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華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人們的要求,我國不斷實施繼續教育,而在高校實行全日制自考班是實施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全日制自考是其中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為社會培養實用型和復合型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園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探討加強與改進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自考;校園文化;問題;對策研究
為了滿足我國人民的素質提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不斷發展,隨之一些高校也成立了自己的自考班,招收全日制自考大學生,為了使這些全日制自考大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首先要為他們建設良好的自考校園文化。
一、建設自考校園文化的意義
一方面,建設全日制自考校園文化,對自考大學生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校園文化包括顯性的文化和隱性的文化,這兩種文化能夠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自考大學生好的品德需要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進行滲透,建設校園文化對提高自考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知識、創新能力具有現實的意義。
另一方面,自考校園文化的建設對高校本身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有促進作用,自考校園文化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在當今社會科技和信息的發展,全日制自考校園文化將促進高校的校園文化更加開放,也會影響著未來大學的發展趨勢及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兩種文化是緊密聯系的、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
二、建設自考校園文化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缺乏監督
在教學管理方面沒有嚴格的監督制度,高校教師為了自己的發展,騰出時間搞科研,一些自考課程就讓他們的研究生進行授課,而研究生本身作為學生,沒有當過老師,對自考也不了解,沒有一整套的授課計劃,在授課過程中對課程的重難點無法把握,致使自考考試通過率低;在教學過程中還涉及到任課教師的上課時間,學校為了任課老師方便,會集中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集中上一門課,使考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疲勞,很難收到效果,在講授課程過程中,有的老師直接上課劃范圍,授課時,有些教師采取上課劃范圍,幫助考生猜題的方式,造成了許多自考大學生投機心理。部分教師對高校全曰制自考大學生守則、考勤管理、并沒有認真落實,對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學班通過率的提高以及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2、自考大學生管理制度缺乏特色
自考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要求在管理上要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很多設有自考班的大學在管理自考學生時只是參考普通大學生的管理制度進行管理,沒有自身的特色,自考大學生更目前高校全制自考助學班學生常管理制度人多是參照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制度。
3、高校缺失相應的激勵、獎懲制度
高校設立自考班的初衷是為了圓一些人的大學夢,讓這些人能夠在大學校園里進行生活和學習,希望他們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大學校園文化中,而自考大學生也希望自己很好的融入到大學里,尤其是在激勵和獎勵制度方面希望與普通大學生獲得同等的待遇,但是很多高校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在對待自考大學生的激勵和獎勵制度方面覆蓋面有限,獎勵的標準也比較低,沒有很好地激勵自考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1、加強教風和學風建設
現在教風和學風是各大高校主抓的兩風,其中教風是的主導。在全日制高校助學班中應注重激勵和監督,重視教學管理,針對任課老師讓自己的研究生代課的現象,學校加大監督力度,不定期去查課,如果出現違紀行為,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并且引進專業的自考老師進行授課,提高自考的通過率。教師是日常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也是提高自考大學生質量的關鍵。學校應嚴格選聘專業的輔導教師,組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團隊。首先由各個院系進行推薦,推薦一些在業務上比較精干、在教學崗位上愛崗敬業、在教課上責任心強、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作為輔導教師,學校主管部門對輔導教師進行資格審核認定。資格審查通過后的輔導教師應該開始撰寫輔導自考課程的提綱。根據主考院校的輔導教師培訓安排,參加各主考院校組織的業務培訓,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自考大綱的內容,把握教學及考試內容新動向。
學生的學風是校風的集中體現。優良的學風能夠使廣大自考學生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刻苦求學的精神。自考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相比在學習上基礎和自控能力都相對較差,上所以在上課和考試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違紀現象。因此,學校應培養自考學生的學風,在課堂上要遵守紀律,在考試中要誠實守信,加強學風建設,為自考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加強自考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高校缺少具有特色的自考大學生管理制度,制度作為一種規范性文化,是校園人行為和活動的準則,學校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是學校教育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標志。自考校園制度文化的和諧發展,能夠保障助學院校事業的正常運行,還可以規范和引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健全激勵、獎懲制度
針對自考大學生特殊的性質,可指定相應的激勵、獎懲制度進行促進自考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進行制度的建立時要結合高校普通大學生的獎勵辦法,比如說學分互認,學分互認是一種國家層面推行的政策,并有相應的配套機制和操作流程,帶有比較大的強制性和約束性,充分考慮到學生利益和高等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各個高校在實踐層面主動開展合作,校內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制度,充分考慮到自考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為自考大學生發展提供最便捷的途徑。實現自考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之間的學分互認,在獎勵制度方面更好的一視同仁,使自考大學生可以獲得普通大學生一樣的待遇,能夠更好地激勵他們進行學習。
4、健全高校校園網絡管理規章制度
健全高校校園網絡管理規章制度,加強網絡文化管理,對自考大學生校內登錄信息進行實名認證,可以有效控制自考大學生上網安全,樹立校園網絡法制意識。積極開展自考網絡文化活動創新網絡文化活動內容,開拓網絡文化教育新渠道。高校全日制自考網絡文化活動可以與自考助學班課堂教學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可以通過網絡舉辦黨史知識競賽,在黨史學習的同時,對自考大學生進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利用校圖書館開展網上讀書節活動,引導自考大學生樹立立志成才的人生理想。舉辦科技文化節、寢室文化設計展、網頁設計大賽等系列網絡文化活動,增強校園網絡文化活動的吸引力,使自考大學生自發的參與并運用校園網絡網絡文化活動內容與渠道的創新,不僅開闊自考大學生的視野,也增添了網絡文化活動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夏家文.張國洪探索校園文化建設與就業工作的關系[J],就業與創業,2009(02).
[2]陳永井.高校自考助學學生自我認同感低的成因及解決路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8(07).
[3]沈振鋒.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供給側改革[J],成人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