展的同時,教師更加注重藝術性教學內容的開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美聲唱法的能力,以此將技術性與藝術性更好的體現在美聲教學活動的實際進行中。為此,本文主要針對美聲教學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相關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希望對美聲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積極意義。
關鍵詞:美聲教學;技術性;藝術性;探討
為順應教育體制改革發展的各項需要,作為一門聲樂學科,美聲教學具有顯著的綜合性,在長期的教學發展中,教學體系也在逐漸趨于完善,學生在美聲學習中也取得突出性進步。但是由于部分聲樂教學工作者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將過多的精力投放在學生演唱的技巧上面,對于藝術性的表現形式缺少關注度,造成美聲教學中技術性與藝術性銜接不當的現象發生,嚴重影響著美聲教學活動開展的實效性。
1 美聲教學中技術性的相關問題
美聲教學中技術性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進行合理的唱法指導,實現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的兼具,同時注重人本規范的重要作用,將美聲演唱的實際效果發揮出來,在技術性的提升中,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
1.1 氣息的調整
在美聲教學唱法訓練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即為對氣息的調整,氣息調整的實際效果將影響著美聲演唱的表現效果。美聲唱法中的呼吸需要演唱者能夠對自身氣息進行很好的駕馭,平衡吸氣以及呼氣肌群。在美聲唱法的具體教學活動進行當中,教師需要能夠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進行氣息的自主調整,將呼氣肌群與吸氣肌群之間存在的呼吸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當中[1]。合理利用橫膈膜呼吸法,在學生放松的狀態下挺胸,肩部盡量靠后,調整情緒狀態,防止出現急躁以及緊張的心情。
1.2 發聲的有效運用
發聲練習在美聲教學中具有重要性地位,鍛煉學生的真假聲,并使學生能夠對真假聲進行合理的調控,從而有效提升演唱技巧。由于真聲帶的上方即為假聲帶,美聲演唱者在演唱高音歌曲時,往往是通過對假聲帶進行利用,并逐漸向真聲帶邊緣方向相移動,從而確保發聲的高度。在實際的演唱中,對于真假聲帶的使用比例尤為重要,真聲帶使用過于頻繁,將對真聲帶造成嚴重的傷害,假聲帶使用過度,會造成聲帶出現小結。因此在進行發聲練習中,教師應當能夠引導學生進行高音演唱時,將聲帶盡量保持較快的頻率加以縮短,在低音演唱中則完全相反,需要將聲帶頻率放緩[2]。學生需要明確掌握真假聲的轉換規則,并能夠在高音時對假聲加以有效的應用,降低氣息的用力程度。
1.3 歌唱共鳴的表現
美聲演唱過程中,影響音色的一項重要因素即為共鳴,為達到音色表現效果的最大化,實現共鳴張力的最大化,對聲音進行美化。歌唱共鳴中,共鳴腔體的作用不可小覷,在實際的演唱中,要求美聲演唱者能夠將鼻、咽、腔幾個部分充分的聯系在一起,以此實現混合共鳴。教師在進行美聲教學活動中,應當能夠根據頭腔共鳴、咽腔共鳴以及胸腔共鳴等幾部分分別合理應用于高、中、低的相應音區中,教師需要監督學生進行及時的聯系,從而充分掌握共鳴腔體的應用技巧[3]。
2 美聲教學中的藝術性相關問題
美聲教學活動的進行,在強調技術性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藝術性,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內容:
2.1 在演唱中注入情感
美聲作品能夠通過演唱的形式,傳達給傾聽者思想意識以及價值情感,在此過程中,也能夠確保演唱者的藝術修養獲得提升,將美聲作品的深度內涵獲得升華,將藝術充分表現出來。在美聲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求教師能夠對美聲作品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幫助學生了解音樂背后所表現的思想情感,使學生能夠加深對于美聲作品的理解程度,從而能夠飽含豐富的情感將美聲作品表現出來,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美聲作品所展現的文化底蘊能夠得以不斷的傳承。
2.2 擴大表現形式
將美聲作品演唱的表現力不斷擴大,同時需要演唱者能夠達到與傾聽者之間的共鳴,以此實現情感的傳遞,這對于美聲演唱者具有極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求美聲演唱教師能夠以美聲教學的本質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表現程度的渲染,對學生的表演能力進行不斷的提升,實現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可以適當的調整演唱速度,重點加強美聲演唱表現力的培養,從而將美聲演唱藝術特征有效的展現出來[4]。
2.3 注重舞臺表現
美聲演唱作為一種藝術,是需要不斷展示給觀眾的,在舞臺表現中,對于演唱者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即為舞臺形態。演唱者不僅需要保持一種良好的放松狀態,同時效面帶微笑、昂首挺胸,在服裝造型方面,需要能夠與所演唱的歌曲保持高度的一致,確保二者的相得益彰。與此同時,演唱者需要能夠加強對于肢體語言的運用,良好的肢體語言是能夠提升美聲演唱整體效果,更加能夠展現出美聲演唱的藝術素養,同時也能夠加強演唱者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使得演唱者的表演能夠處于良好的氛圍當中[5]。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能夠向學生更好的詮釋肢體語言的表現形式,幫助學生樹立起肢體語言運用的意識,以此將美聲作品更好的展現出來,同時增強自身的藝術修養。
3 結束語
美聲作為歌曲演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活動的開展也逐漸受到廣大音樂教育者的高度重視,美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緩慢的過程,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工作尤為重要,將直接影響學生美聲學習的效果,在對美聲演唱進行深入的剖析之后,不斷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美聲唱法的精髓,提升美聲演唱的技巧,從而確保學生的美聲演唱水平獲得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馮璞.美聲教學中的技術性與藝術性相關問題分析[J].北方音樂,2017(9):135-136.
[2]王盛.關于美聲教學中的技術性與藝術性的問題探討 ——以歌唱時候的呼吸為例[J].黃河之聲,2017(20):110.
[3]龐佳慧.基于美聲教學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相關問題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6(22):56-57.
[4]高博.美聲教學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相關問題探究[J].新課程(下旬),2015(12):215.
[5]劉航.對美聲教學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思考[J].音樂生活,2017(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