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美玉
摘 要:在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轉型,自然要求初中英語教學要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英語素養。而“導學·探究·運用”屬于一種新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激情,主動探究英語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但是怎樣才能實施這種教學模式,是相關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探討了初中英語“導學·探究·運用”模式的施行,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啟示與借鑒。
關鍵詞:施行;初中英語;“導學·探究·運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導學·探究·運用”模式,能夠將英語課堂教與學二者有機結合,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從而體現出教育改革下的課堂教學理念。但是怎樣才能合理開展“導學·探究·運用”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嘗試這種教學模式。
一、導學是教學模式的關鍵
在“導學·探究·運用”教學模式中,教師就要依據英語特征、學生實況合理設置教學模式。而且還要靈活運用教師引導與學生學習,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合理導學,從而讓英語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當然導學方式比較多,本文重點探討下面三種方式:
1.學案導學
學案導學,就是利用適合學生實況編寫的教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知識。學案中必須要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思想、知識體系及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不僅要發揮導學作用,還要具有導教的功能。
當然學生要依據教師的學案,認真閱讀英語教材,了解教學內容,依據學案要求去完成有關內容,在學習中學生要提出個人的觀念或者見解,實現師生共同研討學習。這種方式不但滿足初中學生發生思維所需,還能滿足學生培養自我意識所需,對學生自我價值與自我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者,更是培養學生自我能力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等。
2.情境導學
隨著教育手段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使用多媒體工具豐富教學情境,多媒體工具能集聲、圖、視頻等為一體,可給學生提供非常豐富的材料,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抽象概念。比如仁愛版七年級教材Unit 7 Topic 3 Section B,導入新課前,教師可運用多媒體創設一種語境,呈現出生詞與詞組。可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一段搶凳子游戲,這樣就能讓學生極易理解Musical Chairs。也可播放圖片,討論圖片中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生詞與詞組的動力。聽過多媒體教學,可讓教學聲情并茂、講解清晰,可將教學內容化虛為實、化繁為簡,讓英語教學具體化、形象化,更易接受教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只要學生具有濃厚興趣,必然會主動進入探究階段。
3.問題導學
問題導學,就是英語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及學生認知水平,有意識地將一些問題添加到教學內容中,設置一些情緒色彩情
境,按照一定表現形式形成教學問題。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以回答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產生出探究知識的動力。如,在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介紹澳門、香港及臺灣,教師將這些地方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后,就可設置一些問題:
教師提問:What happened in the picture?
學生作答:HongKong returned to the motherland.
教師繼續追問:When did it happen?
學生作答:On July 1st,1997.
……
二、探究是教學的重要形式
探究就要求學生親身參與進來,探究英語知識,不但學習知識,還能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增加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度,使其從中體會到更有價值的英語知識。
1.獨立探究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多給學生一些問題和示例,要求學生以閱讀、思考、觀察及討論等各種方式自主探索,從而掌握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掘知識間的內部聯系。如,教授“現在進行時”知識時,教師可列舉一些常見句子,比如She is speaking.(她正在講話。)The children are singing.(孩子們正在唱歌。)I am listening to the radio.(我正在聽無線電。)等。讓學生獨自歸納總結時態的結構,分析現在分詞的規則,然后由全體學生或者教師給出補充。通過這種自然探索,就能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2.合作學習
在合作學習中比較常用的方式為討論。學生獨自探索后,教師就將學生分成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對問題達成共識,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就能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師生間、學生間能輕松愉快地探討,通過這種方式能讓不同層次學生共同努力后,都能取得不同的進步。
三、運用是主要任務
運用就是將所學知識用來解決現實問題。解決問題并非單一過程,而是一個探索過程,實踐不但能有利鞏固學生知識,使其掌握知識,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
1.交流探索
通過合作、討論,學生就能在討論中將個人思路清晰化、外顯化,能夠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讓各組學生分組匯報,讓不同探究者盡心分享與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如,在學生學習完與旅游相關知識時,可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十一長假的出行計劃,然后用英語書寫出來,派一個代表用英語匯報。這樣不但能鞏固課堂知識,并用到實踐中,還能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
2.總結提升
當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就要進行總結,梳理整堂課的知識,歸納方法。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導學·探究·運用”模式,不但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及實踐能力,還能夠達到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清導學、探究及運用三者的內涵,要針對每一個點采用有效教學手段,才能真正達到這種教學模式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激情,實現學生英語素養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謝世英.淺談如何自主有效地講評初中英語試卷[J].教育教學論壇,2012(6).
[2]方啟鵬.采得百花釀成蜜: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教研),2011(5).
[3]吳云開.新課程初中英語“導學:自悟”教學模式探究[J].語數外學習,2015(9).
編輯 段麗君